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曾有兩位皇帝主張遷都,均遭失敗,其實出發點只有一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歷史滾輪

上一期,我們說了,宋朝為什麼要定都開封的幾個原因

也分析了,雖然開封不是最好的定都理想地,但確實是那個時代下,最合適的都城選址

這一期,我們繼續深層探討一下

在宋朝(北宋)定都後,曾有哪兩位皇帝試圖更改都城開封呢?

其實兩位的出發點都是一致的:占據天險位置

其中有一個,就是我們的宋太祖趙匡胤了

宋太祖定都開封,初期來說,這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交通便利,文化底蘊高等等

但慢慢的,他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弊端:

開封的無險可守的地形危害實在是太大了

無險可守不代表不守,既然是天子所待的地方,防衛之森嚴必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這樣就會衍生出來一個很大的問題


那就是必須大量囤積兵力,也就是「冗兵」太重

養一隻那麼龐大的軍隊,先不說其他的 ,就是他們的日常開銷,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同時也是國家的沉重負擔

再說了,不要認為兵越多越好

它可是一把雙刃劍,控制的好,他就是斬殺敵人的利器,但若控制不好,那就是放出瓶子的魔鬼


所以,宋太祖首先想到的就是洛陽,洛陽坐擁山川之險,易守難攻

這樣一來,國家的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時,還能去「冗兵」

相當於在給自己卸下重擔的同時,強化自己的筋骨,這樣一來,國家肯定會強壯起來


但這一遷都,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其中,反應最激烈的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了(有人猜測是趙光義怕被侄子搶了皇位)

只簡單的說了5個 字:「在德不在險」

趙匡胤挺後也就什麼也不說了,關於遷都的事兒也就告一段落了

第二次,是發生在宋仁宗時期,我們熟悉的范仲淹老先生說:

建都一事,太平之時,適合定都開封;兵征之時,適合定都險固的洛陽

其實這也沒什麼錯

後來范仲淹與宰相呂夷發生了很大的衝突,呂夷說范仲淹想法太迂腐

以至於最後,竟釀出朋黨之爭,從此,在北宋王朝的歷史上,就沒人在討論遷都一事情了.......

感嘆一下:

北宋的滅亡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為那句「在德不在險」

到了王朝後期,文弱的北宋王朝,不斷的向北方遊牧民族低頭示好,大國的威嚴蕩然無存,這樣一來,誰不想踩兩腳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宋百年的積貧積弱,禍根從此時埋下

關注↑↑史磕郎↑↑,死磕歷史!北宋末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外表光鮮的大宋朝天已經腐朽不堪,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像烈火一般席捲了中原大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胡人擄走,堪稱是漢族政權的奇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