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鍋,諸葛亮沒有遺計殺魏延,那魏延死於何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來關於魏延被殺的原因,完全都是依據《三國演義》進行改編,原因就是魏延具有反骨,諸葛亮料定他其後必反,所以留遺計讓馬岱殺了他。
而正史之中,卻並非如此。
劉備白帝城託孤以來,諸葛亮就成為蜀漢政權的一號人物,南平蠻夷,北伐曹魏。
在北伐期間,諸葛亮非常倚重魏延,讓魏延總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而魏延從新野跟隨劉備起,就被劉備器重,破格提拔,擔任鎮遠將軍,鎮守漢中,是獨當一面的大將。
在諸葛亮的提拔下,魏延在北伐期間戰功顯著,建興八年(230年),魏延獨立領兵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魏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魏延憑藉自己的戰功,勇而有謀,胸中有大略,深得領導信任,逐漸成為蜀漢最得力的上將。
諸葛亮是很看重魏延的,所謂的他遺計馬岱殺魏延,甚至更早一見到魏延就說他有反骨,要殺了他,根本上都是假的。
其實想殺死魏延的,根本上是蜀漢另外一位人物楊儀,這個楊儀和魏延一直矛盾頗深,在諸葛亮死後他就迫不及待的找魏延報仇。
諸葛亮根本沒有遺計殺魏延,相反是個性叛逆目中無人不會做人的魏延,在蜀漢得罪人不少。
不僅僅是楊儀,大將王平,老資格的劉琰都被他所得罪,甚至是遠在東吳的孫權,都知道魏延得罪人不少,可是諸葛亮卻一直沒拿魏延怎麼樣,反而一直重用他。
魏延在短短數年之間從門牙將軍到軍界第一人,急劇地躥紅也使魏延的個人心態發生了微妙變化,魏延不禁有些飄飄然起來,他的性格變得或者說是一直就很囂張跋扈,狂傲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三國志》里記載「延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
《三國志》有這樣一段記載:「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毎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
大家在開會意見不一很正常,但拿刀在別人頭上晃,這就有些不妥。
楊儀是文人出身的,經此恐嚇,往往都是梨花帶雨(「儀泣涕橫集」)。
每每遇此劍拔弩張情景,諸葛亮總會拉著委屈的楊儀,一再安慰。
魏延若是只在劉琰、楊儀等一干文人面前耍耍橫,那倒也就罷了,可他卻把跋扈的作風帶到了軍隊,這自然引來了軍界同僚的不滿(「平日諸將素不同」《三國志》),王平就是其中最大牌的一位。
這位王平同志,是蜀漢後期少有的將才,馬謖失街亭正是他的臨危不亂,才使得北伐隊伍不致潰不成軍。
更可怕的是,在他的手下,還掌管著蜀漢精銳特種部隊「無當飛軍」。
但是王平這人又「性狹侵疑、為人自輕」(《三國志》),也就是性情狹隘,對輕視自己的人心懷怨恨。
對於這樣一位權重人物,魏延依然是我行我素,一副頤指氣使的派頭,王平苦於諸葛亮這把保護傘的庇護,也只能隱忍不發,後來楊儀能平息魏延的「叛亂」,正是得到王平的大力支持。
更有意思的是,魏延的囂張行徑不僅在蜀漢軍政兩界引起「公憤」,甚至連遠在東吳的孫權也忍不住插上兩腳。
有次,孫權宴請蜀漢的外交使節費禕,酒歡之餘,忽然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魏延,牧豎小人也。
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三國志》)。
孫權的話講得相當有藝術:魏延是個禍害,應該儘早除之,不過,這是你們蜀漢的內政,我也就是借個酒興說說罷了。
當然,對於孫權的這通「酒後胡言」,諸葛亮又一次充當了魏延的保護傘,只是一笑了之,並未對其有所懲治。
五丈原上諸葛亮終於大限將至。
,秘密地招來長史楊儀、司馬費禕和護軍姜維等人,開了一個通氣會:你們幾個趕快回去趕緊動員各部整裝退兵,魏延同志負責斷後,如果魏延不肯聽命,就隨他的便吧。
其實諸葛亮是很了解魏延脾氣的,此時他這話已經是充滿了無奈,因為他知道以魏延的性格。
可是就算死前諸葛亮依然還擔心個性偏激的楊儀事後會對魏延進行政治清算,於是飛鴿傳書給成都的後主:退軍之後剝楊儀軍政權力,命溫和派領袖費禕掌管政府事務。
(「亮平生密指,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琬為尚書令,儀拜為中軍師,無所統領」)。
這裡還要強調一點,為什麼諸葛亮要魏延斷後呢?就如曹操征張繡失敗後,賈詡對張繡說曹操必留精兵猛將斷後,讓張繡不可追擊。
這是同樣一個道理,負責斷後的一般都是智勇雙全的良將。
可是,諸葛亮隕落五丈原,狂傲的魏延天真認為自己展示才華的機會來了,居然打著北伐的旗號胡來。
殊不知,他最大靠山已經倒了,沒有諸葛亮從中周旋,楊儀、王平終於開始秋後算帳,一刀拔了這個「眼中釘」。
諸葛亮死後,楊儀,姜維他們商議讓誰去和魏延說,最後選出了費禕,費禕便去和魏延說,魏延不肯斷後,說我魏延憑什麼給他們斷後,丞相死了還有我魏延在,為什麼要退兵,由我帶兵繼續北伐,費禕知道事情不對就和魏延說我去和他們商量一下。
魏延答應了,費禕拔腿就跑,魏延才知道我怎麼能讓他走呢,魏延就先退兵往南走,一路之上毀掉了所有的橋和路,並且寫信給後主劉禪說楊儀反了,而楊儀也給後主寫信也是說魏延反了,而費禕就對劉禪說楊儀是個文人,是個書呆子怎麼可能造反。
劉禪就讓蔣琬帶兵去堵截魏延,而楊儀也同樣去攔截魏延,王平也去找魏延,並且追上了就對他帶的兵說丞相剛死你們就這樣,那些兵一鬨而散,沒剩幾個,而魏延只能帶著親信往南走,到了漢中被馬岱斬其首級,給了楊儀。
楊儀估計是當年被魏延虐得太厲害了,心理變態的拿著魏延的頭當球踢,還上奏劉禪滅了魏延三族
不過可以肯定一點的是魏延並沒有反叛,如果他反叛的話他大可直接率隊去投魏,而不是回成都。
後主劉禪在處理魏延的後事上,就說明了魏延並沒有反叛,劉禪不僅沒有追究魏延的家人,還厚葬了魏延。
倒是那個楊儀不能為相後,後悔沒有率兵投魏,並上書誹謗朝廷,終被流放,最後自殺。
所以說魏延並不是被諸葛亮遺計殺的,他的死源於自己作的和蜀漢內部權力的爭奪。
諸葛亮臨終前留下一計,卻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導致蜀漢最早滅亡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政權是漢末魏蜀吳三國之中實力最弱的,但是在一代賢相諸葛亮的內政外伐的支持下,卻始終保持高度的思想統一,其本人更是蜀漢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千...
蜀漢大將魏延之死,罪責應該歸咎於他
魏延是蜀漢的軍事名將,他善於養兵,又能征善戰,從一屆小兵(部曲)官至牙門將軍,然而卻死於非命,舉家上下更是被夷平。那麼,魏延究竟有什麼罪大惡極,導致落得如此下場?
三國風云:魏延之死不怪諸葛亮,他才是真正幕後黑手
看三國的人都知道蜀漢有名將關張馬黃趙,其實還有一個人物與他們完全不相上下,那就是魏延。可惜魏延沒有拿到該拿的榮譽和編制,反而一代名將死於悲慘的內鬥。魏延的死真的像小說《三國演義》里寫的那樣此人天...
諸葛亮明知馬謖會失街亭,為什麼還要派他去
最近一直在看吳秀波老師的《虎嘯龍吟》,今日看到馬謖失街亭,孔明揮淚斬馬謖,孔明明知馬謖極有可能丟失街亭,自己有非常喜歡馬謖,但為什麼又要派馬謖去守街亭?今天我在這裡談談我自己的想法跟家交流?大家...
魏延原本不用死,只因一人和稀泥,把他和楊儀當了棋子
大家看過三國演義,對三國都歷史都有一定的了解。那我今天講的呢!是有錯誤地方,大家聽我慢慢道來。最冤枉的人應該是魏延了。分明沒有造反卻被誣陷造反,大家肯定都被《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就所...
此人是劉備最得意的戰將,屈死後被夷滅三族,頭顱被扔在地上踐踏
魏延是蜀漢中後期屈指可數的一員戰將,為蜀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不料這樣的一位勇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裡。關於魏延謀反人們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源於《三國演義》中所描述魏延是一個腦後長有...
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什麼可以領導蜀國41年?殺死魏延真是因為擔心劉禪駕馭不了?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仍能繼續領導蜀國30年,休養生息,無為而治。就單憑能讓皇權維持這麼長時間而又沒出什麼大亂子這一點看,劉禪並非如史評那麼昏庸。劉禪,小名阿斗,是三國時期劉備的長子。公元223年劉...
諸葛亮剛死,此人就幹了一件事,徹底斷送了蜀漢復興的希望
(一)蜀漢的最後一點希望蜀漢相對於曹魏和東吳來言,「成型」最晚。在公元219年,以劉備自稱「漢中王」為標誌,蜀漢正式成型或說成立。自此後,能深刻影響蜀漢命運的其實就有兩件事。其一是「關羽丟失荊州...
諸葛亮妒賢嫉能 死都不放過魏延?錯 其實沒他魏延早就被滅族了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陸遜用以逸待勞、火燒連營之計,於這一年的八月,在夷陵大敗蜀漢皇帝劉備。次年四月,劉備惱羞於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夷陵之敗,劉備病故後,蜀國迎來了一個新時代,...
諸葛亮為何在自己死後一定要殺魏延?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臨死前便已料到魏延會造反,便提前安排了馬岱準備殺他,在魏延大喊三聲:「誰敢殺我?」之後,馬岱手起刀落一刀便砍了魏延的人頭,諸葛亮身上「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神奇特點再次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