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悲劇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朝·文化 | 三國演義的悲劇性

2017-12-15 侍郎 極朝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以楊慎的千古神作《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作序,一開篇就奠定了全書的悲劇基調,「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羅貫中在書中表達了帝王將相追逐的功名富貴如過眼煙雲的悲劇,人民大眾在連年戰亂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劇,人性反覆無常的悲劇等等。

大致從三點簡單說明。

1、理想為現實所制約的悲劇

《三國演義》的框架結果是以蜀漢為中心的,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滲透進了作者的立場和態度,表現出對明君劉玄德和賢相諸葛亮的景仰之情,希望他們能夠一統天下,這也就是為什麼整部小說用120回的篇幅寫了97年(169-265)的事情,但是從開篇寫桃園三結義到諸葛亮逝世共65年的事情占了全書的104回,其中諸葛亮從出山到逝世占據66回(38-104),劉備從結義到逝世占據全書85回。

諸葛亮死後三國32年的事情才占了16回的篇幅。

大多數小說都可以完全虛構,但這一部卻不可以,因為它的全名叫《三國志通俗演義》,這就決定了作者只能在三國歷史的基礎上進行發揮創造,而不能跳出這個大背景,畢竟歷史擺在那,胡亂寫了讀者也不會接受。

作者傾力最多的,也是最先失敗的。

劉備一生禮賢下士、愛民如子, 五虎上將浴血沙場、馬革裹屍,諸葛亮用盡無雙智謀,蜀軍從一開始的「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惶惶如喪家之犬」變為「占荊州、奪西川,取漢中」,一度成為三足中實力最強的一方,隨著曹孫劉備相繼稱帝,三足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孫劉聯盟瓦解,劉備七十萬大軍伐吳卻大敗而歸,蜀漢國力大損,最終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也無法扶大廈於將傾。

從「三足鼎立」到「三家歸晉」,從理想的確立到破滅,這其中蘊含著莫大的悲哀。

2、關鍵人物的悲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

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諸葛亮無疑是小說中最關鍵的人物,也是作者全力塑造的人物。

他未出茅廬就已知三分天下,出茅廬後便在新野、博望坡連續兩次火燒曹軍,大挫敵軍銳氣;曹操百萬大軍來犯時,又是諸葛亮挺身而出,舌戰江東群儒,然後智激周瑜、草船借箭、七星壇借東風,終於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曹操。

三分天下後,諸葛亮又七擒孟獲……他把各種陣法、計謀都發揮得淋漓盡致,平生幾乎未嘗一敗。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多智而近妖」的人物也仍然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最終殞命五丈原,這就更顯示出其悲劇性。

還有一位關鍵人物的悲劇結局也直接影響到了蜀漢的失敗,那就是美髯公關羽。

關羽被毛宗崗成為「義絕」,其功績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他的過錯也同樣不可彌補。

諸葛亮入川時遵劉備之意派關羽駐守荊州,並給他留下了「東和孫權、北據曹操」的八字真言,前期關羽還基本按照八字真言行事。

後來蜀漢實力逐漸壯大,關羽驕縱之心日甚,孫權派人來提親,想跟他結為親家,他的回覆是「虎女焉能配犬子」,這讓人聽了怎能不生氣?先不說孫權是一國之主,就憑他的妹妹是劉備的愛妾這一點,這樣的親事就應該是親上加親,可關羽根本不予理會。

諸葛亮的胸章諸葛瑾拿著劉備手書去找關羽要地,關羽不但不給,而且態度十分蠻橫,這些行為都給他的死埋下種子。

最終,呂蒙用陸遜之計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並追得關羽毫無藏身之地,取其性命。

荊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然諸葛亮也不會臨走時千叮嚀萬囑咐了。

在很多人看來,如果不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那麼張飛也就不會急著給二哥報仇而導致自己被害,劉備也就不會那麼著急伐吳替兄弟報仇了(當然,必須承認的是,劉備後期伐吳,報仇其實只是一個幌子)。

只要荊州還在,伐吳就算失敗他們也還有退守的根據地,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可見其所鑄大錯影響之惡劣。

3、預言讖謠的悲劇

諸葛亮還未出山之前,水鏡先生就預言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最終一語成讖(chèn);諸葛亮臨死前想窺測天意,就用「禳祈」之法禳星,他在五丈原點四十九盞天燈,只要七天之內主燈不滅,他就可增加壽命十二年。

前六天一切都正常,誰料最後一個夜晚魏延匆忙進帳無意將主燈撲滅,預示著「將星欲墜,陽壽將終」,最終諸葛亮還是未能逃脫這一宿命。

不光諸葛亮,劉備身上也是如此。

他在出征伐吳之前,向青城山隱者李意詢問吉凶,李意以天機不可泄露為由拒絕回答,後劉備再三懇求,李意才用筆畫兵馬器械四十餘張,畫完以後又一一撕碎,然後又畫了一個人仰臥於地上,旁邊一個人掘土埋之,上面寫一個「白」字。

李意畫的兵馬器械毫無疑問代指蜀軍,撕碎意思就是全軍覆沒,仰臥地上的人指劉備,「白」字既指白帝城,又諧音「敗」。

寓意十分明顯,但是劉備伐吳之心已決,諸葛亮都勸不住,何況李意。

最終的結果不出所料,陸遜營燒七百里,蜀軍大敗,劉備殞命白帝城。

《三國演義》中還有一位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龐統龐士元,號鳳雛。

當時天下都傳「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劉備洪福不淺兩個都得了。

但是鳳雛隨劉備進軍西川時,作者又通過紫虛上人之口說出了一段讖語:「左龍右鳳,飛入西川。

雛鳳墜地,臥龍升天。

一得一失,天數當然。

見機而作,勿喪九泉


」意思十分明顯,鳳雛將有劫難。

但是這樣的天數是可以化解的,那就是「見機而作」,諸葛亮夜觀星象看出龐統凶多吉少,修書告知,龐統卻一意孤行,最終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

除了「落鳳坡」這個名字含有讖語意識之外,作者在龐統死後還插進一段童謠:「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

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

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另外,小說中還有很多預言,如郭嘉預言孫策必被刺客所圖,田豐預言袁紹必敗,還有像第三十五回水鏡先生道出童謠預言荊州劉表將死等等。

根據毛評本的統計,整部小說中涉及讖謠預言的就有23回,各種各樣的預言讖謠,表現出天命不可違抗的觀點,這毫無疑問也加深了全書的悲劇性。

「chayunwuy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龐統和諸葛亮究竟誰厲害

《三國演義》里龐統是個悲劇的人物。論能力,他與諸葛亮齊名;論操守,同樣也是難分伯仲。但是為什麼諸葛亮聲鳴四海,功成名就,留下來千古佳話。而龐統則命途多舛,最終命隕落鳳坡,曇花一現的出現在歷史長河...

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三國演義》中劉備一心匡扶漢氏,但最終也沒成功,就連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蜀國,也被攻破。是什麼原因導致劉備的最終失敗呢? 分析一個人的成敗,我們要從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兩大方面來看。首先從外在原因...

真實的劉備,比阿斗更扶不起!

人們常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一個人的昏庸無能,阿斗指的指的是劉備之子劉禪,但根據真實歷史記載,劉備比其子阿斗更扶不起來。建安十二年(207),劉備在荊州求訪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

蜀漢之所以一步步衰亡,皆因劉備錯用此人!

說到三國時期蜀漢的衰亡,兩次戰役的失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一是關羽荊州之戰,失去了極其重要的軍事基地;二是劉備夷陵之戰,傷亡幾十萬尚且不說,劉備自己也丟掉了性命。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關羽「大意失...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沒有下一句

最近看很多人寫三國的司馬徽說的那句話「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還有下句「子初、孝直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這完全是寫文章的人為博人眼球,譁眾取寵而已,我也可以加一句關羽張飛亡一人則漢室難興了,再...

龐統真的死在落鳳坡嗎?

【開欄語】成都,乃至整個巴蜀地區,是三國蜀漢文化非常濃郁的地方。成都武侯祠、閬中古城、重慶白帝城等,每年迎來送往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三國文化,成為巴蜀和中國,甚至全世界都知名的文化品牌。說起三國...

得了龍鳳都不能平天下,劉備是有多廢柴?

諸葛亮和龐統,是《三國演義》中評價最高的兩位謀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曾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指的就是諸葛亮,而鳳雛就是龐統。當時的劉備聽到臥龍、鳳雛的大名,應...

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二龐統「掛」得太早

本文為「阿超聊文史」原創作品,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錯誤請指出。龐統,號鳳雛,和臥龍諸葛亮齊名,一個長相醜陋卻有滿腹才華的謀士,一個為劉備出謀劃策取西川卻不幸遇難於落鳳坡的功臣,這是《三國演義》中...

劉備兼得臥龍鳳雛,為何還是沒安天下?

《三國演義》里最霸氣的一句話出自水鏡先生:「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比較幸運,先是三顧茅廬得了臥龍孔明,後又得了鳳雛龐統。可三國中劉備實力還是最弱,也最先滅亡。離司馬徽那句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