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就不會死,三國史中作死第一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是個奇葩的年代,各類奇才輩出,從公園184年黃巾起義到280年晉滅吳國的96年時間中,名垂千古者不下百人,精英薈萃。

但在這些人中,也有一些奇葩中的極品,因為性情的原因而早夭,因此,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多少有價值的東西,更多的只是他們出格的言行,流傳至今,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其中有一位可以被稱作是作死界的千古第一人,它的名字叫做禰衡。

這個禰衡是山東德州臨邑人,古時候那個地方叫做平原郡,生於公元173年字正平,但他的卻不像他的字剛正平和,性情,反而是桀驁不馴,侍才傲物,視英雄權貴為糞土。

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在26歲時便身首異處,死在了江夏太守黃祖的刀下,時公元198年。

俗話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在禰衡的一生中,只把「讓梨」的孔融和史上裝逼一哥楊修視為好友知己,在官渡之戰前夕,張繡投降曹操之後,曹操聽人說劉表好結納名流,就想派一個人去說服劉表,勸其投降。

在曹操帳下供職的孔融,就推薦了好友禰衡,不想曹操在接待禰衡因禮數不周,禰衡大罵曹操帳下文武,極盡嘲諷之能事,惹得曹操大怒,張遼舉劍欲殺之,被曹操制止。

接著曹操出了一招,禰衡唯鼓手,禰衡也不推辭,坦然應下了這份差事。

在之後,曹操大宴賓客,命禰衡擂鼓,禰衡首先敲了一段《漁陽三撾》,領在座賓客慷慨落淚。

但是那時有一個規定:凡擂鼓者必換新衣。

左右武士呵斥禰衡更衣,他居然當眾脫下衣物,赤身裸體,站在大廳眾目睽睽之下,畫面不忍直視。

曹操大怒,罵道:廟堂之上,何太無禮?

禰衡對曰:欺君罔上,乃為無理。

五樓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意思就是在諷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罔顧倫常。

曹操一代奸雄哪能聽不出來其中的意思,厲聲問曰:汝為清白,誰為污濁?

禰衡答曰: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這一段話把曹操罵得是體無完膚。

眾人評價他是「汝乃無頭狂鬼耳!」

接著禰衡就被曹操送往荊州當特使去說服劉表來降,同樣也是想讓劉表殺了這個狂妄之徒。

但劉表是什麼人也是當時的一方諸侯,哪能那麼傻!禰衡到了荊州之後,拜見劉表,明揚暗貶,譏諷劉表昏聵。

劉表十分不悅,就派禰衡去江夏接太守黃祖。

果然到了黃祖處,黃祖與禰衡一塊喝酒都喝大了,黃祖先問曹操的許多都有些什麼人物?你還繼續不改他狂妄的本性,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除此,二人別無人物。

也就是在說只有她的兩個好朋友,孔融和楊修是個人物,其他的都是螻蟻不足道哉!接著黃祖又問,那你看我怎麼樣啊?禰衡就說「汝似廟中之神,雖受祭祀,恨無靈驗」。

試想黃祖一個江夏太守,可沒那麼好的涵養,大怒曰:如以我為土木偶人兒!接著就把禰衡推出去一刀砍了。

劉表聽說禰衡被黃祖殺了後,嗟嘆一番,把禰衡照在了鸚鵡洲邊。

但曹操聽說禰衡死後,卻笑著說: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今在此賦詩一首,曰:

自恃才高辯清濁,裸身擂鼓諷奸雄。

又遷江夏黃祖處,作死葬於鸚鵡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三國史上的辯才高手禰衡為何喜歡罵人?

三國史上真是人才輩出,百花齊放。其中極具辯才的,我們比較熟悉諸葛亮,例如他的舌戰群儒、罵死王朗之類的故事。然而還有一位辯才高手禰衡更加怪異,他怪異的原因竟是喜歡罵人,無論是自己的好友還是頂頭上司...

三國第一毒舌,罵遍所有人,下場悲慘

三國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文臣武將層出不窮。在三國的人才裡面,口才好的人有很多,像諸葛亮,孔伷等等。但是要說誰最能罵人,恐怕非今天我們講的這個人莫屬。這個人就是禰衡。

彌衡和臥龍鳳雛的對比,就差那麼一點點。

禰衡(173-198年),字正平,東漢末年名士,文學家,與孔融等人親善,平原郡(今山東德州市臨邑縣)人(《山東通志》載禰衡為今樂陵人)。後因出言不遜觸怒曹操,被遣送至荊州劉表處,後又因冒犯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