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悲劇,王莽(上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此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他描繪了從西漢、東漢到魏晉南北朝以及隋朝的七百多年中十三位帝王的形象,這其中甚至包括割據政權的劉備和孫權。

但,有一個王朝的的帝王卻被忽略和輕視,它就是新朝的皇帝王莽。


建立於西漢與東漢之間的王朝僅存十四年,是中國歷史上短命的王朝。

然而,人們對新朝的忽視並不是因為其享國之短,因為與新朝相比,秦朝也不過僅存十五年。

在歷史上,新朝顯然無法與秦朝相提並論,新朝的皇帝王莽,更是被後來的東漢史學家班固定性為篡漢的奸臣。

這一觀點幾乎為後代所有的史學家所沿用。

人們不願意把這個時期稱作新朝,而稱作新莽,直到近兩千年之後,人們才重新審視這位新朝皇帝,胡適等一些近代學者開始認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

那麼王莽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王莽所建立的新朝,究竟是一個怎麼的政權。

大名縣老城,位於現在河北省大名縣的東部,公元前45年,王莽即出生於此。

因為歷史中定位王莽篡位的緣故,這裡與其他帝王故里不同的是,他既沒有這位皇帝的祠堂也沒有塑像,只有在大名縣的方誌館才能找到王莽的少量文字記載。

裡面收藏的這些年有一兩千本《大名縣誌》在大名縣誌裡面,記載了王莽的家族歷史,王莽的出身非常煊赫。

他所在的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族中之人多生活奢靡,意氣驕橫,只有王莽早年喪父,孤貧恭儉,被當時名儒沛郡陳參學習《禮經》,如同一位普通的儒生。

在當時王莽的良好品行受到很多人的讚譽,這為他出人頭地奠定了輿論的基礎。

大將軍王鳳是王莽的伯父,當他生病時王莽精心護理,幾個月不解衣帶以至於蓬頭垢面,令王鳳深為感動。

王鳳是當朝的重臣臨終前特地向皇帝推薦了王莽。

公元前22年二十四歲的王莽,被任命為黃門侍郎即服務皇帝左右傳達詔命的官員。

歷史上對王莽做黃門侍郎並沒有做太多的記載。

但是這段時間對王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在他任職期間認識了同朝為官在天祿閣校理圖書的劉歆,

劉歆自小跟隨父親劉向整理校勘皇家藏書,接觸到大量的新發現的用秦以前古文字書寫的沒有立於官學的經本。

他深深感受的這些經本好惡與聖人同,能糾正已逐漸僵化和神話的今文經學的弊端,這些經書就是古文經。

在漢代,經學分為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今文經學是得到朝廷認可並且得立學官的經學流派,古文經學則是傳承脈絡不清晰,經本或藏於秘府,或流行民間,未得立學官的經學流派。

到西漢後期,一些學者開始反對今文經學壟斷官學,認為今文經學門派森嚴,壓制和排斥其他學派,正退化為既得利益者的工具。

不僅如此,今文經學還肆意的曲解經書的涵義使其成為現實政治的附庸,導致人心的混亂。

當今文經學越來越陳腐、保守時,在野的古文經學則展現了勃勃的生機,正是在這個時候,也正是古文經學將王莽和劉歆緊密聯繫在一起。


西漢末年的時候劉歆和王莽兩個人恰恰在這方面找到了契合點,兩個人的年齡也差不多,愛好也差不多,對社會治理的理念和尋找社會治理方法的這種途徑也是一致的,所以說兩個人就是開始從這個古文經學中去想尋找一些新的社會治理方法。

王莽、劉歆是古文經學的堅定支持者,這兩位都是具有遠大理想的人,他們對西漢末年的混亂的社會秩序,殘破的國家制度極度失望了。

厭惡今文經學對政治的妥協,於是步調一致地以古文經學為基礎,開始規劃理想的政治藍圖。

劉歆是設計師,王莽將成為實踐者。

劉歆可以說是王莽的一個理論家,他對經學的這種整理,特別是古文經學這些理論的書籍,做得非常多,而王莽是這種新的古文經學理論的一個實踐者,是個政治家,是一個理論家和一個政治家的一種結合。

王莽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由於賢能謙恭其地位和聲譽都在飛速提高,他的叔父王商上書願意把自己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此舉得到朝野的廣泛支持,王莽累遷至騎都尉及光祿大夫侍中。

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為新都侯即便地位再高王莽一如既往地禮賢下士,經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自己的車馬衣服去接濟窮人,不管在民間還是在朝堂都深受愛戴。

公元前8年,王莽出任大司馬,時年三十八歲,此時的王莽既是外朝的首領又成為學界的領袖,他與劉歆一起開始力促古文經學成為官學,這將會促成整個社會秩序的重大變革。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

漢成帝薨,漢哀帝繼位
丁、傅兩家外戚掌權,王氏家族受到沉重的打擊,王莽因此被免職,避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杜門自守。

此時,劉歆也受到了傳統勢力的頑固抵抗,大司空師丹等人詆毀劉歆改換舊章,非毀先帝所立。

由於王莽已被免職,劉歆失去了最有力的同盟,幾乎被誅殺。

不得已,劉歆離開京城,幾年後因病免除官職。

西漢末年經學被少部分人所壟斷,他們掌握了這種官方意識形態上的話語權,沒有進入這個集團,沒有取得這種經義解釋合法性的這些知識分子,在社會上的地位就不高,甚至就像劉歆這樣的人,他雖然是皇家檔案圖書館的管理者,他也很難進入這種經學政治集團的核心。

王莽雖然免職回家,但沒有離開人們的視野,他仍是新都侯,一件事情的發生使王莽再次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一天,王莽的次子殺了一個奴婢,這在當時的士大夫眼中並不是一件大事,因為在當時奴婢的地位形同私人財產,可以被當做工具隨意買賣,然而王莽本人卻較真了。

他認為奴婢的生命與常人沒有什麼不同,殺人就得償命。

因此,他硬是逼迫自己的次子自殺,這件事使王莽在讀書人中的聲譽迅速提高,官員為王莽鳴冤上書的數以百計,希望他再次回歸朝堂。

王莽的兒子殺了奴婢,然後他就是以命抵命,這個其實也還是表現出他的一種大義滅親,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踐行自己的一個道德方面的標準。

此時王莽不止是一個道德楷模,更重要的是人們從王莽的行為中看到了重整江河復興社會的希望。

西漢,從開國皇帝劉邦開始經略國家,經過了文景之治,漢武帝的勵精圖治和昭宣中興之後西漢王朝開始走向衰落。

元、成、哀、平四個皇帝把昌盛的局面一步步糟蹋殆盡,民不聊生,哀鴻遍野

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由於外戚輪流執政,賢臣多被罷免,留在朝廷內的多是貪官污吏,朝堂如此,地方上更加黑暗,地方官吏只要能結交上權臣就能肆無忌憚,加重對百姓的搜刮盤剝。

人口激增與災害頻發也在加劇社會矛盾。

據史料記載西漢初年的人口不過1300萬,到西漢平帝時已達6000萬,人口稠密的關東和關中某些地區,每公里平均多達千人以上。

在生產方式沒有革新的時代人口的急劇增長,同樣的土地已不堪重負,不能提供足夠的糧食滿足果腹之需。

社會暴亂,流民增加,災荒各種各樣的問題就非常多,社會矛盾就非常突出,那傳統的今文經學又拿不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那些有為的知識分子,像劉歆、王莽就開始從一些別的經典中比如說古文經學中去尋找一些可支社會政治理想的一些理論,並從這些理論中去找出一些社會治理的辦法,也許就是在共同找一種新的理論支點和新的辦法措施的這條路上,王莽和劉歆走到了一起。

公元前2年,在眾多官員的強烈呼籲下王莽再次回到京師。

一年後漢哀帝病逝,王莽再次出任大司馬掌握了內政外交的實權,在他的建議下,九歲的漢平帝繼位。

公元3年王莽的女兒成了皇后,王莽執政的地位更加穩固,他認為,改變王朝意識形態的機會正在成熟。

王莽迅速組建起一個得心應手的班底,當然王莽不會忘記志同道合的劉歆,將其從地方調到中央並特命為羲和,這個新造的官名原來意思就是傳說的太陽神,這時變成典儒林史卜之官,劉歆成為當時意識形態與學術文化的最高領導人。

一個大規模的古文經學宣傳運動在全國掀起,劉歆與王莽同心協力,以罔羅遺失、兼而存之為名將《左傳》、《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立於學官,成為國家正統學說中的一部分。

這意味著長期飽受壓制的許多儒生將有機會進入國家的正規編制,實現他們的抱負

後來,王莽又贈立《樂經》,並且將《詩》《書》《禮》《易》《春秋》和《樂經》每一經的博士增為五名,六經共30名,每一經博士領弟子360名,共有弟子10800人。

此外,他又廣招通曉各種學問者數千人來到京城,王莽要得天下英才使古文經學昌明於天下。

為此,王莽在長安開始為學者建造一萬套住宅,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在王莽的感召下儒生與百姓紛紛投入義務勞動,經過10萬人的奮力突擊,一萬套住宅竟然在20天就全部完工,不僅如此,王莽的恩惠也波及更多的普通百姓。

他在長安城裡造五個里,有住宅二百區讓流民居住,此時的王莽希望建造一個能夠造福於最大多數人的社會,王莽曾在上書中說古時候市無二價、官無獄訟、邑無盜賊、野無饑民、道不拾遺、男女異路,應將古制頒示天下讓臣民遵守,這其實就是王莽的終極理想,他想要按照上古三代所遵循的唐虞之道,建造一個國給民富而頌聲作的小康社會,這種理想不止是讓天下儒生為之傾倒,也幾乎激勵了各個階層的民眾。

------------------謝謝大家閱讀,未完結明天繼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曾被看作「周公再世」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是為新太祖,也稱建興皇帝或新帝,大約於公元8年-公元23年在皇帝位。

歷史上的今文經與古文經之爭是怎麼回事?

今古文經之爭是漢代始興的儒學內部的一場派系鬥爭。作為學術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學術流派之爭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耐人尋味的是,經今古文之爭卻是曠日持久,自漢代起一直波及到漢代末年。且其範圍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