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衡和臥龍鳳雛的對比,就差那麼一點點。
文章推薦指數: 81 %
禰衡(173-198年),字正平,東漢末年名士,文學家,與孔融等人親善,平原郡(今山東德州市臨邑縣)人(《山東通志》載禰衡為今樂陵人)。
後因出言不遜觸怒曹操,被遣送至荊州劉表處,後又因冒犯劉表,被送至江夏太守黃祖處,終為黃祖所殺,終年26歲(《三國演義》中為24歲)。
黃祖對殺害禰衡一事感到十分後悔,便將其加以厚葬。
有一款三國網遊《三國策》,裡面彌衡的智力和諸葛亮一樣,都是100。
那小編就把這兩個人出仕之前的經歷對比一下。
諸葛亮是琅琊人,17歲避難荊州。
19歲拜得水鏡先生司馬徽為師。
彌衡是平原郡人,同樣17歲避難荊州,20歲還遊學了潁川。
不同的是,彌衡沒找到他看得上的人當老師。
遭遇相同的情況下,彌衡也曾努力求學過,最後結果說明,年輕時期的彌衡在才華上勝過諸葛亮。
至於是不是眼高手低,咱接著看。
諸葛亮娶名士黃承彥之女黃月英為妻,交徐元直,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等人為友。
彌衡與孔融相差20歲,一樣得到了平等的朋友地位。
孔融是當世大儒,享譽全國。
又交了楊修為友,楊修一門四世三公,其父楊彪是當朝太尉。
諸葛亮拜水鏡先生,岳父黃承彥,其名聲僅在荊州傳播。
而結交徐庶等人也都只是潛力股。
彌衡交孔融,楊修。
一個大儒,一個大世家。
一則證明其真材實料,二則證明彌衡確實會選人為友。
即使沒有名師,也不妨礙他的名聲瞬間就享譽全國。
不能不說在宣傳這一塊,彌衡更高明。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其師,其友均稱諸葛亮為臥龍。
還活生生杜撰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之說。
彌衡在潁川刻薄陳群,司馬朗,荀彧,趙融這些世家大賢。
接著孔融稱彌衡是:顏回不死。
其實諸葛亮自比管樂和彌衡刻薄那些大賢的目的是一樣的,方法也都是比較狂的(其實在那個時代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提並論可比罵人來的還要狂妄的!)可是諸葛亮只有他的老師和朋友宣傳,而彌衡則是孔融幫他宣傳。
這一回合,論狂妄,諸葛亮勝,論知名度,還是孔融這個朋友找的好哇。
劉備經過司馬徽的舉薦,三顧茅廬而請出諸葛亮。
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先待價而沽(裝逼)了兩回,針對的是劉備,也是想讓劉備重視自己,給自己放權。
很明顯他做到了,一出山火燒博望坡,白河用水就是完全聽諸葛亮的傑作。
孔融向曹操舉薦彌衡,曹操派人去請。
彌衡嫌棄曹操沒有誠意,裝病不從,繼續狂妄(裝逼)。
做法大同小異,裝逼的目的也是一樣的。
問題是曹操不是劉備啊,同樣是裝逼,劉備是三顧茅廬,曹操則是押著他來宴會上當鼓吏,以此來羞辱彌衡,結果就有了禰衡裸衣罵曹的事跡。
如果換做諸葛亮,劉備請了一回不來,直接用兵駕著諸葛亮來羞辱,你覺得諸葛亮會怎麼做?會不會和彌衡一樣給羞辱回去?
所以,其實彌衡和諸葛亮就是一個劉備和曹操的距離呀。
彌衡因為羞辱了曹操,被攆到了荊州劉表那裡。
於是,我們又可以比較了。
比較誰呢?剛比完了臥龍,這次,咱比下鳳雛。
龐統藏起諸葛亮的推薦信,自己投靠劉備。
然後並不受劉備重視,被發配到耒陽縣當縣令,龐統覺得大材小用,於是就消極怠工!等張飛巡視的時候大發雷霆,龐統小露一手就把張飛驚著了,立馬給劉備強力推薦,之後就成了僅次於諸葛亮的二號軍師,跟隨劉備入蜀。
彌衡被曹操扔到了劉表這裡,並不受劉表重視,給了個秘書,文案的差事。
彌衡覺得大材小用,於是就消極怠工。
劉表專程找過去質問,彌衡小露一手就把劉表驚著了,注意!不同的地方來了:劉表覺得他這文案的工作做得很好嘛!那就繼續在這個崗位上發光發熱吧。
。
。
。
。
。
。
於是,彌衡不僅消極怠工,還開始大罵劉表有眼無珠。
。
。
這時候彌衡和龐統的距離,就是一個劉備和劉表的距離哇。
因為羞辱了劉表,彌衡再次被攆到了黃祖的手下,這次咱跟曹植比較一下。
曹操死後,曹丕曹植爭位,最後曹丕贏了,當了魏武帝,於是要斬草除根了。
結果曹植七步成詩,名垂千古。
這首詩讓曹丕終究放過曹植。
到黃祖這裡後,彌衡的工作還是文書(彌衡那個鬱悶啊,為毛龐統縣令當得好就可以立馬去當軍師?為毛我文書做好了就得一直做文書?)。
自從有了彌衡這個文書代言,大字不識幾個的武夫黃祖瞬間覺得自己很有文化了啊。
這時候有人送了只鸚鵡給黃祖,黃祖心情愉悅覺得有必要賦詩一首,結果彌衡作出《鸚鵡賦》,一樣名垂千古。
這首詩讚揚鸚鵡是一隻會說話,色彩斑斕的神鳥。
意思是說自己的懷才不遇,那個憋屈啊。
想著想著就大罵黃祖有眼無珠,結果就被殺了。
兩首詩,同樣都是委屈,同樣都才華橫溢,名垂千古。
最後的結果其實也就是一個曹丕和黃祖的距離。
嗚呼哀哉,彌衡只是生不逢時,不遇明主啊。
三國第一毒舌,罵遍所有人,下場悲慘
三國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文臣武將層出不窮。在三國的人才裡面,口才好的人有很多,像諸葛亮,孔伷等等。但是要說誰最能罵人,恐怕非今天我們講的這個人莫屬。這個人就是禰衡。
此人才華不輸諸葛亮,曹操卻避而遠之,26歲便遭人殺害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英雄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魏蜀吳更是不惜代價去爭奪人才,可是卻有一位才華和名聲都不下於諸葛亮,周瑜的人,卻無人問津,最終落得慘死的下場,他就是禰衡。
都知道孔融讓梨,卻沒有多少人知道,在歷史上他是這樣的人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小時候就以孔融讓梨的故事被人稱讚。
盤點三國裡面最能作死的三位名士,第一名在現在估計也不會被重用
東漢末年,儒學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已經變的及其發達,所以即使亂世也出現不少聞名天下的大儒,像鄭玄,盧植等人,這些人不僅知識淵博人品也十分值得稱讚,但總有那麼些名士喜歡搞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三國...
奸雄曹操功首罪魁,目空一切,被一書生謾罵羞辱,卻依舊笑臉相迎
自古以來曹操一直是一個令人爭論不休的人物,世人評價「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不識英雄真面目,橫看成嶺側成峰。」因此來說,世人大都認為曹操既是英雄也是奸臣,文武雙全、才華橫溢奠定了英雄的...
此人說孔融是他大兒,楊修是小兒,還當眾羞辱曹操,但曹操不殺他
說起英雄及有才之士倍出的年代,應屬三國無虞了,亂世出英雄,這話一點不假。但是呢,有才之士再多又有什麼用呢,很多有才華的人最終都可能籍籍無名,因為古代信息不暢通,你有才,別人也不知道啊。所以呢,一...
不作就不會死,三國史中作死第一人
三國是個奇葩的年代,各類奇才輩出,從公園184年黃巾起義到280年晉滅吳國的96年時間中,名垂千古者不下百人,精英薈萃。但在這些人中,也有一些奇葩中的極品,因為性情的原因而早夭,因此,在歷史上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