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慘烈無比的北漢大軍與後周大軍的高平血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後漢的開國君主漢高祖劉知遠死後,漢隱帝即位。

隱帝即位幾年以後,對於幾個執政的顧命大臣感到不滿,皇帝的寵臣也乘機在隱帝面前進言,要誅殺這幾個大臣。

隱帝於是不顧太后的勸阻,在後漢乾三年,趁大臣朝見的機會,伏兵殺死了楊斌、史弘肇、王章。

然後宣布這幾個大臣意圖謀反,又派使者率領人馬搜捕幾個大臣的親戚朋友,進行屠殺。

郭威也是顧命大臣,當時任樞密使兼侍中,統帥大軍坐鎮鄴都防禦契丹。

隱帝派人將郭威在大梁的家人全部殺死,連嬰孩也不放過。

又派密使向軍中將領傳旨,要他們誅殺郭威。

但是消息走漏,郭威率領大軍回師大梁,興兵問罪。

由於隱帝此事處置失當,使得大部分將領對郭威等人的遭遇都很同情,所以一路上的守將都望風迎降。

郭威很順利地挺進都大梁外圍。

隱帝再次不顧太后的勸阻,執意親自統帥人馬和郭威交戰。

結果前鋒慕容彥超失利,大多數將領率領軍隊投降。

隱帝倉皇逃走,路上被追兵殺死。

國不可一日無主,太后及大臣商議打算立漢高祖的義子,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的兒子,武寧節度使劉斌為皇帝。

然而郭威起兵人都,弒君作亂,無論是有多大的委屈,這個罪名也無法洗脫了,於是趁朝廷派他防禦契丹的機會,在澶州上演了黃袍加身的鬧劇,由部下擁戴他當了皇帝。

而劉斌已經到達宋州,就被郭威的部將派人囚禁。

郭威人大梁稱帝,改國號為周,郭威就是後周的太祖皇帝。

郭威在宋州將劉斌殺死。

後漢的河東節度使劉崇接到劉斌被殺的消息。

便即皇帝位於晉陽,仍用國號漢,也就是歷史上的北漢。

北漢皇帝一即位,立刻派使者向契丹稱臣求援。

後周廣順元年十月,契丹發兵五萬和北漢聯軍南下,圍攻晉州。

後周守將頑強抵抗。

年底,後周的援軍逼近,契丹軍先撤退,北漢軍隊撤退不及,遭到追擊,損失很大。

這一戰,使得北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敢南下。

三年後,郭威死,其義子柴榮即位,就是周世宗。

後周顯德元年,北漢主得知這個消息,非常高興,立刻請兵於契丹。

契丹派武定節度使、政事令楊袞率領萬餘騎兵和北漢會師晉陽,北漢主親自統帥三萬人馬,和契丹合兵南下。

後周昭寧節度使李筠派部將穆令均率領兩千人馬迎擊北漢軍隊,自己率領主力在後面紮營。

北漢前鋒都指揮使武寧節度使張元徽設下埋伏。

自己佯敗誘敵。

結果穆令均中伏被殺,士卒折損了上千。

李筠退回潞州。

憑城固守。

周世宗得到稟報,打算親自出征。

但是大臣們都認為:北漢主自晉州慘敗以後,必不敢再親自出征。

而皇帝剛剛即位,人心還未穩定,不宜親征,應該派下面的將帥去抵禦。

但是周世宗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劉崇趁我國大喪來進攻,必輕視我年少沒有經驗,一定會親自前來,想一舉吞併我國。

我不能不親自出征。

宰相馮道與周世宗反覆爭執。

周世宗以唐太宗自比,而馮道不以為然。

周世宗下定決心親征,於是從大梁統帥禁軍出發。

在途中,禁軍控鶴都指揮使趙晁派人向周世宗進言,勸阻親征。

周世宗大怒,將趙晁囚禁在懷州。

北漢主不知道周世宗敢親自出征,他看潞州城堅固,一時難以攻取,就越過潞州不攻,直取大梁。

北漢兵的前鋒與後周軍在高平以南相遇,被周軍擊退。

周世宗怕北漢軍撤退,加緊前進。

北漢主在巴公原排開陣勢準備迎擊。

自己親自率領中軍,張元徽率軍在東,楊袞率契丹騎兵在西,軍容極盛。

後周軍前鋒前進過快,河陽節度使劉詞率領的後軍被落在後面。

面對這種敵眾我寡的局面,周軍的將士難免懷有畏懼心理。

而周世宗反而更加鎮定,堅定可克敵的決心。

他命令白重贊與侍衛馬軍都虞侯李重進統率左軍在西,樊愛能、何徽統率右軍在東,向訓、史彥超率領精騎在中間列陣,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領禁軍護衛皇帝。

周世宗自己也全身披掛,自己跨馬到陣前督戰。

雙方都嚴陣以待,大戰就要開始了。

  • 藍月傳奇
  • 美女陪玩
  • 熱血傳奇
  • 套裝贈送

北漢主看到後周人馬不多,認為不用契丹的人馬也可以擊敗周軍,他對手下的將領說:「我用漢軍就可以擊敗周軍,哪用得著契丹人。

今天不但要一舉擊敗周國。

還要讓契丹人看看我們漢軍的厲害。

」北漢的將領們也都表示同意。

楊袞在陣前觀察了後周軍的陣勢和軍容,對北漢主說:「周軍是強敵,不可貿然進攻。

」北漢主不以為然地說:「機不可失,將軍就不要再說了,且看我來破敵。

」楊袞沉默了,他想,我倒要看看你北漢怎麼破敵。

當時東北風很大,突然又轉為南風。

北漢副樞密使王延嗣派司天監李義向北漢主進言,勸北漢主出擊。

樞密直學士王得中認為風勢不利,不宜出擊,北漢主不聽,命東軍先進攻,張元徽親自率領千餘精騎衝擊後周的右軍。

後周的右軍主將樊愛能、何徽本來就有怯戰心理,交戰不久,看到北漢軍來勢很猛,抵擋不住,就率領騎兵率先逃走。

後周右軍被擊潰,有上千步兵解甲投降。

周世宗看到戰事緊急,後周軍瀕臨潰敗的邊緣,親自率領左右的親兵冒著矢石出陣督戰。

宋太祖趙匡胤當時還是後周禁軍將領,他先招呼同伴向前衝鋒,又請張永德率軍從左翼出擊,自己率軍從右翼出擊。

張永德同意,兩人各率領兩千人馬隨周世宗出擊。

趙匡胤身先士卒,迎敵血戰,主將奮勇,士卒更是拚死力戰,無不以一當百,北漢兵抵擋不住。

內殿直馬仁禹也激勵同伴進擊,他自己躍馬猛射,連斃數十敵軍,後周軍的士氣更加高漲。

殿前右番行首馬全義也率領部下幾百騎兵向前猛攻。

北漢主知道周世宗親自出戰,命人嘉獎張元徽,催促張元徽乘勝進攻。

張元徽前進,戰馬被射倒,被後周軍斬殺。

北漢驍將張元徽被陣斬,漢軍士氣低落,後周軍乘著越來越大的南風,猛烈進攻,北漢軍大敗。

雖然北漢主親自揮舞旗幟,但是也制止不住北漢軍的潰敗。

楊袞看到後周軍如此驍勇,不敢救援,又恨北漢主不聽他的勸告,先率領契丹騎兵撤退了。

從戰場上潰敗的樊愛能、何徽率領潰軍一路搶劫輜重,散布謠言,並且企圖阻止後軍劉詞的前進。

劉詞不聽,率軍前進,在黃昏時與前軍會合,當時北漢兵尚有兵萬餘人,隔山澗布陣,企圖抵抗。

後周軍得到增援,又發起猛攻,北漢軍崩潰了,王延嗣被殺,後周軍一路追殺到高平,北漢兵殭屍布滿山谷,丟棄的軍資器械到處都是,另有數千北漢兵投降。

北漢主僅僅率領百餘騎兵狼狽脫逃。

高平大戰,後周軍取得全勝。

高平戰後,周世宗將樊愛能、何徽及其所部軍使以上七十餘名將校斬首,以整肅軍紀。

重賞高平大戰中的功臣。

張永德向周世宗推薦趙匡胤,極力稱讚他的智勇。

周世宗將趙匡胤提升為殿前散員都虞侯,領嚴州刺史。

自高平一戰,周世宗洞悉禁軍的弊端和虛弱。

於是著手整頓禁軍,揀選精銳,淘汰老弱,招募天下的壯士,充實禁軍。

經過這次整頓,大大地提高了禁軍的戰鬥力。

高平大戰,直接關係到後周的存亡興衰。

在右軍已經被擊潰的危機情況下,周世宗親自出陣,極大地鼓舞了周軍的士氣,從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戰局。

周世宗此舉,膽識勇猛不亞於唐太宗。

假若他不能果斷地親征,或者在危急時刻先行逃跑,歷史都將改寫。

從高平一戰後,周世宗提拔了一批有膽識的將領,整頓了禁軍,勵精圖治,先後南下攻取了南唐的江北之地,北上征伐契丹,接連收復了幾個州郡,增強了後周的國力,擴大了後周的國土。

為以後宋的統一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周世宗不僅是五代中罕見的有作為的皇帝,綜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如此有為的皇帝也不多見,可以和他並稱的人也不多。

就高平一戰中的表現,就少有人及。

可惜的是在位時間太短,不然還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而宋太祖趙匡胤也因為高平大戰中的出色表現而一舉成為後周禁軍中的高級將領。

周世宗勤於政事,能駕馭那些功勳卓著的將領。

趙匡胤也一直忠心耿耿地為後周效力,屢建功勳。

然後周世宗一死,趙匡胤就得以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奪了後周政權,建立了宋朝。

他和宋太宗趙光義憑著周世宗打下的基礎,最後統一了天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平大戰:後周趙匡胤殺敵勇 北漢狼狽脫逃

五代後漢的開國君主漢高祖劉知遠死後,漢隱帝即位。隱帝即位幾年以後,對於幾個執政的顧命大臣感到不滿,皇帝的寵臣也乘機在隱帝面前進言,要誅殺這幾個大臣。隱帝於是不顧太后的勸阻,在後漢乾佑三年,趁大臣...

再上戰場,柴榮還會救趙匡胤一條小命嗎?

01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後改名郭榮),剛接他養父郭威的班坐上龍椅成為後周皇帝,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就有人不想讓他坐了。那人叫劉崇,北漢老大,也就是所謂的北漢世祖。

古今一帝——柴榮的一生(3)

親征劉崇:柴榮即皇帝位,縱觀天下,軍閥割據,四分五裂,大周只是控制著中原地區,同時期,並存的還有十國,基本在南方,如唐朝的李景(因地處南方,史稱南唐)、錢 俶的吳越、李晟的漢(史稱南漢)、孟昶的...

五代十國第一名君 周世宗柴榮(上)

周世宗,本名柴榮,年少時過繼給姑父郭威為養子,改名郭榮,自己當皇帝之後,改回原名。座右銘: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他被稱之為五代第一名君,在中國古代的明君排行版上,他也絕對能夠排...

五代第一血戰,趙匡胤一戰揚名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元月,後周太祖郭威去世,養子柴榮(郭榮)繼位稱帝,史稱後周世宗。北漢主劉崇聞訊,認為滅周的時機已到,他摒棄 「禮不伐喪」的古訓,聯合契丹,大舉南下。二月,後漢主劉崇親...

趙匡胤在歷史上著名的「高平之戰」中成功上位

後周開國君主郭威死後,讓養子柴榮繼位。柴榮一繼位就面臨著重大危機。北漢國君劉崇想趁機進攻,親率三萬人馬,又聯合了契丹,契丹大將楊袞率騎兵一萬步兵六萬,共同南下。兩國聯軍打敗後周的潞州節度使李筠穆...

激活柴榮「削平天下」雄心的高平之戰

柴榮是史家公認的「五代第一明君」,這位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在位短短六年間,通過整軍練卒、減賦安民、鼓勵商貿、裁汰僧尼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後周政治清明、國家富庶、士卒精銳,使得經歷了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