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劉備最得意的戰將,屈死後被夷滅三族,頭顱被扔在地上踐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魏延是蜀漢中後期屈指可數的一員戰將,為蜀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不料這樣的一位勇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裡。
關於魏延謀反人們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源於《三國演義》中所描述魏延是一個腦後長有反骨的人物,因此說魏延必反,那魏延謀反是子虛烏有還是確有其事?
我們想來講講三國演義中的魏延謀反案,說是馬岱殺魏延的時候,楊儀出城說,你敢喊三聲「誰敢殺我」嗎?魏延說為何不敢!誰敢殺我!馬岱殺出大喊奉丞相懿旨誅殺叛賊魏延,一下人頭落地。
但這確確實實是一個冤案,根據《三國志.魏延傳》的記載,說建興十二年八月諸葛亮病故於北伐軍中,臨終前在榻前召開了一個秘密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丞相府長史楊儀、姜維、費禕這些人。
諸葛亮說,本相亡後此仗不可再打,三軍皆撤回漢中,撤退的時候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意思是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你們不要管他,軍隊自己開拔就是。
做完這個安排之後諸葛亮就病亡了。
參加會議的幾個人一商量,決定讓費禕去找魏延傳達丞相軍令。
果不其然,魏延一聽就跳了起來,「丞相雖亡,吾自見在,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耶?」魏延又說道,我魏延是什麼人,怎會給楊儀斷後,我要繼續在這裡部署北伐。
費禕一聽這話肯定知道沒戲,搪塞魏延說「魏大將軍,這楊儀是個書呆子,他哪裡會什麼打仗,容我會去勸勸他,助將軍一同北伐」誰知費禕出了魏延的大營拔馬就跑。
之後魏延靜靜一想,不該放走這個費禕啊,此時費禕已經將魏延的態度告知了其他人,魏延也派探子去觀察楊儀等人的動靜,打探得知,楊儀按照諸葛亮的部署,自己帶著部眾往成都方向撤了。
魏延頓時火冒三丈,單靠魏延一支部隊是無法完成北伐的,魏延心想,你撤我也撤,於是魏延搶在楊儀的前面往前撤退,撤退的過程中還幹了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他把沿途的棧道、橋樑全給燒了,就這樣一路跑到了南谷口。
楊儀一看魏延撤了,而且把棧道給毀了,氣的是牙痒痒,沒辦法,只好取山上的樹木重新搭橋,並上書朝廷說魏延謀反,魏延也上書說楊儀謀反,後主劉禪一看頭都大了,就找來董允、蔣琬問「愛卿,這魏延說楊儀謀反,楊儀說魏延謀反,到底是誰反了?」這些人就說「陛下,臣等以性命擔保楊儀他是不會謀反的,這個魏延會不會謀反就不好說了」這樣一說就只能是魏延反了。
於是劉禪命令蔣琬帶宿衛營北上攔截魏延,楊儀也帶著部隊南下去追擊魏延,把魏延被堵在了南谷口,王平過去對眾將士說,丞相屍骨未寒,你們現在這樣對得起丞相的在天之靈嗎?魏延的部隊一聽覺得王平說的有道理,於是一鬨而散,魏延只好帶著幾個親信逃到了漢中被馬岱所殺,魏延被殺後首級送到了楊儀跟前,楊儀直接把魏延的腦袋扔在了地上用腳去踩,嘴裡罵道「好你個魏延,斷我的後路,看你現在還能不能幹壞事。
」之後夷延三族,一代名將就這樣窩囊的死去。
經過以上《三國志》記載的事情經過我們來判斷一下魏延是真謀反還是假謀反,首先說魏延謀反是有根據的,不是信口開河。
第一,丞相有令,停止北伐,魏延沒有服從軍令;第二,讓你回的時候你就是不回,突然又私自南下,而且把所有的棧道燒毀,你想幹什麼。
這樣就給人造成一種假象,魏延急切南下直逼成都想要顛覆蜀漢政權,而且燒毀棧道不讓楊儀前來救駕,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楊儀一個書生是不會造反的,就算是沒有弄清楚情況,為了保衛皇上,維護蜀漢政權,謀反的罪名魏延是當定了,所以,認為魏延造反不是沒有原因的。
但是細細想來,魏延的的確確是無法造反,也不可能造反的,首先以魏延當時的勢力是不足以自立為王的,魏延不會傻到以卵擊石這種地步,所以魏延要想謀反的話只有一條路——投降曹魏,但是以魏延的種種行跡來看根本沒有投降曹魏的這個想法。
魏延要想投降最好的辦法就是接受諸葛亮的安排斷後,在斷後的過程中突然劍鋒一轉投降曹魏,而看看魏延他往南走一直到了蜀漢的腹地,而且魏延被王平攔截之後沒有了兵馬繼續往南逃到了漢中,這時候他仍然可以選擇投降曹魏,但是魏延至死都沒有投降曹魏,可以說魏延對蜀漢還是忠心耿耿的。
魏延的本意之所以不往北走去投降曹魏,而是要往南走只是想要殺楊儀,以魏延當時的威望、戰績、地位來說是最適合做諸葛亮的接班人,倘若如此的話就可以繼續北伐了,但是此時卻跳出來個楊儀與魏延心裡的安排相違背。
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說「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延的本意就是如此,他不是想好謀反,魏延一死也不是死於他的謀反,而是死於他與楊儀的內訌。
那魏延與楊儀之間又哪裡來的這麼大的仇恨呢?到了這種水火不容的地步,八卦歷史下次為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