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周瑜的偉大與不完美,不是演義,也不是考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因為一部被章學誠稱作「三分虛構、七分真實」但實際是「七分虛構、三分真實」的《三國演義》,周瑜在中國家喻戶嘵。
可惜並不是什麼好名聲,「三氣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甚至在「草船借箭」中還扮演了一次反派,這些典故把周瑜刻畫成了一個心胸狹窄,且被諸葛亮穩穩壓住的一個人。
可史書描述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吳書程普傳說」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
周瑜的父親是洛陽令,洛陽是當時的都城。
相當於,周瑜的父親是北京市長,而且周瑜的祖父是太尉,所以周瑜算是出身名門世家。
這樣的環境也讓他品行高潔,儒雅睿智。
漢朝其實也是一個很看臉的社會,這個臉不僅是顏值,最重要的還是六藝中的禮,也就是禮貌,舉止,氣質等,在這一塊領域,周瑜絕對是其中的翹楚。
董卓入洛陽,亂朝綱,年幼的周瑜跟隨了叔父周尚去了丹陽。
這是袁術的地盤,別看我們現在這些三國迷對袁術嗤之以鼻,可其實當時的袁術出身四世三公,其本人還是嫡子嫡孫,代表著袁家的正統。
要知道袁家門客遍天下,袁術的聲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袁術邀周瑜,被周瑜拒絕。
求為居巢長,欲假塗東歸。
不久,孫策起兵脫離袁術,身邊僅有孫堅留下來的3將和用玉璽換來的2000兵馬。
這時候,周瑜聚起3000兵馬,然後問魯肅借了許多糧秣追隨孫策。
這裡面並不存在什麼臣擇主之類的眼光,而僅僅是因為孫策與周瑜年幼相交,只為那份士為知己者死的友情!說周瑜義薄雲天毫不為過。
孫策是一個猛將,靠著自身的勇武和父親孫堅留下的忠臣良將打拚東吳,更多的時候靠的是勇武,擅打硬仗,擅攻堅。
但孫策的本錢並不多,這樣的硬仗打起來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
但最後孫策橫掃東吳,並且兵馬越打越多,實力越大越強,這裡面就是周瑜的能力了。
周瑜是儒將,從之後著名的赤壁用火和詐死賺曹仁就可以看出,他打仗喜歡用謀略,跟孫策絕對是最好的互補。
「一管妙清商,纖紅玉指長,雪藤新換束,霞錦族抽囊,並揭尤聲猶遠,深含曲未央,坐中知密顧,微笑是周郎。
」
唐宋詩詞多有以周瑜為題材的,各種褒揚,各種歌頌。
其實這並不是因為周瑜的才,就像我們一直追崇的武聖關二哥。
在三國里,關二哥絕對不是武力最高的,如此推崇他,不是因為他的武力,而是因為他的義!同理,周瑜其實也一樣,那麼多唐宋詩人推崇的也是周瑜的義,當然還有禮!義是德,而禮是顏值加氣質。
曹操在許昌發布唯才是舉,雖然現在我們覺得很正常,但這在當時這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韙。
那時候最讓人尊敬是品德,當官第一考察的要素也是品德!
最讓人妒忌的是,周瑜還娶了江南小喬為妻,他結婚的時候已經25歲了,這在那個年代是一個超級晚的晚婚,對待愛情,寧缺毋濫。
且終生只小喬一個妻子。
這幅畫面不要太美!在那個三妻四妾的年代,這樣的品行也沒誰了。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閒。
」
「誰知顧曲風流客,伯業東南啟六朝。
」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
周瑜的赤壁之戰被三國演義改的面目全非,但擋不住唐宋文人給周瑜正名。
這裡不是為誰平反,只是陳述一個事實。
孫策死時託孤孫權說道:外事不決問周瑜。
因此歷史給周瑜在東吳的定位是韓信。
孫策外號小霸王,試想如果項羽充分信任韓信,這二人聯手是一個什麼化學反應?
作為周瑜最要好的朋友魯肅,彼此之間相互傾慕,引為知己。
後來周瑜給孫權推薦魯肅,孫權面試,縋引出了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早7年的榻上策。
簡單來說,內容就是北方曹操不可與之為敵,走柴桑,下江陵入蜀,最後二分天下。
以南抗北!注意,這裡並沒有滅劉表,魯肅是拿劉表當東吳荊州看門的。
後來這個看門的換成了劉備,這也是魯肅借荊州給劉備的原因。
當然,計劃趕不上變化。
周瑜想殺劉備也是因為看出來劉備並不是只想經營荊州而已。
最後劉備先下南荊州四郡,後入蜀。
完全破壞了魯肅的戰略。
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周瑜的病發身亡。
當然絕對不是諸葛亮氣死的!
「鴛鴦翡翠兩爭新,但得周郎一顧、勝珠珍。
」
「聞道小喬乘鳳玉。
來嫁吾門公瑾叔。
天上人間願足。
"
作為那個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家,被後人敬仰的確是他的才情。
「周郎去後賞音稀。
為君持酒聽,那肯帶春歸。
」
你以為這麼多以曲為題紀念周瑜的僅僅是紀念他的音樂嗎?其實這只是一種喻意,歌頌的是周瑜的品行,嫉妒的是周瑜的婚姻,當然還有顏值。
這樣一個完美的男人被三國演義黑成碳,難道還不能說明羅貫中的嫉妒嗎?孫權終其一生都在守護他哥哥孫策留給他的基業,所以評價他進取不足。
但如果守成有餘到極致的話。
也就可能真如傳說的那樣,孫權單方面顧慮靠周瑜奪了天下後,東吳只知周郎不知孫權了!所以也許東吳四個大都督的死真的都和孫權有關。
額,反正陸遜本來就是晚年的孫權害死的。
周瑜死時36歲,虛歲。
這個年歲讓歷史充滿了遺憾,諸葛亮36歲的時候,劉備剛剛入蜀。
這戰功和諸葛亮完全不搭邊。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但小編還是想說,如果周瑜不死,誰又敢說他不能完成魯肅策劃的二分天下的戰略呢?拿周瑜和諸葛亮比,至少同年歲的諸葛亮完全沒得比,一個赤壁就把諸葛亮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最後,小編欣賞周瑜,和古人一樣,喜歡的是他的德,他的禮,他的風度翩翩,還有那寧缺毋濫專一的愛情。
在現今這麼沒有信仰的社會,如果等價替換一下。
一個有顏值,有權利,官二代,還有才,懂音樂,有能力,對朋友義氣,性度恢廓,最後還能愛情專一。
。
。
。
我的天,小編只想問問羅貫中,周瑜到底跟你什麼仇什麼怨?
周瑜並非氣因病去世,竟隱藏著孫權的驚天秘密!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大不同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
三氣周瑜:歷史上的周瑜之死另有原因
(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
正史中才華橫溢又帥氣的周瑜如何成為演義中的那個小氣周郎的?
三國的歷史因為一本《三國演義》而精彩,同時也因為《三國演義》很多歷史上真實的人物變得不那麼真實,其中吳國的周瑜便是其中不被變得不那麼真實的人,那麼真正歷史上的周瑜三怎麼樣的呢?
歷史上了諸葛亮與周瑜到底誰更厲害
毛宗崗曾說用美人陪襯大美人是演義很高明的創作手法。演義里周瑜生來就是為了襯托"絕世美人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羅貫中雖然不忘有時在他頭上插點花,但那是為了使他襯得別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
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三國演義裡面對三氣周瑜做了精彩的描寫,我們先簡單的回顧一下:一氣周瑜——周瑜和諸葛亮都想打南郡,誰先來呢,諸葛亮說了,長者為尊,您先請吧,你搞不定我再來。(周瑜比諸葛亮大7歲),周瑜第一次攻取失...
三國名將周瑜有三種形象,一般人都只知道一種,第二種總被忽略!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40期)三國人物一般都有兩種形象,一種是《三國演義》等戲說本中的演義形象,另一種是《三國志》等史書中記載的真實形象。但是三國中有一個人,他卻有三種形象,此人就是周瑜,今...
他被人抹黑數百年,至今有人不明真相
讀過《三國演義》的看官都明白:書里的周瑜,被描繪成器量狹小,忌才妒能,眼光短淺,容易衝動,意氣用事的無能之輩。其實,這是編書人為了神化諸葛亮而蓄意對周瑜進行醜化,是對東漢末年英雄形象的抹黑和扭曲...
三國時期的絕色美女:小喬最後的結局如何?
01建安二年(197年),袁術稱帝。袁家是高門士族,與周瑜家祖上有些淵源。袁術就想找周瑜在自己手下做官。那幾天,周瑜都在觀察袁術。「這個人終無所成,我還是找孫策吧。」孫策親自來迎接他,「這就命你為中郎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家喻戶曉,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話對於熱愛三國歷史的朋友來說,絕對是耳熟能詳!但還是有不少朋友並不清楚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話得要從公元208年,曹操赤壁大敗過後說起了,當年曹操赤壁大敗,讓...
千古冤屈!周瑜的真正形象被誰扭曲了?
一提到周瑜,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印象可能是氣量狹窄甚至帶有點陰險狡詐的人物,因為我們記住的是「三氣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周瑜真的是氣量狹窄的人物嗎?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嬌妻美艷無雙,被歷史誤會千年
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名叫周瑜,想必也是家喻戶曉,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 。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可謂是...
三國最帥智將周瑜果真被氣死?揭秘正史中不一樣的周郎
【原創保護:未經授權允許,嚴禁轉載。】導讀:周瑜是三國歷史中,比較出名的一個智將名字,他的人氣不差於諸葛亮,甚至在軍事方便比諸葛亮還略勝一籌。但是,我們對它的認識卻是被諸葛亮用言語攻擊,怒火沖頭...
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揭秘歷史上真正的周郎
周瑜(公元175-210年),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今安徽訪廬江東南)人。出身官宦之家,儀表英俊,聰穎過人,多謀略,人稱周郎。孫策死後與張昭共同輔佐孫權,任大都督。 幼年與孫策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