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失荊州到底是誰的責任?劉備需要背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兵圍樊城,孫權趁機派呂蒙進攻荊州,荊州淪陷,關羽敗走麥城,在逃往益州途中被俘殺害,一代英雄就此落幕。

一直以來,人們對關羽失荊州有很多看法,有的說是孫權卑鄙,有的說關羽不適合守荊州,也有的說劉備決策失誤,本期我們就來討論一下。

劉備選關羽守荊州是否是決策失誤呢?首先了解當時的背景,劉備當時受益州牧劉璋邀請攻打漢中張魯,劉備帶龐統隨行,留諸葛亮、趙雲、關羽、張飛等人留守荊州,後來在龐統、張松和益州內應法正的建議下,劉備決定圖謀益州,後來事情敗露,張松被殺,劉備決定攻打益州,由於戰事陷入焦灼,龐統身死,劉備命令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來援,留關羽鎮守荊州,從此關羽就一直留在了荊州。

劉備當時選擇關羽大致有三點原因:

第一,關羽忠誠,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關羽是劉備結義兄弟,當初因衣帶詔事件劉備被曹操擊潰,關羽被俘,後來被曹操重用,但得知劉備投奔袁紹後毅然過五關斬六將去找劉備,忠誠度可見一斑;

第二,關羽能獨當一面,關羽是有大將之才的,經常單獨帶領軍隊,當初曹操率曹仁、龐德進攻荊州,關羽不僅抵禦住進攻,而且反守為攻進攻樊城,水淹七軍,龐德、于禁被捕,威震華夏,所以關羽的統帥能力毋庸置疑,若不是孫權偷襲荊州,樊城是很可能被攻破的。

第三,關羽熟悉水軍,劉備的隊伍都是北方人為主,當時留守荊州的人裡面,諸葛亮是軍師需要去給劉備出謀劃策,而相比於張飛、趙雲,唯有關羽是最熟悉水軍的,所以將關羽留下是最好的選擇。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劉備當時的決策是沒有問題的,那麼為什麼關羽卻失掉了荊州呢,與他個人性格是有很大的關係,關羽剛愎自用,驕傲自滿,用委婉的說法就是太過自信,以致於對別人是不信任和瞧不起的,這體現在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

對內,相傳,劉備攻打益州時,馬超前來投奔,關羽寫信給諸葛亮說:「馬超的才能誰能比得上?」諸葛亮回信說:「馬超雄烈過人,是當世英傑,可以與翼德並駕齊驅,但卻不及美髯公絕倫逸群!」關羽看到後非常高興,把信傳給部下看。

關羽不僅喜歡在部下面前炫耀而且還經常羞辱部下,據史料記載,孫權派兵進攻荊州時,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不戰而降,可見與關羽成見之深;

對外,關羽瞧不起孫權,關羽多年鎮守荊州,一直都是孫權方面交好關羽,關羽一直都嗤之以鼻,據史料記載,孫權曾經派使者為自己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親,但被關羽拒絕了,還羞辱了使者,《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話是「虎女焉嫁犬子」;關羽對領土的守將也是瞧不起,關羽曾調侃:「孫權派的人是一代不如一代,第一任周瑜是個短命鬼,第二任魯肅是個和事佬,第三任呂蒙是個病秧子,第四任陸遜是個書呆子」,最後也恰好是被「病秧子」和「書呆子」奪了荊州。


只能說關羽確有大將之才,卻沒有政治才能,不會協調各方關係,那麼劉備有沒有責任呢,當然有,劉備對關羽是最了解的,前期派關羽守荊州確實沒問題,但後期應該派個穩重的人來守城,但當時的劉備已破益州、閥曹操,勢如破竹,早已被勝利沖昏頭腦,哪裡會考慮那麼多呢,後來劉備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結果也被「書呆子」陸遜打得落荒而逃,一病不起,具體內容後期再為大家介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公之死,死在一個「傲」字上

關羽是三國時期蜀漢最重要的武將之一,在《三國演義》中也是關鍵人物,他活著的時候被封為漢壽亭侯,拜前將軍,死了以後被諡壯繆候,是劉備最器重和信任的人。

夢三國歷史上究竟該派誰來守荊州?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時形勢後,又為劉備謀劃了「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三國劉備的用人智慧,對企業管理太有啟發了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蜀漢的開創者劉備白手起家,先後奪取荊州與益州,並在此基礎之上在中國西南地區建立政權。與曹魏、孫吳分庭抗禮。劉備是中國歷史成功創業的典型個例,其創業初期對於人才的選用,頗有值得後...

關羽之死是劉備一手策劃的陰謀?

作者/慕歸劉備大舉入蜀之後,鎮守荊州的關羽,同時與魏、吳交惡,加之與糜芳、士仁的內部矛盾,最終敗走麥城,被孫權部將潘璋所殺。這一歷史事實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後人在關羽的失誤感到惋惜時,卻很少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