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孔融、殺禰衡、處死楊修:曹操為何對他們痛下殺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常以「求賢若渴」的形象迷惑群眾,包括名滿天下的孔融在內,確實有不少人才甘心輔佐他,最終卻沒能得到善終,這是為什麼呢?曹操這樣做的目的何在?

曹操「揮淚」斬孔融

曹操這人比較複雜,既愛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

孔融輾轉到曹操手下,他讓孔融主管工程、建設,常常在朝廷的御前會議中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

曹操一直都很重視他。

公元197年,袁術大言不慚地在壽春稱帝,曹操很生氣,想滅袁術一時又滅不了,便遷怒於曾經和袁術聯姻的太尉楊彪。

曹操誣陷楊彪企圖廢黜天子,上奏書請求收捕下獄,判楊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聽說了這事兒,朝服都來不及穿,就跑到曹操跟前講道理。

他對曹操說:「《周書》上說,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連及,怎麼能把袁術的罪歸於楊公呢?」

曹操這時正在氣頭上,這才華賣弄得忒不是時候了。

可孔融的話又無懈可擊合情合理,意思很明確——如果你曹操這樣濫殺無辜,必定大失天下人心,以後誰還願意輔佐你呢?可曹操還是不肯放過楊彪,楊彪經過拷打,謊稱雙腿筋肉萎縮,最終逃離了曹操的魔掌。

孔融不知趣,反而常常以諷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調。

譬如曹操頒布了一條禁酒令,說酒會亡國,必須嚴禁。

其實,曹操的本意是為了節約糧食,非要說這也是利國利民之策。

可孔融不幹了,跳出來高談闊論,說自古以來,亡國的還有女人,怎麼不把女人一起禁了?這就讓曹操極度惱火,記恨在心。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決定幹掉孔融。

但孔融是一個名士,不能說殺就殺,曹操精細盤算,認為給孔融羅織罪名最為妥當。

這年的八月,曹操指使與孔融不合的郗慮搜羅孔融的過錯。

很快,郗慮就搜羅到了證據——孔融曾經揚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的「劉」字,這就是謀反的論調。

而且,從前孔融看到王室不安寧,招集徒眾,要想圖謀不軌,後來和孫權的使臣談話時,又毀謗朝廷。

可曹操認為僅此一項罪名還不夠猛,命郗慮繼續秘密調查搜羅。

於是,郗慮又收集到孔融的兩大不孝的言論。

一個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禰衡互相吹噓,禰衡贊孔融,說你是「仲尼不死」;孔融則回贊禰衡,說你是「顏回復生」。

另一個是不尊孝道,鬧饑荒的時候,孔融對別人說,「如果父親不好,寧肯把東西讓給別人吃,讓父親餓死」;對於母親,孔融認為,母親和兒子沒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里,倒出來後雙方就毫無關係了。

實際上,一條謀反言論就足以幹掉孔融了。

為什麼曹操偏偏要兩項罪名呢?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漢朝是主張以孝道治理天下的。

曹操以不孝為罪名強加於孔融,不僅除了心頭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維護漢室。

無論從政治角度,還是籠絡人心的角度,都讓自己獲得利益,可謂是一箭雙鵰。

將不孝罪放在謀反罪前面,作為「主罪」,也顯示自己的大度,我曹操愛才,絕不濫殺人才,但你不孝,就必須處死,屬於「揮淚斬」。

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寫道:融違反天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

這個沒打紅鉤的布告,充分表達出曹操的憤怒,「猶恨其晚」,殺你還殺晚了。

於是,此時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處以死刑,連同妻兒一起誅殺。

輾轉借刀殺禰衡

其實,早在孔融之前,曹操已經炮製過一宗謀殺案,被害者叫禰衡,青州平原般縣(今山東臨邑)人。

論才學禰衡不及孔融,但和孔融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諸事喜歡唱反調,而且比孔融更加狂傲,完全不把曹操放在眼裡,大肆譏諷他。

曹操想給他一個下馬威,便召他為鼓吏,是打鼓的小角色。

這讓禰衡大為不滿,穿著不合禮儀的衣服來敲鼓,鼓敲得精彩,可被負責禮儀的官員訓斥,說鼓吏應當穿特殊的服裝。

禰衡點頭稱是,來到曹操面前,一件一件慢慢脫下自己的衣服,直脫到一絲不掛。

曹操尷尬得下不來台,強作歡顏地對賓客自嘲道:我想羞辱禰衡,沒想到反被禰衡羞辱了。

曹操惱怒歸惱怒,卻始終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儘量保持寬容愛才的名聲。

於是他採取借刀殺人的手法,派人強行把禰衡押送到荊州,送給劉表。

劉表早知道禰衡的大名,奉為上賓,讓禰衡掌管文書,並指出荊州官府所有的文件材料,都要請禰衡過目審定。

但禰衡仍然盛氣凌人,有一次他外出,剛好有份文件要馬上起草,劉表於是叫來別的秘書,他們好不容易把文件寫好了,誰知禰衡一回來,草草看了一下,就說寫得太臭,把它撕得粉碎,擲於地上,重新寫了一篇交給劉表。

劉表當然不能容忍禰衡的放肆和無禮,但他也不願擔惡名,就把禰衡打發到江夏太守黃祖那裡去了。

黃祖性情暴躁,劉表的用意顯然也是借刀殺人。

可以說這宗謀殺案的主謀是曹操,劉表脅從,實施殺戮的是黃祖。

禰衡到了江夏以後,一開始,黃祖對他也比較看重,禰衡也頗為賣力,工作幹得相當不錯,得到了黃祖的嘉賞。

然而,禰衡本性難移。

建安元年(196年)黃祖在戰船上設宴會,禰衡當著眾賓客的面,盡說些刻薄無禮的話。

黃祖呵斥他,他反而教訓黃祖,黃祖哪能忍下這口氣,於是命人將他狠狠地杖打了一頓。

禰衡還是怒罵不已,黃祖當即下令把他殺掉了。

楊修死於小聰明

楊修是太尉楊彪的兒子,他是一個謙恭的人,而且從小就才思敏捷。

由於楊修聰穎過人,得到曹操賞識器重,委成為一位高級幕僚。

但是,楊修的聰明多是小聰明。

楊修暗中插手廢立太子之事,他輔佐的是曹植。

曹操命曹丕、曹植出鄴城門去辦事,事先又秘密下令城門守衛不得放行,這個安排卻被楊修猜中了,他就事先通報曹植,說守衛如果不放行,你身負王命,可以殺了守衛。

曹植照楊修的話做了,結果曹植出了城,曹丕沒有出去。

楊修以為自己幫助曹植贏得了曹操的喜愛和器重,哪知這樣一來,反而給曹操留下了「曹植殘暴、曹丕仁厚」的印象。

公元219年,曹操親率部隊進軍漢中,可是劉備死守不戰,曹操進退兩難。

部下向他請示口令,曹操說了兩個字:雞肋。

楊修聽說後立刻收拾行裝,大家問及緣故,楊修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丞相心裡已經決定回家了。

作為一個統治者,曹操最忌恨的就是別人猜透他的心思。

半年後,曹操以楊修泄漏國家機密,結黨營私的罪名,將其處死。

這是楊修的真正死因嗎?準確地說,只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兩大政治因素:楊修犯了古代皇室權力之爭中的大忌——參與奪嫡之爭;另外楊修是袁術的外孫,他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觀念與曹魏政權的利益有衝突。

更多精彩好玩兒的歷史,歡迎關注「歷史很好玩兒」同名公眾號:lshhw123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彌衡和臥龍鳳雛的對比,就差那麼一點點。

禰衡(173-198年),字正平,東漢末年名士,文學家,與孔融等人親善,平原郡(今山東德州市臨邑縣)人(《山東通志》載禰衡為今樂陵人)。後因出言不遜觸怒曹操,被遣送至荊州劉表處,後又因冒犯劉表,...

楊修真是被自己的小聰明害死的嗎?

楊修,字德祖;三國時期文學家,擔任曹操丞相府的主簿,素以學識淵博,才思敏捷而聞名,生前著有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凡十五篇。然其為人口無遮攔,聰明外露,終於命喪於這一點。

成年後的孔融居然是這個樣子的

小時候只知道孔融有讓梨的謙讓美德,並不知道他成年後有什麼作為。看了史書以後,大吃一驚,這哥們怕是嫌自己命太長了,做的事情危險至極。 這個孔融心裡並不喜歡曹操,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又投奔了曹操,還向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