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劉備一心匡扶漢氏,但最終也沒成功,就連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蜀國,也被攻破。

是什麼原因導致劉備的最終失敗呢?

分析一個人的成敗,我們要從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兩大方面來看。

首先從外在原因來看,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是否具備一統天下的條件?答案是肯定的;第一,劉備姓劉。

這樣劉備說自己是皇室宗親,更容易讓人接受,這樣劉備做其事來,更是師出有名,可以說是順承天意。

其他人,像曹氏和孫氏則就成了叛上作亂了。

第二,仁義。

劉備能做到,讓人一提到他劉皇叔,首先就能想到他仁義,不管劉備內心是否真的仁義,起碼在歷史上很難找到他做的壞事。

第三,人才。

追隨劉備的能人之士,其實是有很多的。

張飛,關羽,趙雲,黃忠,等等這著都是名震天下的武將。

孔明,士元,李嚴,楊禕等等都有治國謀略。

綜上所述,劉備的在外條件還是不錯的。

既然在外條件沒有問題,那肯定是劉備的內在的缺陷導致的最終失敗。

第一,劉備太過仁義。

仁義得民心,民心得天下,但是仁義過了度,就會讓他錯失良機。

劉備在取西川時,因太過仁義,錯失良機,導致龐統死亡(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去世時,年僅三十六歲)。

後來雖然劉備得到了西川,可實際上失去了一位真正的軍師。

小說《三國演義》中對龐統的評價是很高的,「臥龍鳳雛得一者,得天下」。

劉備先有臥龍諸葛亮,後得龐統龐士元,卻未能成就天下,實際上與龐統的死有很大關係。

歷史上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而龐統則是一位真正的軍師家。

帶兵打仗,龐統是很在行的。

第二,意氣用事。

關羽張飛的死去,導致劉備發動東進伐吳,最終七十多萬人馬在彝陵之戰損失保重,蜀國元氣大傷。

第三,白帝託孤。

劉備選太子不當,劉禪的才能,那是扶不起的阿斗呀,但是劉備還是讓劉禪繼位,最後劉禪俯首稱臣,在洛陽城說出,「此間樂,不思蜀」。

這樣的話。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如果沒有犯下這樣的錯誤,蜀國也不會這麼早就滅亡。

(此觀點,僅代表小編個人意見;歡迎大家點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