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大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吐血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
小說對周瑜、諸葛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講,則全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小說家的文藝創造。
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的任何蛛絲馬跡。
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
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周瑜助孫吳創業江東之時
孔明尚在流寓、隱居之中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載,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舒城)人。
他長得高大健壯,容貌俊秀,一表人才。
他出生於公元175年,比諸葛亮要年長六歲,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時間也比諸葛亮早得多。
諸葛亮26歲才出山,周瑜20歲剛出頭就踏入戎馬行列了。
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藉故脫離表術歸取江東之時,周瑜即由丹楊(今安徽宣城)其叔父處率兵迎策,幫助孫策渡江東下,擊敗當時的楊州刺史劉繇,為孫策平定江東起了重要作用。
當時周瑜年方21歲。
周瑜跟孫策同年,早先孫策父親孫堅起兵討董卓遷家至舒縣時,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讓給孫策居住,兩人交情十分深厚。
所以當孫策歸取江東時周瑜前往相助,孫策對此非常高興,對周瑜說能得到你的幫助,事業一定能成功了。
孫策擊敗劉繇後已有數萬人馬,認為平定吳郡、會稽郡已不成問題,讓周瑜回去與叔父共同鎮守丹楊,不久袁術派他的堂弟來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楊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來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
壽春是當時盤踞江淮的大軍閥袁術的老巢,袁術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為部將。
周瑜認為袁術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藉故離開壽春,於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吳郡孫策身邊。
孫策親自前去迎接,並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官職。
當時孫策本身也只是個將軍身份,這個中郎將是孫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於將軍。
當時周瑜為24歲。
年紀輕輕的周瑜,一到東吳便被封為中郎將,吳郡的人都稱呼他為周郎。
孫策因為周瑜是廬江郡人,在那裡很有威望,於是派他到廬江郡駐守長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於今安徽當塗縣北,又名採石),後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縣西南)縣長。
不久,孫策想奪取荊州,任命周瑜為中護軍(與中領軍同為重要軍事長官),兼江夏太守(實際上此時的江夏郡為劉表所有,孫策任命周瑜此職意在進討江夏取荊州)。
周瑜隨孫策取荊州攻克皖縣(今安徽潛山縣),得到漢末大臣橋公(橋玄,官至太尉)兩個女兒。
橋公二女皆天姿國色,有傾城之貌。
孫策自己娶了大橋,周瑜娶了小橋。
接著又攻下尋陽(今湖北黃梅縣西南),並進討江夏郡,但未能得手。
在回兵之時向南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孫策從豫章郡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兩郡,周瑜留下來鎮守廬陵郡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峽江縣)。
從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漢末軍閥割據混戰之初即嶄露頭角,成為幫助孫策奠定江東基業的第一功臣。
孫策其時已據有丹陽、吳、會稽、廬江、豫章、廬陵六郡,其中只有徵取吳郡、會稽郡時周瑜未參與,但也有他的功勞,因為若不是他協助孫策渡江,打敗揚州刺史劉繇,吳郡、會稽就不可能為孫策所得。
當周瑜名震江東成為孫氏政權開國元勛之時,諸葛亮還遠遠沒有出道。
孔明14歲那年(公元194年),離家隨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變故又隨叔父到荊州投靠劉表。
17歲時(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轉到襄陽以西20里的隆中(當時隆中屬荊州南陽郡)定居,開始過起長達十年的隱居生涯。
所以當周瑜協助孫策開創江東(長江以南蘇、浙、皖一帶)基業之時,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讀之中。
此時的瑜、亮自然無法相比,也不好去比。
瑜、亮的真正相比要從公元207年冬諸葛亮出山之後才能談起。
赤壁之戰唱主角的是周瑜
孔明只是參與戰事的配角
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遇刺後不治身亡,孫權承父兄之業繼為江東之主。
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吳奔喪,遂留吳(今江蘇蘇州),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一同執掌軍政大事。
其時,孫權才19歲,周瑜盡心輔佐,為樹立孫權威望和鞏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貢獻,並擊敗了劉表江夏太守黃祖對柴桑(今江西九江)的進攻。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再次討伐黃祖,周瑜為前部大督(先隊部隊的統帥),率諸將取得了擊刺黃祖的重大勝利。
征討黃祖後,周瑜受命鎮守鄱陽(今江西波陽縣,鄱陽湖東側)。
其年農曆七月,曹操南取荊州,曹、劉、孫三方圍繞荊州歸屬展開全面爭奪,隨後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在赤壁之戰過程中,諸葛亮方與周瑜各展才能,但唱主角的是周瑜,孔明只是個配角,所起作用無法跟周瑜相比。
在促成孫、劉結成聯盟共同抵抗曹操方面,諸葛亮無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這只是屬於赤壁之戰前的外交斡旋,而且就是在外交斡旋上,東吳魯肅所起的作用比孔明要更大一些。
是魯肅促成了劉備東下聯吳抗曹之後,才有孔明智激孫權聯劉抗曹之事。
諸葛亮在曹操大軍東下的緊要關頭,赴吳勸說尚在猶豫之中的孫權聯劉抗曹,首次實地展示了他的智慧才能,這是歷史所充分肯定的。
但此時的諸葛亮畢竟剛出山,年紀又輕,名聲不大,加之當時劉備方面力量薄弱,需要依靠東吳的幫助,孫、劉聯合抗曹的主導方面是東吳,劉備集團處於從屬地位,孔明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而周瑜則不然,從決策到軍事行動都是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
當時,曹操取得荊州後由江陵沿江東下,水陸並進,聲勢浩大。
曹操致信孫權,揚言「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這是玩的外交辭令,意思是勸孫權早早歸順。
孫權得書讓郡臣傳閱,東吳群臣莫不震驚失色,張昭等都主張迎降,獨魯肅悄悄跟孫權說,主張迎降的都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該聽從,建議孫權迅即召回周瑜。
周瑜從鄱陽歸還後,嚴辭駁斥投降派,力主抗曹,並向孫權分析曹軍實際兵力和弊端,促使孫權最後作出了聯劉抗曹的決定。
這就是說,在促成孫、劉聯合抗曹方面,魯肅、諸葛亮、周瑜都發揮了各自的作用,而促使孫權下決心抗曹起關鍵作用的是周瑜。
也只有周瑜出來鮮明表態,才壓得住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
周瑜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他的政治頭腦非一般人所比。
在軍事行動方面,周瑜既是吳軍都督,又是聯軍統帥,是赤壁之戰的指揮者,而諸葛亮只是參與者。
孫劉聯軍所以能取勝,固然有多種原因,功勞不是哪一個人能獨享的,但作為主帥的周瑜,無疑是赤壁破曹的第一功臣。
要說第二功臣,應是黃蓋。
因為詐降、火攻是他提出的,並在周瑜指揮下,由他具體實施的。
諸葛亮在這次戰役中到底發揮了哪些作用,史無所載。
諸葛亮本傳只是記述他與吳軍一起出發,到劉備處後與東吳方面「并力拒曹公」。
《演義》里,孔明在赤壁之戰中非常活躍,神計妙算莫出其右,又是用奇謀草船借箭(其實是孫權後來在合肥與曹軍對抗時所為),又是七星壇祭天借東風,連用火攻也有了他的份,好象成了破曹的關鍵人物,只是所有這些描述僅是文學創造而已。
周瑜當時肩負統帥重任,治軍嚴整,令劉備也肅然起敬。
當劉備從樊口往見周瑜,得知周瑜只率領了三萬人馬時,提出叫魯肅等前來一起商議。
周瑜說他接受了軍令,不得隨意委託人代理,如果你要見魯肅,改日可以去拜訪。
一番話說得劉備既慚愧又高興,高興者就因為看到周瑜治軍的整肅。
曹操兵敗後,曾致信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江表傳》)。
這是曹操要面子的說法,也反襯出周瑜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功臣。
在《演義》通行之前,文人學士們對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表現評價是很高的。
唐人胡曾《赤壁》詩中說:「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更是盛讚「三國周郎」: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唐宋詩人墨客讚美周瑜,把赤壁破曹主要功勞歸之於周瑜,是合情合理合乎史實的。
貶瑜出於擁劉的創作意圖
荊州之爭是其中重要因素
雄姿英發、功勳卓著的周瑜,為什麼在《三國演義》里成了器量狹窄、專與諸葛亮作對最後被諸葛亮氣死的窩囊人物?原因很複雜,既有文藝創作上人物塑造的需要,更有政治傾向上擁劉貶吳的因素。
從文藝創作上講,貶瑜是為了褒亮,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慧才能。
按照史實,諸葛亮出山前為劉備分析天下形勢表露出他的不凡智慧,出山後只是在智激孫權這件事上亮了一下相,充分展示其才能要到劉備去世之後治蜀、南征及北伐之時。
而整個《三國演義》的創作脈絡是以劉備集團為主線的,諸葛亮又是小說著力塑造的重點人物,諸葛亮出山之後就逢到赤壁之戰這樣重大的軍事行動,如果不突出顯露他的才能,就不符合小說的創作意圖。
而要顯示他的才能又史無所據,於是就大加虛構,發揮文學的想像力、創造力,把周瑜作為對立面,作為表現諸葛亮智慧才能的陪襯。
因為只有把周瑜壓下去,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的形象才能樹起來。
任何文學創作都不是信手拈來隨便拉扯的,都有一個創作意圖,而這個創作意圖,是跟作者的政治思想傾向及社會思潮分不開的。
唐、宋(主要是南宋)之後的三國故事一個很大的特點是擁劉反曹貶吳,這在宋、元三國平話中已反映得十分明顯,羅貫中在此基礎上創作《三國演義》,加上他本人的擁劉傾向,周瑜成為他筆下的犧牲品,成為孔明的陪襯,也就不足為怪了。
問題是為什麼把周瑜寫得那麼狼狽,成為《演義》中與史實差距最大的一個人物?這恐怕跟吳、蜀荊州之爭有很大關係。
因為周瑜是堅決反對借荊州的東吳鷹派人物的代表。
赤壁之戰後,周瑜與劉備追擊曹操至南郡,合力攻取江陵。
在隔江相持之時,劉備南取荊州的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江陵則到209年冬才被周瑜攻下,周瑜並在攻城中肩部中箭受傷。
同年冬,孫權見劉備取得江南四郡,實力有了發展,遂將其妹嫁給劉備,以鞏固雙方的聯盟。
周瑜攻下江陵後將長江南岸地讓給劉備,劉備得以在公安立營,但認為周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排部下,於是在210年去見孫權,提出借荊州(主要是南郡)的要求。
周瑜問訊,上書孫權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
今猥(濫之意)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三國志·周瑜傳》。
周瑜不僅堅決反對借荊州,而且提出扣留劉備、分割關、張,其目的顯然是要消滅劉備集團。
孫權出於當時形勢考慮,未予採納,也沒答應劉備要求。
周瑜隨即又進見孫權,建議攻取西蜀,當他回返江陵作西上準備時,中途病故於巴丘(巴丘為山名,在今湖南嶽陽境),時年36歲。
正因為周瑜反對借荊州,主張採取扣留劉備、分割關、張以逐個攻擊的辦法消滅劉備集團(當時周瑜還沒有把諸葛亮放在眼裡,只認為關、張是劉備的主要幫手),擁劉者自然對他耿耿於懷,要在三國故事中給他點難堪,把他塑造成心胸特別狹窄的人物。
歷史上的周瑜,其本傳專門講到他「性度恢廊,大率為得人」,心胸一點不狹窄,人緣也挺好。
老將程普自恃年長,原先常欺侮周瑜,周瑜總不計較,後來程普終於從內心佩服,對人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美酒),不覺自醉。
」曹操使蔣干遊說周瑜(《資治通鑑》寫在209年周瑜攻下江陵之後,也有認為應在赤壁之戰前),蔣干見周瑜心堅志高,無法開口,回去也說周瑜「雅量高致」,甘拜下風。
作為東吳開國元勛,且周瑜與孫策情同手足,又是連襟,吳老夫人並囑咐孫權「以兄奉之」,在東吳的聲望很高,但他始終以輔吳事業為重,虛懷若谷,不擺架子,帶頭執行臣節,敬重孫權。
他精通音樂,吳人有「曲有誤,周郎顧」的贊語,說明他日常作風也是平易近人的。
無論從政治抱負還是從才能看,周瑜是三國時代的傑出人物之一。
孫權曾說:「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裴引《江表傳》)。
他評論周瑜:「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遠之意)焉難繼」(見《呂蒙傳》)。
陳壽認為:「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這些評論都是確切的,只可惜周瑜英年早逝,不然的話,劉備難以在荊州立足,諸葛亮日後可能也不會那樣出名了。
問鼎天下,患得患失,夢三國的東吳觀
從東吳的發展歷程來看,孫策到孫權,東吳的戰略方針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孫策時期,策借袁術之力,承先父遺志,轉斗江東,開創東吳基業,同時也為後來吳國赤壁爭雄奠定了基礎.當時孫策清楚的看到,中原群雄割...
周瑜之死大揭秘:諸葛亮「三氣」所致,還是另有隱情?
說到三國,很多人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了解這段歷史的;而《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絕倫的人是誰呢?無疑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了。在諸葛丞相流傳下來的各種畫像,和近些年的螢屏形象中,「羽扇綸巾」似乎是他的標配:
三國梟雄曹操為何偏偏喜歡別人的妻子,諸葛亮這樣解釋,令人折服
曹操,三國亂世之梟雄也。譽之者為當世英雄、說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毀之者稱其為逆賊奸臣。關於曹操,上一期我們講到曹操著名的十句話。本期,小編來給大家講講曹操的癖好。
周瑜是名將嗎?周瑜是怎麼死的?
周瑜在軟禁劉備,挾制關張;奪回「南荊」, 同化劉備集團的諫議伩,未被孫權釆納以後。又想岀了另一個辦法或圖謀:《周瑜傳》: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
臨江水戰有周郎,為何修短命矣,周郎之死另有真相!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
真實三國歷史,周瑜的謀略才能是遠遠超過諸葛亮的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
水鏡八奇之一 周瑜的歷史評價是怎樣的?
人物生平官宦世家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兵討董卓時,...
歷史上的周瑜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周瑜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嘵。但人們所知嘵的這個周瑜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卻判若兩人。《三國演義》中的周瑜也即廣為人知的周瑜是一個風流倜儻、有些才幹,但心胸狹窄,總想算計諸葛亮卻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
此人智勇遠勝諸葛亮,卻被三國演義黑化,若他活著劉備寢食難安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孫堅死後,年僅17歲的孫策屈事袁術,後來脫離袁術,南下江東建立功勳,在這個過程之中,孫策籠絡了不少人才,為其一統江東奠定了基礎。在這些人才之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此人追隨孫策9...
歷史上 周瑜的地位與諸葛亮不相上下
《三國演義》描述周瑜臨死前: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歷史上真正的周瑜長得高大健壯、容貌俊秀、一表人才、才華橫溢、精明老到,20歲剛出頭就踏入戎馬行列,熟讀兵法、治軍嚴謹,擅...
他向孫權說了一句話,嚇得曹操連筆都握不住了
一提起魯肅,人們總想起那句歇後語:魯肅上了孔明船——盡辦糊塗事。無論是在小說《三國演義》還是《赤壁》等諸多影視作品中,魯肅都給人一種忠厚老實、毫無主見,跟在周喻和諸葛亮後面唯唯諾諾甚至被他們戲弄...
三國演義羅貫中,把史上幾近完美的周瑜「迫害」成了負面教材
歷史向來是枯燥的,陳壽的《三國志》閱讀量遠遠少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又被翻拍成電視劇,到目前都已經拍了兩部三國電視劇了,再加上一些電影取材基本都來自《三國演義》,因而在廣大百姓的心中...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悲情謝世告白?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
美男人,偉丈夫,真正的周瑜,被文學抹黑的千古一將!
因為種種原因,歷史上有很多被冤枉被埋沒被誤解的人物。東漢末年的周瑜就是其中一個。 因為一部被章學誠稱作「三分虛構、七分真實」但實際是「七分虛構、三分真實」的《三國演義》,周瑜在中國家喻戶嘵。但人...
揭秘塵封幾千年的歷史真相:周瑜之死
周瑜,三國早期最著名的人物。很多人得知周瑜,是被老羅的演義小說所吸引,如「既生瑜何生亮」。現在基於影視的傳播,周瑜這個「被氣死」的「氣量狹隘」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周瑜真的是這樣的人嗎?當然不是...
有些人以為三國演義拔高了諸葛亮而醜化了周瑜
抗擊曹操,周瑜說到了,也做到了。統帥三萬精銳,排兵布陣,這位將軍已是胸有成竹。戰爭爆發,兩軍交戰,犬牙交錯,混亂之中周瑜採用黃蓋的奇策,火攻曹軍。裝上乾草灌上油的戰艦在長江中如離弦之箭射向敵軍...
此人是三國最完美儒將,演義中卻成了小肚雞腸被孔明打壓致死之輩
我們看過的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里,有一出眾所周知的情節: 東吳大都督周公瑾,風流倜儻,能征善戰,多次禦敵以不敗之地。可惜卻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因不忿諸葛亮比自己才高謀遠,多次和孔明明爭暗鬥,結...
歷史上了諸葛亮與周瑜到底誰更厲害
毛宗崗曾說用美人陪襯大美人是演義很高明的創作手法。演義里周瑜生來就是為了襯托"絕世美人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羅貫中雖然不忘有時在他頭上插點花,但那是為了使他襯得別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
他寬宏大度 卻為何被寫成小肚雞腸 只是因為他拒絕了一個要求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大不同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