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一個朝代的悲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宋朝一代的名將多如星辰,但我最為喜歡的就是狄青同時最為敬佩的也是他。

我一直認為他雖然是個武將但他確有這文臣的志向與傲骨。

只可惜那個最為包容的時代卻容不下他。

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幸運的,也能說是悲慘的。

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個中國史上最為包容的皇帝--宋仁宗(一個仁字詮釋了他的偉大)但他不幸的生活在了一個重文抑武的時代。

或者這也是整個宋代名將們的悲哀吧!

狄青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他是真正的從一個小卒一步一步升到樞密使的。

在整個宋朝樞密使有很多但由一個純粹的武人來擔任這是獨一份的。

要知道整個宋朝重文抑武堪稱是國策啊。

宋真宗還寫過一首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宋朝武將的地位與文官相比低的是超乎想像的。

舉個例子:狄青的老部下焦用押兵路過定州,他鄉遇故知,兩人就推杯換盞,喝了一陣子小酒。

就在此時,那些卒徒一哄而上,狀告焦用一路上剋扣供給、欺負他們……事情鬧到韓琦這裡,韓琦大怒,下令斬了焦用。

狄青知道後,趕緊去韓琦那裡給焦用求情。

看完韓琦不答應。

狄青站在門外台階下,低聲下氣說道:「焦用以前有軍功,是個好男兒!」韓琦冷笑著回答他:「東華門外,狀元唱名,那才是真正的好男兒,焦用這種貨色,也敢稱作好男兒?」說完這話,韓琦令人當著狄青的面,誅殺了焦用。

要知道此時狄青已經是戰功卓著的名將了,距離韓琦的位置沒多遠了,但是韓琦還是這樣折辱他,一點也不給他面子。

也許在韓琦的心中,這個行伍出身的莽夫,根本沒什麼值得尊敬的。

韓琦是以甲科第二名的身份考中進士的,他最佩服的還是狀元,哪怕這個狀元手無縛雞之力,哪怕這個狀元道德品質敗壞不堪,僅狀元這一光環但,已足令人神往……焦用當面被斬,自己愛莫能助,狄青獨自在門前孤零零站了許久,直到有人提醒:「總管,您站得太久了!」他方才神傷歸去。

幾年之後,已經身為樞密使的狄青,說了一句發自肺腑的話,將千言萬語的委屈都傾注其中。

他說:「韓琦韓樞密和我的官職一樣,我和他最大的差距,只是一個進士及第而已!」除了韓琦,西北邊陲那些深得范仲淹賞識的「游士」們,也沒把這個大英雄放在眼裡。

所謂「游士」,說白了就是一些不得志的文人。

他們懶於和勞動人民一樣勞動,文學才華又夠不上進士的水平,就只能以「流浪詩人」的身份四處流竄,到處「投詩索米」,希望有一天引得權貴的賞識。

最可氣的是,這些半吊子文人,還老把自己當個人物,覺得沒了自己的加盟,國家肯定富強不起來了,四化建設就是空談。

熟不知空談誤國啊。

大家都知道狄青出身行伍面有黥字上陣殺敵戴面具有「面涅將軍」的稱號。

一次仁宗覺得國家大臣這樣影響不好,於是賜他藥物想讓他去掉那侮辱性的黥字。

然狄青確拒絕了他回答到:陛下根據功勞提拔臣,而沒過問臣的出身門戶;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告訴天下武人只要努力可以和我一樣,所以不敢奉行您的命令。

我想狄青是無奈的。

他對抗不了那龐大的文官集團,於是用這樣的方式給了宋朝一代委屈的武將們一份安慰,一份希望。

提到「莫須有」這幾個字人們總會想到岳飛,其實要真論起莫須有的罪名最坑的還是狄青。

因為那完全是捕風捉影啊。

在狄青擔任樞密使的時候,文官們做不住了,文官們想這還了得讓一個黥卒當了宰相,將我們這些讀聖賢書的置於何地。

還管不管太祖皇帝的遺命啦。

於是文官們啥事不做專揪狄青的小辮子。

可四年下來,啥都沒找到。

但這樣可不行啊。

於是文官們又想了一招。

第二天,京城中遙言四起一會是狄青家的狗長角了,還有夜晚家中紅光四起但沒著火等,更離譜的說是京城大水狄青搬到相國寺時有人看到狄青穿龍袍。

真是不要臉啊不要臉。

這連仁宗看不下去了說:狄青是忠臣,朕知道。

可文官的一句話將狄青打落深淵。

「難道太祖皇帝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嗎」。

哎!於是狄青被貶,第二年就在朝庭的猜忌下死去。

可憐一代名將就此凋零啊。

狄青的悲劇在於全天下都知道他狄青是個忠臣不會謀反,可還是容不下他。

不過狄青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在若干年後當宋神宗登基,希圖重振國威,但又苦於朝中沒有能征善戰之人,這才又思念起了狄青,他親自為文,派使者到秋青家祭奠之靈,並將狄青的畫像掛在禁中,但已於事無補,只能是嘆息國勢日頹,發思古之幽情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北宋第一名將,晚年竟被活活嚇死

「北宋缺將,南宋缺相」歷史學家是對兩宋文武集團體制畸形發展的一種戲謔,事實上北宋王朝並不缺乏作戰能力突出的名將,只是朝廷一貫地限制武人的發展,導致無能者居高位而有能者受排擠。所以到了北宋末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