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誰才是首功之臣?(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文說到赤壁之戰前的周瑜,本文繼續介紹赤壁之戰中的周瑜表現。
從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漢末軍閥割據混戰之初即嶄露頭角,成為幫助孫策奠定江東基業的第一功臣。
孫策其時已據有丹陽、吳、會稽、廬江、豫章、廬陵六郡,其中只有徵取吳郡、會稽郡時周瑜未參與,但也有他的功勞,因為若不是他協助孫策渡江,打敗揚州刺史劉繇,吳郡、會稽就不可能為孫策所得。
當周瑜名震江東成為孫氏政權開國元勛之時,諸葛亮還遠遠沒有出道。
孔明14歲那年(公元194年),離家隨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變故又隨叔父到荊州投靠劉表。
17歲時(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轉到襄陽以西20里的隆中(當時隆中屬荊州南陽郡)定居,開始過起長達十年的隱居生涯。
所以當周瑜協助孫策開創江東(長江以南蘇、浙、皖一帶)基業之時,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讀之中。
此時的瑜、亮自然無法相比,也不好去比。
瑜、亮的真正相比要從公元207年冬諸葛亮出山之後才能談起。
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遇刺後不治身亡,孫權承父兄之業繼為江東之主。
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吳奔喪,遂留吳(今江蘇蘇州),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一同執掌軍政大事。
其時,孫權才19歲,周瑜盡心輔佐,為樹立孫權威望和鞏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貢獻,並擊敗了劉表江夏太守黃祖對柴桑(今江西九江)的進攻。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再次討伐黃祖,周瑜為前部大督(先隊部隊的統帥),率諸將取得了擊刺黃祖的重大勝利。
征討黃祖後,周瑜受命鎮守鄱陽(今江西波陽縣,鄱陽湖東側)。
其年農曆七月,曹操南取荊州,曹、劉、孫三方圍繞荊州歸屬展開全面爭奪,隨後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在赤壁之戰過程中,諸葛亮方與周瑜各展才能,但唱主角的是周瑜,孔明只是個配角,所起作用無法跟周瑜相比。
在促成孫、劉結成聯盟共同抵抗曹操方面,諸葛亮無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這只是屬於赤壁之戰前的外交斡旋,而且就是在外交斡旋上,東吳魯肅所起的作用比孔明要更大一些。
是魯肅促成了劉備東下聯吳抗曹之後,才有孔明智激孫權聯劉抗曹之事。
諸葛亮在曹操大軍東下的緊要關頭,赴吳勸說尚在猶豫之中的孫權聯劉抗曹,首次實地展示了他的智慧才能,這是歷史所充分肯定的。
但此時的諸葛亮畢竟剛出山,年紀又輕,名聲不大,加之當時劉備方面力量薄弱,需要依靠東吳的幫助,孫、劉聯合抗曹的主導方面是東吳,劉備集團處於從屬地位,孔明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而周瑜則不然,從決策到軍事行動都是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
當時,曹操取得荊州後由江陵沿江東下,水陸並進,聲勢浩大。
曹操致信孫權,揚言「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這是玩的外交辭令,意思是勸孫權早早歸順。
孫權得書讓郡臣傳閱,東吳群臣莫不震驚失色,張昭等都主張迎降,獨魯肅悄悄跟孫權說,主張迎降的都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該聽從,建議孫權迅即召回周瑜。
周瑜從鄱陽歸還後,嚴辭駁斥投降派,力主抗曹,並向孫權分析曹軍實際兵力和弊端,促使孫權最後作出了聯劉抗曹的決定。
這就是說,在促成孫、劉聯合抗曹方面,魯肅、諸葛亮、周瑜都發揮了各自的作用,而促使孫權下決心抗曹起關鍵作用的是周瑜。
也只有周瑜出來鮮明表態,才壓得住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
周瑜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他的政治頭腦非一般人所比。
在軍事行動方面,周瑜既是吳軍都督,又是聯軍統帥,是赤壁之戰的指揮者,而諸葛亮只是參與者。
孫劉聯軍所以能取勝,固然有多種原因,功勞不是哪一個人能獨享的,但作為主帥的周瑜,無疑是赤壁破曹的第一功臣。
要說第二功臣,應是黃蓋。
因為詐降、火攻是他提出的,並在周瑜指揮下,由他具體實施的。
諸葛亮在這次戰役中到底發揮了哪些作用,史無所載。
諸葛亮本傳只是記述他與吳軍一起出發,到劉備處後與東吳方面「并力拒曹公」。
《演義》里,孔明在赤壁之戰中非常活躍,神計妙算莫出其右,又是用奇謀草船借箭(其實是孫權後來在合肥與曹軍對抗時所為),又是七星壇祭天借東風,連用火攻也有了他的份,好象成了破曹的關鍵人物,只是所有這些描述僅是文學創造而已。
周瑜當時肩負統帥重任,治軍嚴整,令劉備也肅然起敬。
當劉備從樊口往見周瑜,得知周瑜只率領了三萬人馬時,提出叫魯肅等前來一起商議。
周瑜說他接受了軍令,不得隨意委託人代理,如果你要見魯肅,改日可以去拜訪。
一番話說得劉備既慚愧又高興,高興者就因為看到周瑜治軍的整肅。
曹操兵敗後,曾致信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江表傳》)。
這是曹操要面子的說法,也反襯出周瑜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功臣。
全文完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悲情謝世告白?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
歷史上 周瑜的地位與諸葛亮不相上下
《三國演義》描述周瑜臨死前: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歷史上真正的周瑜長得高大健壯、容貌俊秀、一表人才、才華橫溢、精明老到,20歲剛出頭就踏入戎馬行列,熟讀兵法、治軍嚴謹,擅...
歷史上了諸葛亮與周瑜到底誰更厲害
毛宗崗曾說用美人陪襯大美人是演義很高明的創作手法。演義里周瑜生來就是為了襯托"絕世美人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羅貫中雖然不忘有時在他頭上插點花,但那是為了使他襯得別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
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名將甩諸葛亮幾條街
看三國,說三國,最具傳奇性的人物應該是諸葛亮了,這個名字已成了中國智慧的代名詞。而歷史上真實的三國人物卻與書中所描述的相差甚遠,甚至可以說大相逕庭。這本也無可厚非,因為這畢竟是小說,當然會有個人...
此人是三分天下的最大功臣,卻被《三國演義》黑了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造成這個局面最主要的一次戰爭就是赤壁之戰,曹操的大軍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打敗,從此開創了魏吳蜀三足鼎立的局面!
劉備實現三足鼎立,最大功臣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
文 | 江隱龍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而關於赤壁之戰的描述而自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始至「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
他向孫權說了一句話,嚇得曹操連筆都握不住了
一提起魯肅,人們總想起那句歇後語:魯肅上了孔明船——盡辦糊塗事。無論是在小說《三國演義》還是《赤壁》等諸多影視作品中,魯肅都給人一種忠厚老實、毫無主見,跟在周喻和諸葛亮後面唯唯諾諾甚至被他們戲弄...
被《三國演義》耽誤的「愚才」魯肅,真實的魯肅究竟有多厲害呢?
魯肅算是三國中一直被小看的人物,其實魯肅的能力不比諸葛亮和周瑜差。魯肅也被稱為是「東吳四英將」,周瑜死後魯肅就接替了他大都督的位置。其實要比較魯肅和諸葛亮到底誰厲害還是要在正史中找答案,因為演義...
碧眼紫髯觀孫權(上)
孫權,字仲謀,繼承父兄之業,成為吳主。他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從外貌上看,極像胡人。有專家認為漢時國門已開,漢胡交融,孫氏一門乃江東豪族,家蓄鬍姬,並不意外,因此推斷:孫權極可能帶有外族血...
三國歷史上五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三國是一個時代的大舞台,文臣武將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現著各自的才華,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國更是人才輩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各領風騷。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
他是江東第一謀士,赤壁之戰曾力主抗曹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周瑜向孫權推薦了魯肅後,孫權立即約見魯肅,與其交談,非常高興。等在場賓客起身退出時,魯肅也...
三國十大英年早逝的人物,周瑜第三,第一年輕的是他太可惜
第十,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
魯肅是東吳第一戰略家?滑天下之大稽
諸葛亮有「隆中對」,這早已是人所共知。經過易中天的宣傳,魯肅的「榻上策」被提到了與「隆中對」相提並論的程度。魯肅也因此被誇為東吳第一戰略家。易中天麼,呵呵了。東吳格局狹隘,目光短淺,魯肅就是主要...
一個被歷史嚴重低估的人物,才智不在諸葛周瑜之下,卻淪為陪襯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而此時火火燒赤壁的硝煙,已經散去22年了。當年主戰的周瑜和魯肅都已不在人間,但是孫權沒有忘記二人曾立下的汗馬功勞,更是將自己能夠君臨天下的首功歸於周瑜的名下。他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