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將星魏延:蜀國最後一位將星的隕落,竟慘死小人之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將星魏延:蜀國最後一位將星的隕落,竟慘死小人之手。
接上次,話說楊儀因諸葛亮死後,一方面靠山不在,一方面自己官職沒有魏延大,也將意味著權利旁落。
作為喜歡弄權的楊儀,不能忍受這個結果。
於是,他不顧魏延乃蜀國僅有的大將之材,不顧蜀國前途安穩,為了一己之權力慾望,開始了自己的弄權之路。
一方面,他派人通報後主魏延造反,一方面又密謀斬殺魏延。
而魏延方面,本想回成都面見後主陳述實情,但已經來不及了。
後主劉禪拍蔣琬率兵前來討伐他。
不得已,魏延只得在南谷口以弱勢兵力對抗楊儀,與楊儀一拼。
此時形勢對魏延本就十分不利,又被當初接替他固守漢中的王平臨陣一頓叫罵:「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
」魏延所部立刻軍心動搖,「眾知曲在延」(軍士們知道錯在魏延),於是都不願為他賣命,全都散了。
其實,所謂「曲在延」只不過是表象,試想,當兵的怎會知道上層鬥爭的內幕,他們只知服從劉禪和諸葛亮的命令。
既然皇帝和宰相都站在楊儀這一邊,認為魏延反叛,當兵的也因此認為,本是正常的事。
手下將士皆散,魏延無奈,只得與其子數人向漢中逃亡,楊儀派遣馬岱追斬之。
當魏延的首級送到楊儀面前時,楊儀用腳踩著魏延的腦袋,嘲笑說:「庸奴,看你還能再做惡嗎?」由此,可見,楊儀乃一十足小人也。
又一次驗證了諸葛亮雖然擅行政理國,但在用人方面,實在不敢恭維,死了一個馬謖,又來一個楊儀。
楊儀又「夷延三族」(見《三國志·魏延傳》)。
一代名將魏延,沒有死於對敵戰爭,也絲毫看不出有任何反叛之心,卻被誣以「反骨」,身死族滅,可嘆可惜可泣。
魏延之死雖然與諸葛亮多年的打擊和排斥,以及楊儀、費禕等人的嫉恨有關,但是,魏延本人在這場突發事件中的處置也有失宜之處,他不該輕信費禕,也不應在退軍途中燒毀主力部隊回歸的閣道,給人以謀反的把柄,更不該據南谷口,以數千之眾去對抗楊儀的十萬大軍。
這完全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魏延的冤家對頭楊儀反倒似乎長有反骨。
楊儀誅殺魏延後,自以為功勳至偉,代替諸葛亮者非己莫屬。
豈知諸葛亮生前早就安排蔣琬作繼承人了,後主僅給楊儀一個虛銜。
於是楊儀口出怨言:「當年丞相剛死之際,我如果舉軍投奔曹魏,怎麼可能落到如此地步呢,真是追悔莫及啊!」費禕將此「大逆不道」之言密報後主,結果楊儀被廢為庶民。
楊儀不知悔改,「復上書誹謗」,結果入獄,而後自殺。
楊儀之死固然有咎由自取的成分,但畢竟也甚為可惜,因為他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怪只怪諸葛亮生前用人不當,又不能協調好部屬的關係,死後導致蜀漢政權的這場內訌,這對人才資源匱乏的蜀漢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加快了蜀漢的衰落。
此事件說明了一個問題:古來千里馬易得,善於識人用人的伯樂難求。
故,成大事者未必是能力全能者,甚至在智謀上平平,武功上平平,但成大事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善於識人用人。
此一點,便無敵於天下了。
蜀漢的給力帥才魏延是怎麼「被反骨」的?
當魏延被馬岱率精兵擒拿捆綁跪地,眼角瞥見軍刀在藍天下劃出幾條優美弧線劈向他和兒子的脖頸時,他終於明白,在與文官集團漫長的爭奪丞相繼承人的權力博弈中,單槍匹馬的自己不僅已經完敗,而且已徹底「被反骨」。
扶不起的劉阿斗是否真的扶不起
很多人都知道樂不思蜀的出處,而且一提這個成語就想起了扶不起的阿斗。一提起阿斗,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懦弱無能、膽小怕事、沒心沒肺,也許很多人知道劉禪劉阿斗可能是從《三國演義》了解到的,但是真正的...
此人是劉備最得意的戰將,屈死後被夷滅三族,頭顱被扔在地上踐踏
魏延是蜀漢中後期屈指可數的一員戰將,為蜀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不料這樣的一位勇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裡。關於魏延謀反人們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源於《三國演義》中所描述魏延是一個腦後長有...
背鍋,諸葛亮沒有遺計殺魏延,那魏延死於何因
來關於魏延被殺的原因,完全都是依據《三國演義》進行改編,原因就是魏延具有反骨,諸葛亮料定他其後必反,所以留遺計讓馬岱殺了他。而正史之中,卻並非如此。劉備白帝城託孤以來,諸葛亮就成為蜀漢政權的一號...
諸葛亮為何在自己死後 一定要設計殺 悍將魏延?
誅魏延,終究誰人之過魏延謀反,這是三國時期的一大疑案,關於這一段歷史,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魏廷忠心耿耿,無故受害;也有人說魏延是亂臣賊子,死有餘辜。更有人說,這是諸葛亮一手籌劃的圈套,那麼哪一種...
千古奇冤!三國英雄里最冤的原來是魏延,他的經歷值得我們反思
因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長期以來在人們頭腦中魏延是一個腦後長有反骨的人物,因其謀反而被諸葛亮所殺,似乎是罪有應得。雖然曾有人替魏延寫翻案文章,但《三國演義》塑造的反賊魏延形象實在是深入人心,...
諸葛亮聰明一世,卻沒防住身邊4個小人,給蜀國惹來了大麻煩
古語有云: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說白了,用人當以品德、品行為首要考慮因素,德才兼備是賢人,無才無德是愚人,有才無德是小人。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甚至說:與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理由很簡單,愚人雖不能...
蜀漢大將魏延寧願被冤殺,為何都不投奔曹魏呢?
因為魏延根本沒有理由反叛蜀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下漢中。漢中是蜀國北大門,既是防守外敵的門戶,蜀無漢中遲早滅亡,也是北伐中原的前哨基地,如此重地,重要性不亞於關羽鎮守的荊州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