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朝定國都最看重的因素是什麼?看宋朝初期洛陽與開封之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一篇介紹趙匡胤欲西遷據形勝之地而為朝臣和皇弟趙光義所諫止——開封無險可守,難以御外,而洛陽則是河山拱戴,若遷都洛陽則可「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
那麼朝臣和趙光義的極力勸阻,用意何在呢?
開封的軍事意義
洛陽與開封之爭的實質在於禁軍和漕運。
唐朝亡於藩鎮是不爭的事實,為了杜絕藩鎮之亂,宋朝除了建國以後「杯酒釋兵權」收回節度使的軍權外,主要就是擴充禁軍,以禁軍達到「強幹弱枝」之效。
趙光義時期,宋朝奉行「守內虛外」的統治政策,北宋的禁軍數量急劇膨脹。
宋太祖時期19萬,宋太宗時期35萬,宋真宗時43萬,宋仁宗時竟達到82萬,此後北宋禁軍一直維持在60-80萬之間,有得說法甚至說曾達到百萬。
從水滸中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身份來看,也可窺見宋朝禁軍規模之大。
然而禁軍多為募兵,不事生產,全靠朝廷供糧,那麼數以百萬計的禁軍如何供養?僅以京畿周圍地區的產糧供給是絕不夠的,這時候開封四通八達的漕運就真正起到了作用。
開封有汴渠、黃河、惠民、廣濟四水,可通漕運,時稱「漕運四河」,是當時汴京乃至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
早在隋朝開封就已經是南北水陸交通的咽喉,唐末藩鎮割據,北方戰亂頻繁,經濟中心南移,汴梁已成為南糧北運的必經之地。
五代大分裂時期,汴梁先後為後梁、後晉、後漢和後周之都。
自後梁建都開封以來,幾代統治者便不斷開挖運河,以通漕運。
尤其是後周世宗柴榮,屢次下詔開挖運河,他還曾徵用10萬民工拓寬街道、加築外牆,讓開封頗具帝都風範。
到了宋開寶九年,經過趙宋王朝十幾年經營,汴梁城「當天下之要,總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侯,通荊湖之運漕」,使宋都可依「卞渠」而聚「東南之糧」,正因此開封才得以養活龐大體量的禁軍。
趙光義的野心
時任晉王的趙光義雖然以「在德不在險」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懟贏了太祖,但實際上,他堅持不遷都的目的並不在「攘外」,而在於他要牽制宋太祖次子趙德芳。
實際上要不是趙匡胤死得突然,趙德芳才應是趙宋的繼承人,而不是這位皇弟趙光義。
趙匡胤有意遷都時,趙光義的職位是晉王、開封府尹,相當於開封市市長,在開封十幾年已經培養了大量的親信勢力,在這時遷都,對趙光義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
而洛陽此時的一把手名為焦繼勳,此人是趙德芳的岳父。
可以想像,一旦遷都洛陽,他對趙德芳即位將會有莫大好處。
這是一隻覬覦皇位的趙光義不能容忍的,這樣的分析「陰謀論」色彩過重,卻並非沒有道理,此後事態的發展,甚至包括幾個月後的「斧聲燭影」,太祖詭異死亡,都可以作為懷疑趙光義的理由。
所以圍繞宋太祖遷都這場博弈,最終遷都未就,既有對禁軍與漕運客觀形勢的妥協,也很大可能與趙光義——這位後來的宋太宗——的野心有莫大的關聯。
趙匡胤深知大宋國內有一大隱患,卻只能無何地說宋朝國祚不過百年
古代皇帝雖然貴為天之驕子,位於萬人之上,但他們卻往往並不自由。比如唐朝「玄武門之變」後李淵不得不禪位給李世民;比如明末崇禎皇帝想與後金議和並遷都,最終都沒能實現;再比如國史君(國史通論)今天要講...
宋太祖趙匡胤是因為一時的疏忽才敗給趙光義的嗎?
在歷史上,宋太宗趙光義究竟是如何當上皇帝的,到底是他弒殺了自己的哥哥趙匡胤篡位,還是宋太祖趙匡胤自己把皇位傳給了弟弟,一直存在爭議。不過前一種觀點是主流,原因其實很簡單,宋太祖趙匡胤是武將出身,...
北宋定都的悲劇:貪吃如何毀掉一個帝國?
宋朝遺留下來的美味,如餃子、湯圓、元宵、小籠包、爆米花等等卻依然溫暖中國人的胃。相較於歷史遺產,古代的秦俑、漢墓、唐陵、明牆,宋朝最後的遺產更加貼心,因為胃是距離心臟最近的地方。
「蒼隆雪說」太平通寶淳化元寶至道元寶
今天繼續和大家聊一聊宋朝及宋朝錢幣。宋朝的第二個皇帝是宋太宗趙光義,宋太宗生於939年十一月十八(陽曆12月26日),在他22歲時,層參與陳橋兵變,擁護兄長趙匡胤為帝,曾參與宋太祖統一全國的大...
宋太宗因為否決了宋太祖的這個規劃,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汴梁之所以被北宋定都,是因為它是當時北方唯一像都城的城市。眾所周知,唐朝的都城在長安,但是在唐朝昭宗皇帝時期,大軍閥朱溫控制了皇帝,強迫皇帝遷都到自己的轄區,並且把長安城拆了個遍,如此一來,長安...
為什麼宋太祖趙匡胤說定都開封不合適,而且有亡國之危?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次名副其實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國,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趙匡胤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這個歷史的人物就是大...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不遷都洛陽或者長安?
眾所周知,宋朝時期北宋的首都在汴京,也叫汴梁,也就是現在的開封,而南宋則因為歷史原因,首都在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開封大家應該多少都了解,屬於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如果說初期定都開封還情有可原,...
宋朝遷都秘聞:趙光義說了五個字,宋太祖馬上打消了遷都想法
懂點歷史的朋友可能知道,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好多次遷都。比較著名的就有:殷商時期的盤庚遷殷,周朝的「平王東遷」,秦朝的首都櫟陽遷到咸陽,衣冠南渡時的晉室南遷,北魏三次遷都、最終遷都到洛陽,以及金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