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北伐卻屢屢失敗?李嚴道出了實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小小的金門校尉曹操成了統一北方的最大軍閥,劉備搶到了西川天險作為爭霸天下的基礎,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坐擁東吳和荊州,也是一方諸侯,三家正式拉開爭霸鼎立的局面。
後來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傾盡蜀國全部力量攻打東吳,最後導致夷陵戰役大敗,蜀國從此元氣大傷。
後劉備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臨危受命,成為蜀國實際上的「統治者」,當時被劉備命為輔政大臣的還有李嚴,但實際上蜀國內部荊州派占據領導權,而李嚴屬於川蜀本地人,劉備進入西川後對於本地人才打壓很嚴重,就是因為怕他們造反,所以處處掣肘川蜀人才。
所以李嚴雖然同為顧命大臣,但實際上他卻沒有權力。
諸葛亮為了實現匡扶漢室的夢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組織了多次北伐,但是每一次都是以失敗告終,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糧。
蜀道艱難,糧草輜重運輸非常困難,一旦糧草不能及時運輸到大軍里,那麼北伐軍隊就會陷入險境當中,必須要撤軍,所以諸葛亮對於糧草運輸非常重視,不僅要求運輸及時,更要防範魏軍來劫糧道。
當初馬謖失街亭,蜀軍就必須撤軍,因為自己的糧道已經斷了,再不走就會全軍覆滅。
在諸葛最後幾次北伐當中,有一次是李嚴做蜀軍的糧草運輸官,諸葛亮指揮大軍在前線節節勝利,但是偏偏蜀地下起了連綿大雨,蜀道比平時艱難太多,糧草運輸一度出現了困難,最後糧草運輸不及時,導致前線大軍必須撤退。
回到成都之後,李嚴因為糧草押送不及時,導致大軍無功而返,被諸葛亮治罪,打入大牢。
在大牢中諸葛亮向李嚴闡述先帝遺志,表示自己要在有生之年興復漢室,面對著諸葛亮的感慨,如果是趙雲等人,定會深受感動,但是李嚴不同,他潑了諸葛亮一身冷水,毫不留情地道出了蜀國的國情,那就是人才缺失,百姓疲憊,國庫空虛。
按照李嚴的想法,經過夷陵之戰,蜀國早已經是元氣大傷,再加上連年的北伐,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他認為諸葛亮現在應該做的是要穩定民心,注重發展,積蓄實力。
蜀地原本是天府之國,物阜民豐,但是經過劉備和諸葛亮的折騰之後,早已經沒有了天府之國的稱號,蜀國已國庫空虛,卻還要繼續北伐,不失敗才是怪事。
可見諸葛亮北伐的失敗是因為他過度消耗了蜀國的力量,導致蜀國根本沒有喘氣的機會。
三國史上蜀漢丞相諸葛亮:千古傳誦的智慧化身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並非出於偶然...
關羽失荊州後,蜀國有近百萬大軍,諸葛亮為何不再次奪回荊州
關羽敗走麥城,一代名將就此隕落,著實令人心痛。可最讓人惋惜的還是荊州丟失後,諸葛亮失去了北伐之地利以及源源不斷供給糧草的大後方。若荊州不丟,諸葛亮就可以借道荊州一馬平川的向長安殺去,攻下長安在長...
劉備託孤說「君可自取」諸葛亮為何死也不受,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劉備的白帝城託孤我們都很熟悉,從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忠心護主勞苦功高,為蜀國江山殫精竭慮的千古忠臣。但是電視劇畢竟「三分真,七分演」,我們並不能以此來當做歷史看待。
李嚴和諸葛亮共同被劉備託孤,卻被諸葛亮弄死?不存在的!
公元222年,劉備被陸遜打敗,灰頭土臉地回到了自己的地界,60多歲高齡的劉備身心憔悴了,心中越想越後悔,我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兵竟然敗給了一個毛頭小子,可恨可恨呀!
司馬懿耗死了諸葛亮,因為他知道蜀軍的這一個缺點!
《三國演義》中描寫,劉備取得西川後,建國號為蜀,誓言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有生之年必要匡扶漢室,手刃曹賊。劉備死後,諸葛亮承其遺志,安定完後方,兵出祁山,七次伐魏,結局都無果而終。諸葛亮也因操...
假如諸葛亮取代劉禪掌權蜀國能否一統三國?網友的回答驚人的一致
漢末三國,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紛爭,漢室宗親劉備在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干文臣武將的輔佐下,經過連年奮戰,最終在三國之中得以立足,建立了三國之一的蜀國。然而天不佑蜀國,一場夷陵之戰徹底摧毀了劉備...
諸葛亮能否打贏司馬懿
東漢末年到三國是個人才輩出時代,出現了像曹操、劉備、孫權這樣雄才偉略的霸主,以及呂布、關羽、張飛、趙雲、許褚等猛將。除此之外還有用手指都數不過來的謀士,這其中的謀士又以蜀國的諸葛亮和魏國的司馬...
諸葛亮「六出祁山」沒能成功是不是天意?天妒英才,懷念5虎上將
雖然諸葛亮很厲害,也許很多人認為他六出祁山都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所以才導致最後諸葛亮沒有成功的。我知道這些,但是就當時三國的實際情況諸葛亮也是不會成功的,如果一直和東吳聯盟保持防禦的態勢,...
夷陵之戰中劉備不帶軍師是因為無人可選嗎
夷陵這戰作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之後發生,是蜀漢國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三國鼎立的局面成形,平衡之餘維持數十年,而經此戰役,蜀漢國內元氣大傷,次年,劉備就逝世了,扶不起的阿斗劉...
劉備東征伐吳為什麼要御駕親征?原因有這四點
在歷史上,一般把皇帝親自出征叫做「御駕親征」。不過,皇帝御駕親征的事情還是非常少的,畢竟是一國之君,親征有危險性,動靜也很大。所以大部分皇帝都是坐在京城裡遠程指揮,不到生死存亡的時候一般不會親征...
逆天而行嗎?諸葛亮五次北伐
蜀漢丞相諸葛亮扶助劉備建立蜀國,天下以魏、蜀、吳形成三國鼎力之勢。尤以魏實力最大,地盤最廣,蜀吳無論是在軍力、人口、地域上都比魏弱;但三方勢力都不能獨自完全吃掉另一方。就算強大的魏國也不能貿然出...
諸葛亮六次北伐六次大敗,毛主席一語道破其中的玄機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曹操蜀劉備吳孫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曹操占據北方,而劉備將蜀國建立在西川,並且表示與漢賊勢不兩立,想要在有生之年取曹賊首級。然而,想法是好的,劉備到死也沒有實現他的願望。劉備死...
細數三國蜀國次次北伐無功而返丟失的大好機會
在歷史記載中蜀國是有好幾次時機可以攻下魏國,成就一統天下的美夢的,但是好幾次的決斷和外交,糧草,選人不當等等緣由屆喪失了最好的時機,招致北伐失敗,退守漢中。上面我們就說一下三國時期蜀國喪失的時機...
諸葛亮、趙雲其實都錯了,劉備選擇伐吳才是最可行的戰略方案
劉備為關羽報仇,對東吳開始了揮戈相向,結果在公元222年8月夷陵一帶被東吳打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去荊州之後的又一次大敗,結果導致蜀國實力大損,一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