《率子成龍》家庭教育系列35下:「殺書頭」,羞不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緊接上文)

韓意,在上一單元的第27課,爸爸曾經講過窮和尚和富和尚去南海的故事。

如果把兩堂課的內容加以關聯,我們的每一次閱讀經歷,其實都相當於「南海之旅」的一次測試——從序言、目錄、正文一直到後記,每個部分、每個章節都好比是沿線的一個站點。

「行百里者半九十」,哪怕一本書你已經看了99%,只要那最後的1%還不曾搞掂,你就沒有資格指著地圖說自己曾「到此一游」。

從這個意義上說,堅決不殺書頭的閱讀方式絕對不失為培養毅力的理想方法——如果你面對每一次的小考驗都能夠做到善始善終,長此以往,自然就不至於在未來習慣性地「壯志未酬」!

韓意,講到這裡,爸爸不禁想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曾經有個同樣愛看書的朋友向爸爸推薦,說他最近正在看的某某書非常不錯,建議我不妨也找來瞅瞅。

於是爸爸趕緊在網上買下這套上中下三冊、2000多頁、將近160萬字的長篇巨著,馬不停蹄地花了1個月的時間通讀了一遍。

讀完以後又過了好久,當我再次見到這位推薦者並興高采烈地為他的推薦表示感謝時,對方的表情卻略顯尷尬:哦,那本書啊,我還沒有看完呢。

這個回答雖然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但仔細一想倒也並不奇怪——如果把書比作食物,嚴肅讀物的味道確實遠不如小說「可口」,自然也就更容易被人殺了書頭。

由以上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明知道這是一本好書,但讀到一半再也讀不下去的情況還是大量存在。

即便是一個像我朋友那樣酷愛閱讀的人,也難免會在半當腰或者結尾處「有所保留」。

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和這句話在邏輯上完全一致,爸爸的親身經歷充分地驗證了另一句話的無比正確:對於一個人來說,偶爾地「刀下留書」並不太難,難的是像黃侃那樣一輩子都不殺書頭!

韓意,講到這裡爸爸特別要指出一點:黃侃堅決不殺書頭的可不是什麼普通的作品,大多都是些《唐文粹》之類的經典名著——因為是經典必須吃透,所以黃侃才會要求自己從頭至尾滾瓜爛熟。

根據爸爸的經驗,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書中的思想,字字細讀確實是非常必要。

比如第一次看繁體豎排版《史記》的時候,爸爸就發現以往那種「一目十行」的速讀法根本不行。

要想看得明白、看出滋味,還真就得逐字逐句、一點一滴地慢慢細摳。

為了把「不殺書頭」的要求貫徹到底,對於別人不太在意的序或跋爸爸也從不放過,就擔心把什麼重要信息不慎遺漏,無意中將自己歸入了遭黃侃鄙視的「屠夫」之流。

於是經過幾年的反覆精讀,每一次的重溫都能得到新的收穫。

黃先生簡單而又深刻的教誨,幫我為自己起步偏晚的讀書生涯開了個好頭!

講到這,韓意你可能要問了:如果我們看的不是名著,那是不是就不必這麼嚴格了呢?這個問題問得好!按照爸爸的閱讀經驗,現在市面上值得精讀的好書確實不多,相當一部分都非常的粗糙簡陋。

如果我們按照黃侃的要求,對它們也採取逐字細讀甚至重點批註的方法,那豈不是就相當於殺雞用了牛刀,把最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了「庸作」上頭?為了既節省時間又不至於落下「殺書頭」的話把兒,爸爸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以泛讀的形式迅速瀏覽作品的全貌。

把握了全書的主旨並隨機擷取幾處精華,這樣的安排對於泛泛之作已經足矣,根本沒有必要「一絲不苟」。

這麼一說,韓意你應該不難猜出爸爸一年100多本書是怎麼讀完的吧?沒錯,就是通過這種精泛結合的方式,爸爸才能連續3年實現160本以上的「豐收」!

韓意,曾國藩在寫給家人的書信中強調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

在爸爸看來,這話的適用範圍還可以更廣——除了讀書、做學問,人生很多事情沒有恆心都難以辦到,不少成功者就喜歡「不撞南牆不回頭」。

專家說28天就可以養成一個習慣,作為培養恆心的最佳途徑之一,讀書可不能「三分鐘熱度」——黃侃先生之所以毫不留情地批評,其原因正在於此。

韓意,既然「殺書頭」的行為如此醜陋,你說犯了這樣的錯誤是羞也不羞?

爸爸韓冷

2015年3月9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個人一生能讀多少本書要讀那些書

中外都有人曾經認真地計算過,從6歲開始讀書,一天讀多少頁,活多長,然後能讀多少書,計算得非常精確。算來算去,也不過是區區數千冊書。區區數千冊?這個結論讓我大吃一驚。吃驚之餘,也有些緊張。什麼書值...

2017年想晉升閱讀達人?你還差六件事的距離!

美妝達人?電玩大人?滑板達人?閱讀達人?新的一年,你期待自己成為哪種達人類型?對於熱愛閱讀的人來說,自然沒什麼比成為「閱讀達人」,更稱得上是完美的新年寄願。閱讀達人,不僅意味著讀書多,更重要的是...

警惕功利化閱讀心態

閱讀經典名著可以「速成」嗎?眼下,一批打著「幾分鐘讀懂××」「經典名著快讀」名稱的圖書在吸引眼球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閱讀經典真的有捷徑可走嗎?在魯迅文學院副院長、作家邱華棟看來,要從大量...

人生太短 好書太多

1925年,北大畢業生周長憲曾在報紙上公開發表自己的觀點:「現在的青年,老實不客氣地說,多數是不大肯用功的;不要說去看參考書,就是照例的功課,能敷衍過去的,又有幾個?古人說得好,『士不悅學』,真...

今天你「深閱讀」了嗎?

腹有詩書氣自華」,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關於閱讀的話題再次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當下,很多人有在網上讀書的習慣,一種一目十行的快速化、碎片化的閱讀方式逐漸流行起來,這被稱為淺閱讀;與之相對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