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攻打東吳孫權,為何不帶上諸葛亮和趙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中三大戰之一的「夷陵之戰」,被很多人直呼可惜,劉備一方,本來有很大的幾率可以獲勝,然而卻因操作不當幾乎全軍覆沒!
有人說,如果劉備當初帶上諸葛亮、趙雲、魏延等等這些謀士良將,戰爭的結果根不不可能是這個樣子!可是,劉備為什麼不帶上他們這些人呢?其實從客觀上去分析,劉備不是不想帶他們,而是根不不能帶!
首先說超級謀士諸葛亮。
諸葛亮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即使拋開三國演義,從真實的歷史角度出發,諸葛亮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尤其是在治國安邦這方面上的才能,堪比漢初蕭何!
而當時蜀漢剛剛建立,國內很多地方都需要休整,包括打仗所需要的物資糧草等,這些都是諸葛亮得心應手的地方,川蜀需要他留守!並且,從大局觀上來看,諸葛亮是反對劉備此時去討伐孫吳的!在這一點上,趙雲也是持有相同的觀點。
趙雲曾對劉備說:「曹丕剛剛篡位稱帝,天下人心不穩,此時應當集中精力對抗曹魏,如果消滅了曹魏,孫吳自然會俯首稱臣。
反之攻打孫吳,則是亂了主次!」
這麼一來,劉備自然是不會帶著趙雲!
再來看魏延。
諸葛亮一直說魏延生有反骨,但劉備好像卻從未懷疑過,反而給予了很大的信任,不僅封他為鎮北將軍,還派他去鎮守極為重要的漢中。
不過也正是因為鎮守漢中,導致魏延無法抽身跟隨劉備討伐孫吳。
然後是馬超。
有人說馬超因為彭羕的事被劉備不信任,但實際上,馬超所領的西涼騎兵,在平川地區才有更大的優勢,對抗孫吳,多山林及水路,馬超很難發揮出巨大的價值。
況且,史料中記載,馬超病逝於222年,而劉備是於221年7月出兵討伐的孫吳,那時候,說不定馬超已經患病,不方便行動了。
既然這些能力極強的人才都不能帶,劉備為何還要一意孤行的去攻打孫權呢?其實劉備並非完全被仇恨沖昏了頭腦,先不去論大局上的戰略錯誤,劉備打孫權,不帶諸葛亮、趙雲等人,相信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實力對比的。
在軍隊實力上來講,當時的蜀漢,要遠遠優於孫吳,年輕一代的小輩,吳班、馮習、張南等人,實力不容小覷,比如夷陵之戰前期,他們奪取峽口,攻入吳境,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占領秭歸。
還爭取到了五奚蠻夷沙摩柯人的加入;後方有諸葛亮把持國政、提供物資糧草;如果不是陸遜方法得當,堅守不出,伺機反攻,劉備沒準真殺的孫權實力大減!
並且在這之前,劉備領兵多勝少敗,又剛剛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信心十足。
不過也許正是因為這,才造成他輕敵冒進、急於求勝,從而導致慘敗!
拿了一副好牌卻打了一手爛牌,劉備若如此布局這九人,定成贏家
一部短暫的三國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每次重溫之後總能收穫不同的心得。少時讀三國,我們總痴迷於武將們的勇猛無敵,後來長大了,我們也開始崇拜謀士們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再後來,漸漸的步入社...
魏延真的是因為謀反才被殺的嗎?真相併非如此!
魏延是一個剛強威猛,有勇有謀,既有勇於任事、不畏艱難的優點,也有桀驁不馴、任性而行的缺點,是一個難得的將才。但是關於蜀漢將領,我們談論最多的就是五虎上將,按照排名依次是關,張,趙,馬,黃,但是卻...
歷史不敢分析,難道關羽的死另有原因?
關羽之死是蜀漢後期的一大轉折點,關羽此後,張飛為了給關羽報仇而被殺,劉備更是為報殺弟之仇而損兵折將,病死白帝城。可以說關羽之死是蜀漢衰弱的一個標誌。有人說關羽之死是諸葛亮所為,那麼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蜀漢開國功臣:十大功臣排行榜!各位怎麼看?
因為《三國演義》的虛構和演義,人們歷來只知道三國有五虎上將,但卻不知道蜀漢的基業不僅僅是靠五虎上將打下來的,而是靠一個由文臣武將組成的團隊打下來的。今天,我們結合歷史記載,儘量客觀的分析,在蜀漢...
蜀國五虎大將為什麼沒有魏延?是因為他有反骨?
三國之中,論謀臣武將的數量,曹魏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但是論歷史知名度,蜀漢則更勝一籌。劉備陣營中,謀臣以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為代表,武將則以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五虎將為代表。這七人的美名...
如果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那蜀漢的命運會逆襲嗎?
劉備作為三國之中蜀漢的開國君主,其一生就是標標準準的窮屌絲逆襲。蟄伏市井,窮的只能以賣鞋織鞋為生,喜歡結交豪俠,實際跟想混黑社會沒什麼區別。後來靠著皇族後裔的頭銜,得到財團的風險投資拉起了隊伍...
長坂雄風系列之七:趙雲的終生遺憾,或許是這件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在劉備大軍的頑強阻擊下,曹操不得不下令全軍撤出漢中。漢中這個戰略要地也從此落入了劉備的手中。同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劉備集團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奮戰,終於形成了與曹操、...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劉備急匆匆伐吳?劉備奪荊州的背後到底有何玄機
建安20年,曹操打跑張魯,張魯撤回巴西,劉備礙於曹操的威勢,被迫與孫權合作,把當初答應孫權的「還荊州條款」中,把荊州拿出了一部分送給孫權。「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
關羽陣亡時,劉備做了一個決定,諸葛亮始料不及,張飛耿耿於懷
為了早日完成興復漢室的心愿,劉備於公元217年就發起漢中之戰,當然對付的首要敵人便是曹操。公元219年3月,曹操親自率領軍隊在陽平關與劉備大軍對峙,曹操此次前來可以說是帶了曹魏精銳之師,帶有夏侯...
都說劉備伐吳是為關羽報仇,這個謊言騙了多少人?
劉關張桃園結義是不假,劉備確實也依仗關羽張飛打下了天下。但夷陵之戰大敗,讓蜀國元氣大傷,被記載成是劉備仁義,為了給關羽報仇太過義氣用事,在我看來只是史官們為了美化這位蜀國皇帝罷了。
夷陵之戰關乎國運,劉備為何不帶諸葛亮以及趙雲、魏延馬超猛將?
首先是諸葛亮,劉備出征東吳之前,諸葛亮勸劉備登基為帝,此時諸葛為丞相、錄尚書事,注意哦,諸葛此時最主要的任務是管理政務,調整賦稅,充實軍資,而不是單單一個軍師。 夷陵之戰開始之前,劉備手下還有一...
明知關乎生死國運,夷陵之戰劉備為何一意孤行,還不帶孔明等人?
夷陵之戰,火燒連營700餘里,這場三國時期蜀吳之間的大戰就這樣以蜀漢的失敗而告終,最終劉備逃亡白帝城,在遺憾、不甘和自責中駕崩,這成為不少蜀漢迷的悲痛。人們不禁要問,這是關乎於蜀漢的國運之戰,劉...
劉備伐吳的重大失策: 沒有帶上一人隨行, 不是諸葛亮也不是趙雲
公元221年7月,蜀漢章武元年,在關羽死後一年多,劉備成都稱帝後沒多久,不顧諸葛亮和趙雲等朝中大臣的反對終於興兵大舉伐吳。實事求是的說,劉備之所以決意伐吳不是一時衝動之舉,也不僅僅是為關羽報仇...
劉備討伐東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趙雲、魏延、馬超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前兩大戰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