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三國(十六)狂人禰衡之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唐朝詩人崔顥有一首《黃鶴樓》有句曰:「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詩中提到的鸚鵡洲即東漢禰衡葬身處。
巧的是,禰衡的代表作也是名為《鸚鵡賦》,大概冥冥之中自有命數吧。
禰衡是什麼人?因何而死呢?
曹操最愛人才,但是他只愛可以為他所用的人才。
如果這個人妨礙了他,那結局一般不大妙了。
曹操所殺的人中,禰衡、孔融、楊修三人是好朋友,可以說是都是很有才能,他們三個有個共同特點:眼高於頂,恃才傲物,結果先後都被曹操殺了。
先說禰衡。
禰衡是才子,且是大才子。
雖然禰衡死得太早了,除了《鸚鵡賦》《吊張衡文》外,沒有給後世留下更多的直接的證據,但是有兩條間接證據:其一,孔融極力推薦。
其二,自稱有才。
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世孫,我們熟知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還有一個孔融和名士李膺的故事。
當時朝綱混亂,李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
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登龍門」一詞就出自於此。
《後漢書》記載孔融十歲時隨父親到京城去見李膺,到李膺門前讓門人傳報說:「我是李君通家子弟。
」李膺見到孔融問:「您祖父和我有交情嗎?」孔融說:「我家祖先孔子和你家祖先李老子同德比義,而相師友,那麼我和您就是累世通家。
」在座的人都讚嘆孔融機靈。
太中大夫陳煒後至,大家把剛才的話告訴陳煒。
陳煒不以為意:「一個人小時候聰明,大了未必。
」孔融應聲說:「看來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惹得李膺大笑。
這件事情雖然體現出了孔融的聰明,但是也體現了他的恃才傲物,狂放不遜,這種性格為他後來被曹操所殺埋下了伏筆。
他曾經推薦過一個人,說他「淑質貞亮,英才卓躒……見善若驚,嫉惡若仇」。
但最終此人也和孔融下場一樣,死於非命。
這個人就是禰衡。
孔融為官期間,「薦達賢士,多所獎進」,推薦了很多人才,建安元年,孔融結識了比自己小二十歲的禰衡,還有另一個著名的恃才傲物的楊修,三人互相欣賞,禰衡贊孔融曰:「仲尼不死。
」孔融夸禰衡:「顏回復生。
」互相吹捧,自以為知音。
於是孔融寫了一篇《薦禰衡表》將禰衡推薦給漢獻帝。
上一節講到劉備的種菜韜晦大計被曹操識破,為了自保設計逃離了曹操,還帶走了曹操的一部分人馬。
曹操大怒,密謀車胄圖殺劉備,關羽斬了車胄,劉備勢弱,自知不能與曹操抗衡,於是請求袁紹出兵相助。
兩強對恃之時,曹袁兩家都想招安荊州劉表以壯大勢力。
曹操謀士賈詡說:劉表這人好結交名流,必須找一個文名之士去才有可能說服成功。
謀士荀攸說這個重任非孔融不可。
孔融極力推薦彌衡,說禰衡之才十倍余己,不但可做荊州說客,還可以伴陪帝之左右。
並上奏洋洋數百讚譽之言,將禰衡推薦給天子。
其實曹操只不過要一個傳話的人,你找到就好了,還誇張地說什麼比自己強十倍有餘,一定要奏本推薦給皇帝。
曹操此時弄權,你推薦給皇帝是幾個意思? 可見孔融政治上的不成熟。
曹操當然心裡不爽,於是就故意為難禰衡, 「召衡至」,這裡用的是「召」,而不是「請」。
可以看出曹操對待禰衡並非禮賢下士,只是很隨便叫他過來。
彌衡過來以後,曹操也不叫他坐,就讓他在那裡站著。
禰衡自詡為高才,以為曹操一定會以禮相待,沒想到曹操如此態度,立刻心生不滿,當即大發牢騷。
禰衡仰天長嘆:天地如此之大,怎麼就看不見一個有用的人才呀?
一介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目中無人,竟敢視丞相以及百官如無物,在這掌控朝政生殺大權的相府大放厥詞,不是找死嗎?
曹操雖怒,面對這頗負盛名的才子,也不便發作,耐著性子說:我屬下有幾十人,都是當世之英雄豪傑,你怎麼說沒人才呢?
禰衡冷笑著說:誰可稱得上英雄,誰可以稱得上是人才,你說來我聽聽。
曹操於是將荀或、荀攸、郭嘉、程昱、張遼、許褚等人擺了出來。
誰知禰衡一一奚落說:曹公此言差矣!據我看,這些人無謀無略無勇無能,怎麼能算人才呢:荀彧只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只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只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只可使白詞念賦,… …都是酒囊飯袋罷了!
曹操大怒道:你有什麼能耐,可以這樣蔑視滿朝文武?
禰衡冷笑說:「我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上可以致君為堯、舜,下可以配德於孔、顏。
怎麼能夠與這些粗俗的人相提並論呢!」
曹操說:我這裡正好缺一名打鼓的鼓手,你正可以充任此職。
禰衡也不推辭,轉身揚長而去。
張遼怒道:這個人出言不遜,狂妄至極,為什麼不殺了他?
曹操說:此人素有虛名,遠近所聞。
今天若殺了他,天下人必然說我不能容物。
他自以為有才能,所以我讓他當鼓手,羞辱羞辱他,看他還那麼神氣不?
過了幾天,曹操大宴賓客,令鼓手撾鼓。
舊鼓手告訴彌衡,撾鼓必須要換上新衣服。
禰衡不理這一套,穿著破舊的衣服走入大堂。
抬手就擊鼓為《漁陽三撾》,音節殊妙,淵淵有金石聲。
讓在坐的文武群臣聽了之後,沒有一個不感嘆落淚。
本來是要羞辱禰衡的,沒想到他卻用精彩的鼓聲打動了百官。
曹操身邊的人便不高興了,高聲喝問禰衡:按規矩打鼓是要換上新衣服的,你為什麼不換?
禰衡聽完這話,竟當著眾人的面脫下舊破衣服,裸體而立,渾身盡露。
滿朝文武,無不掩面。
而後,彌衡又面不改色地慢慢著上褲子。
曹操叱斥道:廟堂之上,你怎麼能如此無禮?
禰衡毫無懼色,說:欺君罔上才是無禮。
我裸露父母賦予的形體,以顯清白之身,豈能說是無禮?
曹操說:你說你自己是清白的,難道我們在座的文武百官都是污濁的嗎?
禰衡說:你身為丞相,不識賢愚,是眼濁;不讀詩書,是口濁;不納忠言,是耳濁;不通古今,是身濁;不容諸侯,是腹濁;常懷篡逆,是心濁!我乃天下名士,卻叫我充當鼓手,就像那沒長眼的陽貨輕視聖人孔丘,就像那沒見識的臧倉詆毀孟子一樣!你欲成王霸之業,卻如此輕慢人才,這不是最大的污濁嗎?
這個時候,孔融慌了,他知道,只要曹操一不高興,禰衡馬上就會人頭落地。
他忙起身對曹操說:禰衡有罪,就如同當初從衛國逃到魏國的小吏胥靡,你大人又大量就不要跟這種小人物計較了。
曹操聽了,指著禰衡說:現在我命你為荊州使節,前往荊州說服劉表來降,如能完成這個任務,就封你為公卿。
禰衡這次出山,本來就知道要派往荊州作使節的,既然已到朝庭,說明已是作好了出使荊州的準備。
可是現在曹操任命他前去,並封官許願,而他卻說什麼也不肯去,好像是卯足了勁,成心跟曹操過不去。
曹操備了三匹馬,請兩個武士,一邊一個挾持著彌衡踏上了去荊州的路。
還命令文武百官到東門之外為禰衡整酒踐行。
那文武百官早就憋了一肚子氣,荀彧對百官說:等會禰衡那狂妄小子來了,大家都不要起身相送。
一會兒,禰衡騎著馬來到南門,見門外有許多官員為他送行,於是便下馬參見。
沒想到,眾官卻端坐不動,猶如枯木一般,沒有一點送行的樣子。
禰衡不由放聲大哭起來。
荀彧問:禰衡大人,你為什麼大哭呀?
禰衡說:我行走於屍棺柩木之間,怎麼能忍住不哭呢?
群臣怒罵道:我們是死屍,你就是一個無頭狂鬼。
禰衡也怒斥道:我乃是漢朝之臣,不作曹瞞之黨,你怎麼能說我無頭呢?
禰衡說出了曹氏集團最忌諱的話。
禰衡話一說完,就有幾個武將衝上前來要殺禰衡。
禰衡直面以對,面不改色。
武將們的行為被荀彧阻攔,荀彧冷笑著說:像這樣鼠雀之輩,殺了他,只會弄髒了我們的刀。
禰衡並不就此罷休,恨恨地說:我是鼠雀,還有人性,而你們身受漢祿,卻為虎作倀,連一點人性都沒有,最多也只能算是個蜾蟲。
因禰衡畢竟是曹操新任的荊州使節,群臣也不敢過份造次,只得恨恨而去。
禰衡到了荊州以後,表面上對劉表歌功頌德,實際上言詞譏諷,使劉表很不高興,便命令他到江夏去見黃祖。
劉表部下問:禰衡常常戲謔主公,主公為什麼不殺了他呢?
劉表說:禰衡三番五次侮辱曹操,曹操卻沒有殺他,就是怕因誅殺名士而失去人心。
所以,故意派他來荊州,想借我的手殺他,讓我蒙受殘害賢良之名,我才不會上曹操老賊的當的。
今天,我派遣禰衡到江夏去見黃祖,就是讓曹操知道我劉表也是能夠洞察他心機的智者。
部將聽劉表如此說,個個稱好。
沒過多久,就有人報告劉表,說江夏太守黃祖殺了禰衡。
劉表問彌衡為何被殺,來人說,黃祖與禰衡一塊喝酒,都喝醉了,黃祖問禰衡:你在許都時,覺得那些人算是人物?禰衡說:只有兩個人可算得上人物,一位是年長的孔文舉(孔融),一位年輕的楊祖德(楊修)。
黃祖問:我跟這兩個人相比如何?禰衡說:你就像那廟中的泥塑偶像,雖然有許多人朝覲,遺憾的是卻沒有絲毫靈驗。
黃祖大怒:你竟敢將我比作土木偶人?便命人將禰衡斬了。
莎士比亞說:「性格決定命運。
」 禰衡的死完全是他自己的性格決定。
三國亂世之期人才輩出,滿世界的油菜花開,大菜小菜都能上盤,雞鳴狗盜牛溲馬勃都有自己的用途,只要你能夠找准自己的定位,就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但你仗著有才如果眼高於頂,傲慢自大,上看不起領導,下蔑視同事,只想他人眾星捧月般崇拜自己,又沒有讓人崇拜的資歷和本領,那只能落得個面目可憎人見人厭,最後惹禍上身,性命不保。
試看禰衡何能之有?自謂「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就算此話屬實,他也仍是心胸狹隘、傻瓜憤青一個。
什麼都通就是不通人情,什麼都懂就是不懂時務。
如是真有志氣,當初就不應曹操之召,堅決拒絕向漢賊效力,這也算是有氣節;或者即便想出仕,那就乾脆把架子擺到三顧茅廬的份,也算是真名士自風流。
可曹操那麼輕輕一召,你就屁顛屁顛地來了,說明還是想混跡官場。
既然想混跡官場,就要按照官場規則來,卻又一看待遇上不去,立馬大發牢騷,走到哪裡都撕破臉皮見誰貶誰,得罪一大批人。
聲稱自己「上可以致君堯舜,下可以配德於孔顏」,卻連與人共處的能力都沒有,職場上如是遇到這樣的人,他就是那種自以為是,狂妄偏執,滿身負能量的最糟糕的同事。
曹操將禰衡使為鼓吏,是有意貶罰。
但禰衡卻不知恥,「裸衣辱之」,脫光衣服,一邊擊鼓一邊痛罵。
在眾多賓客都在的情況下,如此不顧場合,不識大體,可以說偏執到極點了。
而他還自以為讓曹操出了丑。
擊鼓罵曹一節甚為後人稱揚,其實真正的跳樑小丑恰恰是禰衡。
曹操說他「腐儒舌劍,反自殺矣」,這話說得非常到位。
禰衡清高自負、狂妄自大,「僭稱天下名士,徒逞口舌之利,終遭殺身之禍。
」
三次被炒都是因為罵老闆,死也死在這暴脾氣上 藤枝投稿
投稿人「黃偉斌」:這是一篇關於擊鼓罵曹的歷史故事,寫了禰衡狂傲精彩而又短暫的一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歷史典故:擊鼓罵曹我們都知道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引得英雄輩出群雄逐鹿,一時之間王侯將相才子佳人...
東漢末年名士禰衡罵曹操、辱劉表,恃才傲物,最終死於惡口
東漢末年名士禰衡罵曹操、辱劉表,恃才傲物,最終死於惡口。禰衡年少時就有文采和辯才,但是性格剛直高傲,喜歡指摘時事、輕視別人。最後惹來殺身之禍。
三國英雄:死時才二十六歲,曹操劉表都很欣賞他,難道天嫉奇才
禰衡字正平,平原郡,個性恃才傲物,和孔融的關係比較好。最後因為他和黃祖言語衝突而被殺,時年二十六歲。黃祖對殺害禰衡一事感到十分後悔,便將其加以厚葬。
此人與孔融交好,罵過曹操、劉表和黃祖,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三國時期,不僅英雄輩出,有才華的名士更是如過江之鯽。但是其中有一個人,他恃才傲物,對曹操、劉表、黃祖都大罵出口,結果招致了殺身之禍。這個人就是禰衡。
三國時期因恃才傲物而很叼導致被殺的辯才禰衡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看過三國演義,對曹操、關羽、周瑜、孫權、諸葛亮等等都非常熟悉。而禰衡,大家認識嗎?如果是三國愛好者,也許就知道,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禰衡的存在。一是因為他非常年輕就犧牲了,二是因為...
三國時期的三大憤青 引領今日的憤青潮流
三國時期為中國整個歷史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軍事謀略和處世哲學,至今影響著我們今日的生活,乃至國家的外交。而作為三國三大憤青的禰衡、許攸和楊修,從其生至其死,歷來使世人津津樂道,成為了我們今日...
禰衡擊鼓罵曹,一個能人,是如何與愛才的曹操兩相厭的
曹操這個人可以說是求賢若渴,只要是手底下有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會得到重用,他手底下的人才能者也算是三家當中比較多的,但是彌衡這個人在歷史上卻一直是和曹操相看兩相厭的,哪怕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和徐庶...
論三國不為人知的嘴最賤之人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當然有人才奇才也有蠢才。群雄逐鹿,爭霸天下,我們往往會忽略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今天我們挖掘一下三國里嘴最賤之人。大家都熟知孔融,孔融是國之名士,而且尤其喜歡交朋友。那麼孔融的朋...
不作就不會死,三國史中作死第一人
三國是個奇葩的年代,各類奇才輩出,從公園184年黃巾起義到280年晉滅吳國的96年時間中,名垂千古者不下百人,精英薈萃。但在這些人中,也有一些奇葩中的極品,因為性情的原因而早夭,因此,在歷史上並...
德州名士,罵曹操斥劉表砭黃祖,被殺後武漢人民為他修墓
禰衡(173-198年),臨邑德平鎮小禰家村人,是東漢末年名士,文學家。提起禰衡,人們馬上就會想起京劇舞台上《擊鼓罵曹》一折,為其不畏權貴的氣節、恃才傲物的品性和才華橫溢的文筆發出種種感嘆和評價。
彌衡擊鼓罵曹,一個能人,是如何與愛才的曹操兩相厭的
曹操這個人可以說是求賢若渴,只要是手底下有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會得到重用,他手底下的人才能者也算是三家當中比較多的,但是彌衡這個人在歷史上卻一直是和曹操相看兩相厭的,哪怕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和徐庶...
彌衡和臥龍鳳雛的對比,就差那麼一點點。
禰衡(173-198年),字正平,東漢末年名士,文學家,與孔融等人親善,平原郡(今山東德州市臨邑縣)人(《山東通志》載禰衡為今樂陵人)。後因出言不遜觸怒曹操,被遣送至荊州劉表處,後又因冒犯劉表,...
此人罵孔融、楊修,羞辱曹操、劉表,持才傲物實為三國最狂生!
導讀:一個人得有多麼張狂才能如此這樣,三國名人盡辱於其口。在他自己看來的自命清高,持才傲物,在今天來看似乎只是窮書生不得志的自以為是罷了。此人生活於三國時,一生罵過孔融、楊修,辱過曹操、劉表,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