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興兵伐吳時趙雲尚在,為什麼不讓趙雲打先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為什麼劉備伐吳不讓趙雲當先鋒呢?
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趙雲本人認為,劉備應該堅持聯吳抗曹的基本外交戰略,而不應該也不需要把孫吳當作主要對手。
在劉備看來,荊州得失將直接決定蜀漢是不是還能保持戰略上直接威脅中原地區腹地和對孫吳保持必要的軍事壓力,從而在戰略上保持主動。
能戰才能和,沒有主動進攻的能力,和平就只能靠對手的人品,這是靠不住的。
所以,劉備認為必須伐吳,必須奪回荊州。
趙雲和諸葛亮都反對對孫吳用兵,在失去荊州之前可以理解,在失去荊州之後,還堅持這個外交戰略,只能說他們確實比劉備的政治和軍事鬥爭經驗還是要差一些,勇氣也要差一些。
諸葛亮和趙雲不是不知道荊州的重要性,而是對孫吳缺乏足夠的警惕,尤其是在失去了前出基地之後,他們過於謹慎,認為冒險出三峽爭奪荊州取勝的機會是比較小的。
所以,從劉備的角度說,不用趙雲隨軍出征充當前鋒也意味著,他可能判斷趙雲已經是烈士暮年了,進取心不足。
其次,蜀漢五虎將當時關羽張飛黃忠都已經死了,只剩下趙雲和馬超。
而益州又才占領不久,需要大將在各地鎮守,保證益州內部穩定,不出問題。
所以,留下魏延,趙雲和馬超分別鎮守各地,這是比較重要的任務。
第三,因為從益州出發爭奪荊州,全是山路,道路崎嶇,很不好走,而大軍出動在外作戰,後勤保障是非常關鍵的。
如果糧草不濟,無論前線勝敗,都很容易出現軍潰的情況所以,在夷陵之戰時,蜀漢方面催督糧草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工作,趙雲生性謹慎,又深得劉備信任,把這個工作交給他,劉備是比較放心的。
第四,行軍作戰,未慮勝,先慮敗,這是常態,所以都要預留後手,以防出現前線作戰不利的情況時,能夠及時應對止損。
趙雲催督糧草,在前線和後方中間,也就可以在前線遇到危險時起到二線兵團的作用,救援前方。
後來劉備戰敗,退回白帝城,吳軍追擊,趙雲率軍救援,也確實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五,也是很少被人提到的一個原因是趙雲的年齡,這時候趙雲起碼已經五十歲以上了。
趙雲首次出場是在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
假設這時候趙雲二十歲,那麼到劉備伐吳的時候,又過了三十年,已經是公元221年,趙雲就已經五十多歲了。
實際上,趙雲可能還不止這個年齡。
諸葛亮首次北伐在公元228年。
三國演義里諸葛亮說,趙雲已經年近七旬。
照此推算,那麼七年前的夷陵之戰時,趙雲已經是六十歲以上的老將了。
當然,也有說法認為,趙雲出生於公元158年,那就比公元161年出生的劉備還要大三歲。
到公元221年夷陵之戰時,劉備六十一歲,趙雲就已經六十四歲了。
讓一個六十歲的老將打先鋒,自然是不太合適的。
讓這樣年齡的老將充當前鋒,顯然不是對趙雲的愛護。
尤其是在蜀漢老將紛紛凋零的情況下,趙雲這樣聲威久著的老將對蜀漢已經是非常寶貴了,要儘量愛護,減少使用。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也經常被人忽略,也順便說一下。
劉備從平定荊州之後,就已經開始有意識的提拔和鍛鍊,培養年輕將領了,開始準備後備梯隊。
所以,劉備在進益州的時候,關羽,張飛,趙雲全部留守,只帶了魏延,其他將領都不是蜀漢集團的一線將領。
所以,劉備在伐吳時委以重任的就是傅彤以及黃權這樣的後背梯隊將領,這是帶有明顯的培養後備將領的意圖的,希望年輕將領能夠通過大戰迅速成長起來,接過前輩將領的槍,繼續為蜀漢效力。
三國演義事實148件,虛假152件,嚴重扭曲正史,學生及家長必讀
三國里正史和演義的區別,《三國演義》誤導了多少後人,呼籲尊重歷史據判定甄別統計,300事件中,其中【實】148件,【虛】152件,故《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實虛程度應該是【五五開】,而不是【七實三虛...
五虎上將中,他的本事最大,讓他去守荊州,絕不會上演關羽的悲劇
劉備創業初期,慘澹經營,連戰連敗。別說稱王稱霸,就連找塊根據地都難,整天寄人籬下,東躲西藏,讓曹操追的滿街跑,前途一片茫然。直到他見到諸葛亮,二人隆中晤對,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瞭然於胸,給他的帝業生...
劉備有臥龍鳳雛,又有五虎上將,為何不能統一天下?
《三國演義》里司馬徽曾經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後來,劉備不僅得到了諸葛亮,還得到了龐統,而且有五虎上將,全都是萬人敵,最終還是和天下無緣,這是為什麼呢?
蜀漢北伐的戰力來源竟不是本國人?
提到三國時代,蜀漢北伐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從諸葛亮到姜維,蜀漢前後共計十六次北伐(諸葛亮五次,姜維十一次),每次北伐,蜀軍夜打過能有所斬獲,這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畢竟無論是國力軍力,蜀漢都照比...
劉備伐吳動用九萬士兵,軍師諸葛亮未勸阻,遭遇慘敗
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再加上孟達投降了曹魏,可以說短短几個月內原本一片蒸蒸日上的劉備來說真是當頭一棒,不僅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而且自己幾十年的兄弟被孫權所殺...
劉備能成霸業,多虧此人的高明戰略,諸葛亮的方案根本不行
熟知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上《隆中對》戰略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認為劉備後來的霸業,就是用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方略。諸葛亮給劉備規劃的宏圖大業是:
夷陵大敗諸葛亮難辭其咎!
夷陵大戰,讓蜀漢政權元氣大傷,從此再也無力逐鹿中原,可以說是三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役了。可是說到這次戰敗,中興蜀漢的功臣諸葛亮,可以說是難辭其咎的。發動夷陵大戰的原因,也許是劉備的一時之氣...
揭秘劉備攻打東吳時,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隨軍出征?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對於夷陵之戰來說,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戰,前兩戰分別是赤壁之戰和官渡之戰。因為...
三國丨五虎將中唯一的一位戰略家
劉備從起家到占據荊、益二州及至稱帝建立蜀漢政權,文,主要的依靠諸葛亮,武則依靠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員大將,也即是後來人們稱作的「五虎上將」。關羽為「蕩寇將軍」、...
劉備攻打東吳孫權,為何不帶上諸葛亮和趙雲
三國中三大戰之一的「夷陵之戰」,被很多人直呼可惜,劉備一方,本來有很大的幾率可以獲勝,然而卻因操作不當幾乎全軍覆沒!有人說,如果劉備當初帶上諸葛亮、趙雲、魏延等等這些謀士良將,戰爭的結果根不不可...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劉備東征沒帶上諸葛亮,不是不想,原因或許很簡單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關羽被殺,荊州丟失,令剛剛步入巔峰的蜀漢帝國兩線作戰、統一全國的戰略夢想化為泡影。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權衡及部署,劉備率部東征,揭開了夷陵之戰的序幕。其結果大家都知道,...
劉備主動放棄荊州北伐應該更可行
劉備取漢中之後,218年前後,主動讓荊州給東吳,把荊州人口物資能轉移的儘量轉移到益州,勵精圖治鞏固益州,把南中和西部少數民族剿撫並用安頓好。與孫權保持密切關係,積極準備北伐。
為何夷陵之戰劉備一意孤行?諸葛亮在哪裡?蜀國敗在了劉備手裡
夷陵之戰是蜀國的亡國之戰,這一戰幾乎把蜀國的有生力量基本都打沒了,夷陵之戰這麼重要,為什麼劉備沒有讓諸葛亮隨行?劉備作為一方勢力的領導人,草率的發動戰爭影響了蜀國日後的格局,首先我們看為什麼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