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痛恨人人,人人也就痛恨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演義》中,禰衡是個狂妄至極的人。

「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

他平生只佩服兩個人,一個是孔融,一個是楊修。

即「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是也。

除此二人外,皆看不慣,在他眼裡都是殘疾人,都是廢物。

當他滿眼皆是廢物的時候,卻識不到自己就是廢物。

一個滿腹才華之人,不能積極適應社會,把自己的才華回報社會,卻狂妄自大,封閉自己,攻擊別人,攻擊社會,最終自取滅亡。

禰衡學問太大,牢騷太多,總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

他沒有出去干點實實在在的事,而是成天在家裡發牢騷,罵大街。

孔融覺得應該給他找個出路,讓他出來干點工作。

於是他多次向曹操推薦禰衡,備述其才。

曹操一向愛才,覺得這樣的人才,不用可惜,便要召見禰衡,而禰衡卻愛理不理,甚至稱病不出。

「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有恣言」。

對於禰衡的表現,曹操看在眼裡,煩在心裡。

後來,禰衡終於來到相府見曹操,一句話還沒說,就指責曹操禮數不周,然後又把曹操手下的文武挨個兒地罵遍。

曹操大怒:「汝有何能?」禰衡說:「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上可以致君為堯、舜,下可以配德於孔、顏。

豈與俗子共論乎!」你瞧這牛吹的,簡直把自己吹上了天,把別人踹下了地。

氣得張遼撥劍欲斬之。

可是曹操考慮到禰衡「素有虛名,遠近所聞。

今日殺之,天下必謂我不能容物」,遂制止了張遼。

曹操命禰衡為鼓吏,想來日宴會上伺機羞辱他。

但來日宴會上,曹操沒有羞辱得了禰衡,反而被禰衡羞辱一場。

這就是著名的「禰正平裸衣擊鼓罵曹」。

曹操心裡恨得咬牙,表面上卻很平和,命禰衡為使,去荊州見劉表,還命手下謀士們在十里長亭置酒送別。

禰衡並不領情,又將前來送別的謀士狠狠罵了一通。

眾謀士恨恨而去,送別酒宴不歡而散。

可以說,禰衡把曹操及其手下文武,幾乎全得罪了。

打擊面太大。

你痛恨人人,人人也就痛恨你。

到荊州,禰衡又明里暗裡地損了一通劉表,劉表把他派到江夏黃祖那兒。

禰衡又罵了一通黃祖。

黃祖遂斬禰衡於鸚鵡洲邊。

後人有詩嘆曰: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珠碎此江頭。

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

曹操知禰衡受害,笑曰:「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那一年,禰衡才二十六歲。

二十六歲,對於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來說,正是建功立業的開始啊。

可禰衡的二十六歲,卻是他牢騷史、罵街史的終結。

他這二十六年,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讀書喝酒,發牢騷,罵大街,別的還真總結不出啥來,空留下別人的嘆息和嘲笑。

世道本來夠亂的,他們不去做些有益的事,反而更來添亂,活到一百歲有啥意思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的三大憤青 引領今日的憤青潮流

三國時期為中國整個歷史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軍事謀略和處世哲學,至今影響著我們今日的生活,乃至國家的外交。而作為三國三大憤青的禰衡、許攸和楊修,從其生至其死,歷來使世人津津樂道,成為了我們今日...

彌衡和臥龍鳳雛的對比,就差那麼一點點。

禰衡(173-198年),字正平,東漢末年名士,文學家,與孔融等人親善,平原郡(今山東德州市臨邑縣)人(《山東通志》載禰衡為今樂陵人)。後因出言不遜觸怒曹操,被遣送至荊州劉表處,後又因冒犯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