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魯肅:忠厚老實的好幹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王群
一
一部《三國演義》寫盡了東方世界中最權謀、最機變、最狡詐的各種手段。
在小說情節的發展中,一步一個圈套,一步一個陷阱,稍不留神,結果將不僅僅是分出勝敗,而是丟掉性命,甚至失去江山。
如果說在大爭之世,群雄並起逐鹿中原,使計策用謀略本是正常,但是其中摻雜了太多的虛偽和欺騙,比如曹操夢中殺人、劉備摔孩子、諸葛哭周郎等等,讓我們感受到的已經不是智慧了,而是沒有底線的手段。
不過,作為偉大的名著,作者是不會徹底讓我們對人性失望的,所以,在恰當的時機,一個偉大的人物出現了,從智慧和戰術上說,他都進不了前十,但從戰略上看,他和諸葛亮是並駕齊驅的,甚至可以這樣說,三國,是他最先設計的。
這位偉大的人物很低調,他沒脾氣,也不吹牛,工作上還特別配合對方,尤其在性格上,忠厚老實,稍顯木訥,常被諸葛亮戲謔,但同時又離不開這個老實人。
估計大多數朋友已經猜到了,這個忠厚老實的好幹部就是東吳的第二任大都督:魯肅。
縱觀整部《三國演義》,魯肅的出現是這個權謀世界中的一抹亮色,他不但忠厚仁義,而且高瞻遠矚,他一生中最大的戰略籌劃和諸葛亮不謀而和,甚至比諸葛亮還早了六、七年。
諸葛亮最有名的《隆中對》世人皆知,而魯肅與孫權的對話號稱《榻上策》,也成為後來東吳的治國方針,實際上確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態勢。
二
在書中,魯肅是一個政治暖男的形象。
而他的出現則是伴隨著赤壁之戰開始的。
曹操趁官渡之戰餘威,親率大軍席捲荊襄,東吳危如累卵。
在此情況下,東吳的武將要戰爭,文官要降,而魯肅身為文官,卻力主決戰,顯得與眾不同。
在這次出場之後,魯肅成了「孫劉聯盟」戰略的核心人物。
所以,魯肅一生都在為「孫劉聯盟」而努力。
在他的勸說之下,孫權才答應把荊州借給劉備,一起抗曹。
但事後劉備占了益州,奪了漢中,有了自己的底盤,卻怎麼也不把荊州還給東吳,魯肅作為當時借荊州的建議人,當然責無旁貸去討還荊州。
我們看到的是老實得近乎窩囊的魯肅為了收回荊州而往返奔波,被劉備、諸葛亮君臣玩弄於股掌之上。
在這個事件中,魯肅是暖男,劉備是無賴;魯肅是君子,孔明是流氓。
但此時,估計沒有幾個人,會產生以魯肅為做人榜樣的念頭。
在大家的心目中,從孫劉結盟開始,魯肅就被諸葛亮一路當猴耍,又被周瑜當跟班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雖然總在觀眾面前晃來晃去,但一直紅不起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存在感太弱。
可悲之處就在於此,老實也好,忠厚也罷,大家是不會買帳的,也許你是對的,你深謀遠慮,你眼界非凡,但是眼前的事還是最重要的,不要回荊州,說啥都沒用。
所以,很多人在評價魯肅忠厚二字的時候,其實是口不對心的,心裡的真實想法很可能是那句名言「忠厚是無用的別名」。
三
我們的好幹部魯肅同志,就一直存在於大家尊敬的目光和嘲弄的眼神雙重世界中。
因為每個人都喜歡諸葛亮和周瑜,換句話說,每個人心裡都有個諸葛亮情節,幻想自己也能口吐蓮花,料事如神,出奇制勝,或者像周公瑾一樣,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甚至小喬初嫁了。
但我們不難發現,小說中的諸葛亮和周瑜其實是同一個類型。
當周瑜火燒赤壁戰勝曹操之時,其神采飛揚,縱橫捭闔,那就是活脫脫的得勝後的諸葛亮?而一旦失計,招親弄巧成拙,當四面八方一片「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時候,諸葛亮立馬又變回了周瑜。
而我每讀《三國》,卻越來越喜歡這個具有長者之風的魯肅。
在我看來,忠厚絕不是無用的別名,在那個三國鼎立各為其主的年代,它意味著忍辱負重,意味著顧全大局,更意味著犧牲自我。
魯肅的心懷大局在舌戰群儒時體現出來,當諸葛亮將東吳十數位文官謀士質問得無言以對時,作為東吳謀臣之首,魯肅也是臉上無光。
諸葛亮是外人,眾謀士是同僚,魯肅幫諸葛亮說話就成了胳膊肘往外拐,偏袒外人自然引來許多諷刺誹謗的不堪之語。
可魯肅卻清醒地認識到必須孫劉聯盟才能拒曹。
為了東吳的利益他犧牲自己的形象,默默地背上黑鍋任由張昭等責罵他執迷不悟,胳膊肘往外拐,但最終勸得孫權決定迎戰曹操,為赤壁大捷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礎。
所以這一回的回目便叫「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力排眾議四個字,寫盡了魯肅的大局為先,忍辱負重。
在赤壁之戰的準備階段,周瑜這小子心懷鬼胎,三番兩次設計欲謀害劉備、諸葛亮。
這固然是祛除後患,為東吳計,看似有益,可細思極恐:一旦劉備、諸葛亮死於東吳之手,關、張、趙雲等猛將及劉備手下數千嫡系必不善罷甘休,對於尚無勝算能抵抗曹操的東吳來說威脅十分強大,在客觀上也就成全曹操一統大業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周瑜害死劉備、諸葛亮,東吳就是謀害合作夥伴的人,這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犯大忌的,魯肅顯然預見到了殺劉備、諸葛亮的後患,於是在周瑜和諸葛亮之間苦苦周旋。
他的周旋只能以付出真誠為代價,所以他的忠厚,他的忍讓起到了凝結劑的作用,促成孫劉聯盟在赤壁一戰中以弱勝強,大敗曹軍。
而借荊州一事,孫權勒令他討回荊州,他當面應諾,到了劉備面前卻容忍退讓,從不出強硬之詞,逼迫之語。
單刀會上他不與關羽相辯駁,顯得膽小怯懦。
看看三國時的使臣,如蜀之鄧芝,秦宓,吳之張溫,到了別國或面對他國使者,哪個不是慷慨激昂,義正詞嚴,何況西蜀還是失信在先。
難道是魯肅不懂外交,不擅辭令嗎?
當然不是,他在外交上也極具眼光,他能看出對吳國最有利的國家政策就是聯劉抗曹。
所以他不惜自毀形象也要盡力維持孫劉聯盟,避免曹操坐收漁翁之利。
說穿了,荊州是一塊小小的地方,聯劉抗曹可以奪取天下。
暫時舍一荊州而換天下,魯肅可謂煞費苦心。
可惜孫權沒有如此清醒的大局觀,魯肅只好將責怪攬到自已頭上。
「子敬好糊塗,子敬此計拙也。
」當魯肅聽到這些責怪時,他心中定是無比辛酸。
應該說魯肅是典型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他雖然在心高氣傲的周瑜和才略超群的諸葛亮面前顯得暗淡無光,但是他高明的戰略思維和謀略藝術,伴隨著他的忠厚之風在三國群英之中占有了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完)
親愛的讀者們,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請您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激揚文字):jiyangwenzi0706,那裡有我的更多原創文章,您的關注將是我進行原創的不竭動力,謝謝你們。
他向孫權說了一句話,嚇得曹操連筆都握不住了
一提起魯肅,人們總想起那句歇後語:魯肅上了孔明船——盡辦糊塗事。無論是在小說《三國演義》還是《赤壁》等諸多影視作品中,魯肅都給人一種忠厚老實、毫無主見,跟在周喻和諸葛亮後面唯唯諾諾甚至被他們戲弄...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大不同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
孫權帳下的謀士中,誰才是具有戰略眼光的謀略家?
古詩云「江東子弟多才俊」,這話放到三國時期那真是恰如其分。前期有「江東小霸王」孫策的傳說,中期有「生子當如孫仲謀」「曲有誤周郎顧」的璀璨組合。不過本期介紹的人才,在三國故事裡,也許算不上光華奪目...
三國名將周瑜有三種形象,一般人都只知道一種,第二種總被忽略!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40期)三國人物一般都有兩種形象,一種是《三國演義》等戲說本中的演義形象,另一種是《三國志》等史書中記載的真實形象。但是三國中有一個人,他卻有三種形象,此人就是周瑜,今...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悲情謝世告白?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
你覺得三國演義對周瑜是抬高還是貶低?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高水平,其次才是正面作戰。吳軍既然被你們說的這麼菜,關羽所向無敵,所以襄樊後期關羽為何瞬間垮了?正面作戰能力強並不等同於軍事能力就強。還有戰功劃分,赤壁曹操敗的原因有瘟疫和對...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歷史上了諸葛亮與周瑜到底誰更厲害
毛宗崗曾說用美人陪襯大美人是演義很高明的創作手法。演義里周瑜生來就是為了襯托"絕世美人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羅貫中雖然不忘有時在他頭上插點花,但那是為了使他襯得別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
《三國演義》中,有個人物才能堪比諸葛亮,卻被黑了,知道誰嗎?
如果要談三國時期東吳的戰略家,那麼,魯肅實至名歸,應當坐第一把交椅。魯肅(172-217)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縣)人,他胸懷寬廣,目光遠大,很有外交才能和政治遠見,堪稱三國時期一位深謀遠...
論周瑜的偉大與不完美,不是演義,也不是考古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朱坤明:三國里赤壁之戰的主要功臣是周瑜還是諸葛亮
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里最精彩的一次大戰役,劉備和孫權聯手,一起出兵將意圖統一中國南方的霸主曹操擊敗,從此魏、蜀、吳三分天下,三國演義里主要是為了表現諸葛亮的智慧,激孫權,借東風,最後孫劉聯軍取得...
軍事戰略可比諸葛亮,力救劉備,大敗曹操,他不是關羽、周瑜
魯肅是被三國演義黑的最狠,感覺他是膽小怕事,是諸葛亮的跟屁蟲,其實魯肅是運籌帷幄決勝千之外的軍事家,政治家,他的軍事謀略不亞於諸葛亮,作為東吳的四英將之一,和周瑜、呂蒙、陸遜相比,在戰略上強於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