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這位明君英年早逝,恐怕沒有遼朝,更沒有「空手」來的宋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家都知道宋朝是如何建立的,後周禁軍檢校太尉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眾將士一襲黃袍加身,從而開創了大宋三百多年的基業,稱得上史上最容易的開國皇帝。
可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趙匡胤本為後周一位皇帝提拔的大將,若非這位明君英年早逝,趙匡胤何以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得天下?
這位皇帝就是後周世宗柴榮,他是唐末五代十國時期最英明、最有作為的一位君主,也是最為可能統一中國的皇帝,若不是因為他因病駕崩在北伐燕雲十六州的路途中,恐怕就沒有後來的宋朝以及當時的少數民族政權對峙了。
柴榮年輕時曾當過茶葉販子,對民生疾苦有所了解,這時的他立下了宏圖大志。
他的舅舅郭威建立了後周王朝,他因為能力出眾,深受郭威喜愛,被無嗣的郭威收為養子。
他在地方主政時政績顯著,打仗時勇猛機智,戰功赫赫,自然而然成為皇位繼承人。
郭威駕崩以後,他即皇帝位。
事實上,他不負郭威的期望,成為了一代明君,甚至差點結束了唐末以來的藩鎮割據,一統中國南北。
他在位時有哪些功績呢?我們都知道,唐末五代以來連年戰爭,民不聊生。
周世宗於是下令招撫流亡,輕徭薄賦,減輕人民的負擔,他的一系列措施使中原經濟逐漸復甦。
他的政治改革中最有名的是滅佛運動,因歷史上還有三次滅佛運動,周世宗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並稱為「三武一宗」。
這個事件還是與當時連年戰爭,百姓苦不堪言的社會環境有關,人們紛紛從佛教中尋求安慰,佛教乘機發展壯大。
許多百姓出家為僧為尼,不僅影響了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而且佛教寺院占有許多田產,成為大地主,嚴重妨礙了中央集權。
於是柴榮推行了滅佛運動,史稱「顯德毀佛」。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不愛己身而愛民,不以無益廢有益,世宗乃仁愛明理之人。
「
柴榮之所以稱得上是一代明君,不僅在於他愛民如子,大力發展國內經濟,而且在於他的開疆拓土,憑藉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唐末以來的割據局面也差點在他手中終結。
顯德元年,北漢勾結遼兵偷襲周朝,柴榮親率大軍迎敵,將其擊退,由此國威大振。
他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不久同大臣們商議制訂了「先南後北」的戰術,先是攻取了後蜀四州之地,後又創建水軍征討南唐,恢復淮南十四州。
在南方作戰一路勝利的情況下,顯德六年,他圖謀一舉收復當年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北伐形勢大好,世宗連克契丹占領的「二州三關」。
天妒英才,就在他與將士們商議攻取幽州時,突然病倒,不久駕崩。
他的幼子柴宗訓即位,是為周恭帝,其母垂簾聽政,算得上是孤兒寡母。
柴榮在位時大力恢復經濟,開疆拓土,卻為宋朝做了嫁衣,趙匡胤白白取得了一代明主穩定下來的政權,這也為後世史家詬病之處,從孤兒寡母手中搶來的天下,總不是那麼光彩。
後世許多人認為如果不是柴榮英年早逝,契丹占領的燕雲十六州也會被收復,也不會有強盛一時的遼朝,那也就更沒有宋朝的什麼事情了。
《舊五代史》載:「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神武雄略,乃一代英主也……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這也許是歷史的吸引人之處,悲劇成就英雄,可悲可嘆!
各位讀者你們對後周世宗柴榮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古代最好皇帝,僅僅當了五年,卻被無數人敬仰,千年來無一人指責批評
在中國歷史上,有的帝王功績巨大但是也有很大的爭議,比如秦始皇和隋煬帝,有的帝王雖然人品極佳,但是功績實在是不夠顯赫,比如宋仁宗和明孝宗,雖有治世之名,但是沒有征伐之功相匹配,但是有這樣一位君主,...
周世宗柴榮為什麼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說起歷史上五代十國這個時間段,可謂是混亂之極,各種政權和皇帝不斷交替,讓人目不暇接。大家都知道最後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這一混亂的局面,其實在趙匡胤之前有一個皇帝,被稱為「五代第一明...
五代第一明君,若他不死,中國歷史將會改變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在位六年。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因謹慎篤厚被郭威收為養子。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後周...
倘若柴榮不早死,燕雲十六州能收回嗎?後周能做到比北宋好嗎?
周世宗柴榮,出生卑微,但因為姑母嫁給為後漢樞密使郭威,自幼就追隨郭威左右,十五歲即上戰場,身經百戰。 後郭威稱帝,立柴榮為太子。在郭威病死後即位,即位當年,北方的割據勢力北漢馬上聯合契丹前來進犯...
他英年早逝改變了歷史走向,否則不會有宋朝的對外屈辱史
新春秋導讀:生於五代後期的柴榮,恰似一顆璀璨明星划過歷史的天空。他少年經商,飽歷四方,既知農民飢苦,又知商業興廢。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短短5年內成就了宏大的開國氣象。五年內完成如...
這個人若是能多活三十年,就沒有宋朝什麼事情了,一定會統一中原
許多人活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上,可謂「牽一髮而動百年」,讓後人做出「假如」「倘若」的喟嘆。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就是這樣的人物,許多現代人都覺得,倘若柴榮能夠多活幾年,恐怕遼、金、元三朝根本無法在中原落腳...
周世宗柴榮壯志未酬,宋太祖趙匡胤兵不血刃拿下開封
五代時中原大多時候都是處在沙陀人統治之下,如後唐莊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後晉高祖石敬瑭、後漢高祖劉知遠,但他們都不足以匡扶天下。篡唐的朱溫雖占據中原,卻始終未能完成統一。直到後周太祖郭威取代後漢...
柴榮不死,燕雲十六州能否再歸中原王朝?
淺談歷史,我是沙丘。 中國歷史至隋唐盛世,繼而五代十國大亂世。朱溫(又名朱全忠)滅唐建立後梁,中國正式進入五代十國。北方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登場;朱溫、李存勖、石敬瑭、郭威等梟雄翹首...
如果柴榮不死,歷史將會改變嗎?
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後周世宗(954年—959年在位),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禮是當地望族。柴榮從小在...
如果採用他的策略,燕雲十六州早被收回,兩宋不再受三百年欺凌了
五代時期,石敬瑭為了和李從珂爭奪皇位,兵力不夠,向契丹主耶律德光借兵5萬。耶律德光同意借兵,但獅子大開口,要求事成之後,石敬瑭得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最後石敬瑭如願取代李從珂,建立後晉。從此,...
你不知道的歷史——三個皇帝使用同一個年號
你可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年號的,夏朝、商朝稱王。禹自稱夏王,建立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亡商立,成湯稱王;牧野之戰,商亡周立,周武王姬發稱王,自武王立周至平王東遷洛陽,先秦時期,最高統治治稱王。...
中國最可惜的皇帝,宋神宗說他若不死功業可比漢高祖
中國歷史上數百位皇帝,若說最可惜的當屬後周世宗柴榮了。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繼承郭威的基業稱帝,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掃除唐未以來的政治弊端,發展經濟,...
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如果不死,恐怕後周元朝漢唐
說到柴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被史學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要不是英年早逝,留下年紀很小的皇子,導致了趙匡胤黃袍加身,不然的話,後周很可能成為遠超漢唐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