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加身第一人,平定叛亂卻遭嫉恨,揮軍殺回京師成一代帝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唐朝自中期發生「安史之亂」後,國勢漸漸由盛轉衰,這種形勢一直持續到黃巢起義殺入長安,後來大將朱溫趁勢奪取帝位,建立梁朝,大唐滅亡。
從此中原大地凌亂不堪,藩鎮割據,歷史徐徐拉開了中國古代最悲催的「五代十國」時期。
後周——便隸屬其中最後一朝。
話說後晉高祖石敬瑭因內外交困,最終憂鬱成疾而亡,宰相馮道支持其侄兒石重貴繼皇帝位,史稱後晉出帝。
石重貴較有骨氣,繼位後立刻與遼朝斷絕一切交往,這下就激怒了遼帝耶律德光,於是他御駕親征,統率契丹虎狼之師直接殺進汴梁,後晉就此滅亡,僅在歷史上存活了11年。
耶律德光滅掉後晉後,便萌生了入主中原的念頭。
為了收買民心,他大力提拔、厚賞後晉大臣,許多人由此拜倒在他的「糖衣炮彈」下,可有一個人卻堅決不買他的帳,非但拒絕耶律德光的各種任命,反倒在太原自立為王,成為中原一霸,他就是後漢之主劉知遠。
耶律德光登上帝位後,因遼人大肆掠奪財物,終於激怒了中原人民,老百姓無路可走紛紛起義反抗,嚇得耶律德光只好帶兵匆匆返回北方老巢,行至河北殺胡林時,竟致一命嗚呼而亡。
契丹這一走,劉知遠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得了天下。
可好景不長,劉知遠僅在位一年多就病逝而亡,於是他十八歲的兒子劉承佑順利繼位,史稱後漢隱帝。
劉氏輕易得來的天下令周邊藩鎮諸侯十分眼紅,何況這個小皇帝非常懦弱不堪,就連在金鑾殿上朝還當眾打哈欠,絲毫沒有帝王風範。
三個月後,以李守貞、趙思綰、王景崇三路節度使首先高舉大旗,發動叛亂。
消息傳到京師,劉承佑嚇得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此時便有大臣諫言:奏請大將郭威帶兵平叛!
郭威,字文仲,別名郭雀兒,河北邢州堯山人。
從小膽識過人,好鬥好喝好賭。
十八歲時應徵入伍,投靠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手下做了個親兵,李繼韜被李存勖攻滅後,郭威被收編進後唐軍隊,因屢立戰功,稍有升遷。
公元947年,郭威助劉知遠稱帝有功升為樞密副使,深受器重。
待劉承佑繼位後,郭威被任命為樞密使,掌管全國兵馬。
然而五代先期,大將擁兵謀反之事很常見,劉承佑在這點上不傻,因此他十分顧忌郭威的權勢。
思來想去,劉承佑駁斥了那位大臣諫言,而是找了三個無名之輩領兵平叛,沒想到幾個月下來,勞師糜餉甚重,卻無半點戰績,無奈之下只好求助郭威,並將後漢的兵權全部給予他。
郭威心胸開闊,對小皇帝的心思他也知道,可國事重大,也就沒放在心上,毅然領旨率兵出征。
四方豪傑聞訊,紛紛前來投軍效命,這其中便有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
郭威雖然智勇雙全,但此次為國平叛,心中卻沒有十足的把握,原因在於三個叛臣是同時在三處起兵,李守貞據守河中,趙思綰據守永興,王景崇據守鳳翔。
趙、王二人不足懼,可叛臣李守貞卻是當時與郭威齊名的老將,手握重兵,武藝高強,因欺後漢小皇帝年幼,迷信自己也有帝王之相,所以在造反之前還特意尋一江湖術士為自己和家人算命。
據說那個術士道行的確很高,只需聽人說話便能判斷該人日後命運。
因此李守貞就讓家人隔簾一一發出聲音,起初術士只是說些客套話,待李守貞的兒媳苻氏發聲後,術士竟吃驚的說:「這女子日後貴為皇后。
」李守貞聞言更加確信自己有天子命,於是便自稱秦王,公然舉兵反叛後漢。
那郭威帶兵行至河中城下後,聽取馮道諫言,散去大量金銀分賜將士,令全軍上下一致感恩,紛紛請戰,誓死效命。
可郭威卻不急於攻城,為了減免士兵傷亡,只是四面紮下營盤,牢牢困住河中城,圍而不打。
時間一久,城內李守貞耐不住性子,隔三差五帶兵偷襲後漢軍營,竟全都損兵折將而返,而郭威依舊是按兵不動。
一年後,河中城糧草漸漸斷絕,援兵不至,郭威開始率領情緒激昂的士兵們大舉攻城,李守貞走投無路,城破時舉家自焚,唯有苻氏未死,並被士兵抓獲,後來改嫁周世宗柴榮,果然應了貴為皇后的術士之言。
李守貞兵敗身亡後,永興趙思綰和鳳翔王景崇嚇得相繼歸降,郭威平叛成功,回到京師後,於朝野威望一時如日中天。
小皇帝劉承佑見他功高蓋主,不免更加懷恨,每每臨朝見到郭威總是感覺芒刺在背,惶惶不安。
話說郭威在朝堂上有個仇家名喚李業,他見皇上懼怕郭威奪權,便暗中獻上一計,謊稱遼國鐵騎大舉入侵邊境,欲將郭威調離京師,早晚再伺機殺之。
劉承佑聽罷不覺欣喜,於是樂呵呵傳旨命郭威速往前線抵擋遼軍的進犯。
郭威當下也沒懷疑,急急帶兵趕到邊境,卻根本沒發現契丹人的一兵一卒,頓時明白了小皇帝的心思,卻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一心一意整頓人馬,做好抵禦契丹人進犯的準備。
就在這時,京師摯友送來消息:劉承佑聽信李業的讒言,竟下狠手誅殺了朝中手握大權的楊邠、史弘肇、王章等三人,另外還有擒殺他郭威的聖旨已經在路上了。
郭威考慮再三,最終下定決心造反。
待聖旨一到,郭威立刻砍殺了信使,然後修改聖旨,謊稱皇帝要誅殺各軍帶兵將領,眾將聞言驚悚,軍心頓時大亂,紛紛攘臂擁戴郭威起兵,殺回京師「清君側」!
公元950年冬,郭威毅然舉兵,經七天緊急行軍,快速攻破汴京城,並縱容士兵劫掠京城十日,後漢皇帝劉承佑死於亂軍之中。
戰亂平息後,在眾臣一再勸進下,郭威假意推辭一番,於公元951年得償所願的登上皇帝寶座,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
作者:李廣,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他被罵作奸臣1000多年,皇帝和老百姓卻認為他是忠臣和活菩薩,侍奉五朝十一帝,當時人認為他是聖人
有這樣一位領導,他先後做過五個王朝的宰相。不管是哪一個皇帝的鋪子新開張,都爭相跑來請他當管家、當師爺。要知道,那還是「好女不侍二夫,忠臣不侍二主」的年代。在當時這位領導卻沒有背上絲毫罵名,反而受...
名將郭威用這招經典戰術一舉擊潰李守貞
【堅持良心原創,轉載註明出處】上回我們說到後漢朝廷面對聲勢浩大的三鎮叛亂束手無策,年輕的漢隱帝劉承祐只得打出最後一張王牌,由名將郭威親自出馬討伐。朝廷平叛之所以久戰無功,跟不合理的軍事策略有很大...
此人取活人之膽以酒吞之後竟對部下說:食膽至千,則勇無敵矣!
五代十國時期的吃人事件真是令人膽戰心驚,趙思綰是五代後漢時任永興節度使,生性殘暴,以吃人被大家熟知。趙思綰最初是河中節度使趙匡贊的牙將,在漢高祖劉知遠稱帝後,調趙匡贊為永興節度使,趙匡贊隨即入朝...
五代時為民請命的政壇不倒翁馮道,為何被罵了一千多年
中國人評價歷史人物最常用的一個標準是「忠」,合乎這一標準,便是英雄好漢忠臣孝子,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千古罵名從此休想擺脫。五代十國時期的政壇奇人馮道的遭遇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歐陽修編《新五代...
閒敘歷史之—「周世宗斥馮道」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進了汴京,自稱大遼皇帝(這一年契丹改國號為遼)。京城百姓聽到遼兵進城,紛紛逃難。遼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樓,派人用漢語宣布說:「大家別怕,我也是人嘛。我本來並不想來,是漢人引我們...
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馮道",希望在任何逆境中都能逢凶化吉
馮道生逢五代亂世,政權更迭頻仍,戰亂不斷。馮道一生歷經五朝十二帝,無論在什麼惡劣環境中,都能高官得做,駿馬得騎,是史上第一官謎,著名的"官場不倒翁",晚年自號長樂老,在中國歷史上的名聲不大好。他...
郭威將被逐出廟堂,他哭著請求為後漢高祖守靈 太后說:一切有我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92篇續:《長安兵變、鳳翔兵變、河中兵變!後漢高祖死後兩月,帝國將亡?》乾祐元年三月底,後漢治下長安、鳳翔和河中三處舉兵叛亂之際,尚未知曉的朝中宰執大臣正在「窩裡斗」。...
從軍27年的郭威戰績平平,出京平叛苦無良策 馮道問:你會賭博嗎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94篇續:《郭威為何能從四位顧命大臣中脫穎而出,代替皇帝執掌後漢半壁軍力》乾祐二年(公元948年)8月,後漢樞密使、同平章事、西面軍前招撫使(副宰相兼國防部長、代理宰相...
郭威借平定李守貞叛軍擁兵自重奠定了奪權根基
後周太祖郭威生於唐天佑元年(公元904),是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人。郭威幼年時期,發生劉仁恭之變,他做順州刺史的父親不幸身亡。據說,之後郭威隨著母親逃往潞州(今山西長治)投奔親眷。誰知道母親經...
他是歷史上唯一將皇位傳給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成就了另一個王朝!
郭威(904年-954年),即五代時期後周的建立者(951年-954年在位),字文仲,別名郭雀兒, 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之後攻下開封...
皇帝密詔殺將軍,謀士給出了個主意:偽作詔書要殺將士們
君臣之間的猜忌,自古以來就是一道無解的難題。溫柔的處理,可以杯酒釋兵權。暴力的處理,就是飛鳥盡走狗烹。說得通俗點,就是卸磨殺驢。不過在歷史上,很多皇帝都是正需要拉磨的時候,就把驢給殺了。尤其是朝...
中國歷史上存在最短的朝代,很多人都猜錯了!
提起中國歷史上存在最短的朝代,很多人可以都會認為是秦朝,因為秦朝只存在了短短15年便迅速滅亡了,其實不然。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大概有60多個,而這60多個王朝中,有一個王朝,比秦朝的歷...
堪稱是中國第一吃人惡魔,先後生吃了400多人的肝膽
歡迎關注興替鏡公眾號xingtijing,更歡迎大家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以評論方式給我們留言,我們將篩選有代表性的問題詳盡解答成文章(404問題除外,你懂的),讓30萬愛好趨同的人感受到你的腦洞。...
亂世武將把人肉做軍糧——生逢亂世拼下限,承平盛世才能拼上限
已經44歲的郭威,戎馬半生,位高權重,已經官至後漢的樞密使一職(後漢軍委主席)。但他面對18歲的少年——幼主劉承祐的時候,並沒有安於享樂或者擁兵自重的主觀意願。要知道,當時像郭威這種,擁兵而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