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任性,要多少人為你買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每場戰爭都有重新劃定天下格局的意義。

但也有人說,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掐架,屬於前傳;赤壁之戰是「三分」序曲;夷陵之戰是「三分」尾聲。

而真正決定三國後來數十年走勢的轉折之戰,其實是襄樊之戰

想想也對,襄樊之戰決定了蜀漢的走勢,進而影響了三國格局。

應該說,這一戰之前,蜀漢有條不紊、勢頭向好,可這一戰之後,戰略大亂、再無緣一統。

發動這場戰爭的是當時駐守荊州的關羽

而這一戰本不在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規劃中,也沒有劉備明確的授意。

所以可以說,這是關羽擅自發動的一次討伐戰。

最終,釀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親自率軍攻打樊城。

襄樊之戰打響。

關羽畢竟是關羽,一出手就震驚四座。

為抵禦關羽,曹軍方面派出於禁、龐德等人駐守樊城之北。

恰逢八月,天降大雨,漢水泛濫,關羽乘大船來攻,結果曹軍慘敗。

於是,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名震中原!羅貫中將這一戰寫進《三國演義》,那便是著名的「水淹七軍」。

戰爭的第一階段,關羽大獲全勝。

可隨之而來的複雜局面,遠遠超出了關羽的想像。

樊城一仗打得太猛,歸降關羽者不在少數,許都以南,處處有人與關羽遙相呼應,這讓曹操甚是憂心,甚至和群臣商討,是否有必要遷都。

這時司馬懿和蔣濟搖了搖頭:沒必要。

對付關羽?有孫權呢!

這兩個老司機的判斷是準確的。

就在關羽與曹操軍大戰於襄樊之時,孫權的陣營中也在醞釀一個針對關羽的行動。

孫權手下的大將呂蒙一直主張攻打關羽,關羽進軍樊城後,他認為機會來了:可以趁關羽出兵在外,攻陷他的大後方。

但是有一個問題,現在關羽就是因為害怕被偷襲,所以在後方留守了大量兵力。

那麼,怎麼破?

東吳集團演了兩齣戲:先裝病,再裝孫子。

裝病的,是呂蒙。

他以回家養病為由,率領部分士兵回到建業。

而實則,他是喬裝成商人一路潛行來到了關羽的大後方。

裝孫子的,是陸遜。

表面上呂蒙告病,陸遜接任其位。

而陸遜上任後,首先給關羽寫了一封信,狠狠地讚美了關羽一番,言辭極為謙恭,並表示願為關公盡忠效力。

關羽最吃這一套了。

於是,打消顧慮,逐漸將駐守後方的部隊調往前線。

是的,關羽中計了。

而更可怕的是,狡猾的不止孫權一方,曹操這邊也在算計。

孫權給曹操寫信,請求朝廷允許自己出兵攻打關羽,但同時請求保密,防止關羽得到消息後回兵自保。

曹操的謀臣們經過一番討論後,做出了一個最有利於曹方的決定:表面上保密,暗地裡泄密。

因為,如此,既可緩解被圍困曹軍的焦慮,同時也可引得孫權、關羽兩方互斗。

於是曹操下令將孫權的書信用箭射入圍城之內和關羽的軍營之中。

被圍將士得到書信後,士氣大增。

而關羽果然猶豫不決,不願撤兵。

關羽在前方和曹軍周旋、苦戰。

殊不知,此時自己的大後方正被東吳集團一點點蠶食。

呂蒙打扮成商人,來到關羽的後方,過尋陽、收南郡、達江陵,一路該降的降,該收的收。

不得不承認,呂蒙的一系列動作,非常漂亮。

呂蒙俘虜關羽其將士們的家屬後,不與刁難,悉心安撫。

同時下令軍中,堅決不許騷擾當地百姓。

而且,呂蒙還親自走街串巷,大搞送溫暖行動,撫恤老人、送糧送藥。

前方的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急忙回撤,並不斷和呂蒙聯絡協商。

呂蒙則每次都善待來使,並允許使者為前方兵將和後方家人捎遞書信。

前方士兵得知家人平安,而且日子過得比以前還滋潤,全部無心再戰。

至此,擺在關羽面前的是一個無比殘酷的事實:他的民,「移情別戀」;他的兵,無心再戰。

再說孫權,在呂蒙鋪好路後,親至江陵,荊州的文武官員悉數歸附。

後來,關羽自知孤窮,敗走麥城,終被擒獲處斬,一代巨星就此隕落。

襄樊之戰結束了。

代價有大多?

其一,關羽死了。

這位五虎上將之首,驍勇善戰、所向披靡。

只要他在,孫曹兩家誰敢不忌憚三分?

其二,荊州丟了。

蜀漢痛失一員大將,縱然可嘆。

但更可怕的是,沒了荊州。

荊州是什麼地位?隆中對里講過的,「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荊州太重了。

它和益州,是蜀漢的根基,是未來戰略布局得以展開的立足之點。

偏偏,被關羽弄丟了。

其三,戰略亂了。

戰略要地荊州丟了,縱然可怕。

但更更要命的是,戰略亂了。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得很清晰,「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襄樊之戰之前,蜀漢剛好「跨有荊、益」,按照諸葛亮的規劃,應該安撫戎夷、交好孫權,再伺機而動。

可關羽一死,痛失兄弟的劉備瘋了,悍然發動了對孫權的夷陵之戰,與其反目。

什麼隆中規劃,什麼戰略藍圖,統統被他拋在了腦後!而結果是什麼?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自此,東進再無可能!

這就是一場戰爭帶來的連鎖反應。

可以這麼說,關羽的忠勇成就了劉備人生的巔峰,但從某種意義上,也斷送了蜀漢的未來。

儘管在歷史中關羽人氣極高,但無法否認,這場敗仗,他必須負主要責任。

在未經高層充分討論的情況下,他不該擅自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爭;在襄陽久攻不下、後方又已然陷入危局的情況下,他不該孤注一擲僵持不撤。

他的戰術失策、他的狂傲任性,給了對手可乘之機,也讓自己命隕章鄉。

他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同時陪他一起買單的,還有整個蜀漢集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襄樊之戰到底是孫權背盟,還是關羽作死?

歷數三國時期幾次大的戰爭,尤其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吳國對蜀國,往往取得勝利;蜀國對魏國,往往取得勝利;魏國對吳國,往往取得勝利。一言以蔽之,魏蜀吳三方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實...

劉備集團:關羽算個部門經理嗎?還是CEO?

世人皆說「關羽大意失荊州」。那麼真實的歷史上是這樣的嗎?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任何偶然事情發生的背後或許都存在著必然。建安二十四年( 219 年) 關羽從江陵出兵攻 打襄、樊地區,勢如破竹,...

諸葛亮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真相曝光

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還是存有「自取」之謀?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種種分析,卸下了諸葛亮頭上的歷史光環。關羽孤軍北伐,攻打襄樊,是戰略上的嚴重失誤。稍懂三...

關羽人生最大的污點,一手促成蜀漢滅亡!

人一旦成功,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在自我膨脹的泥潭裡越陷越深!關羽在後世人的心裡到底有多神?從《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就可以看出來,他很少直呼關羽,而是稱其為關公。在今天,整個亞洲範圍內,很多地方都在...

襄樊之戰——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劉備得到蜀地之後勢力再一次得到提升,下一個目標就是漢中,漢中由曹魏的大將夏侯淵和張頜等人把手,易守難攻。最後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最後以曹操退出漢中,劉備攻占漢中而結束。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

確定蜀漢走向的戰役你知道嗎?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每場戰爭都有重新劃定天下格局的意義。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比拼,屬於前傳;赤壁之戰是決定三分天下序曲;夷陵之戰是三分格格尾聲。而真正決定三國後...

襄樊之戰的代價

轉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每場戰爭都有重新劃定天下格局的意義。但也有人說,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掐架,屬於前傳;赤壁之戰是「三分」序曲;夷陵之戰是「三分」尾聲。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