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史上死得最憋屈的將軍,最後也沒有找到兇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戰爭在中國古代發生頻率相當高,在血與火中也鍛造出一批批名將。

可是眾多名將之中不得善終有許多,他們往往因這樣原因,或者那樣原因,最後死於君主一手設計的冤獄,譬如李牧、韓信、彭越、檀道濟、岳飛、袁崇煥等等數不勝數。

其中像岳飛、袁崇煥之輩心繫國家安危,努力用自己的能量扛起天下興亡的重擔。

但他們積極效忠的國君不顧國家大局,為了一己之私而不惜做出自毀長城之舉。

比如岳飛被殺時,奸臣找不到把柄,便荒唐到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了他。

雖然他們死得相當願望,但他們的光輝照耀著後人,成為萬世敬仰的楷模。

然而有人的功績也是非常的卓著,卻死得不明不白,相當憋屈,甚至連陷害他的兇手都找不到。

此人是北宋名將狄青。

他出身貧寒,16歲時為了替兄長受過,狄青被刺字配軍。

看過《水滸》的朋友都知道宋朝士兵面部都是有刺青的,當然狄青被刺字的地方也是面部。

這也開始他的軍旅生涯。

由於精通騎馬射箭,狄青的官位也是一路飆升。

後來宋朝與西夏之間發生了摩擦,每次打仗他都身先士卒,甚至一次中箭達八支之多。

此外,狄青作戰有個習慣,喜歡戴著一副青面獠牙的面具,而頭髮也是自然鬆散。

一旦開戰,在西夏兵眼中狄青就是一個妖魔,看到他都是心驚膽戰的,無不抱頭鼠竄。

正是如此渲染的氣勢,狄青也就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戰功。

後來西夏向大宋臣服,而狄青也受到宋朝皇帝仁宗的親睞,不斷地升遷他的官職。

最終狄青坐倒樞密使的位置。

眾所周知,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憑藉著手中的軍隊趁勢改朝換代,他坐穩皇位後害怕手下大將相仿,因此通過「杯酒釋兵權」等多種手段解除了這群悍將的軍權,並用文官壓制武將的方式來牽制軍隊。

樞密院正是此背景下的產物,而宋朝朝廷相當防範武將,此機構的長官由文官來充任。

可是狄青是武將出身,坐上樞密使的位置,打破了北宋開國以來的慣例,所以文臣們表示憤怒。

於是京城中關於狄青的各種流言蜚語滿天飛,甚至諫官們編出荒唐的故事來中傷他,比如狄青家的狗生角,還會發光;再比如狄青為躲大水躲到相國寺,而眾人傳言他要謀反。

總之,任何無中生有,荒誕不經的言論都是圍繞著他轉。

最後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上書表示,狄青是個小人,一旦掌權必定會謀反,即使本人不想,難保手下人不想。

宋仁宗只是愛惜狄青的將才,出於好心將其提拔起來,沒想到引來如此強大的非議。

面對朝廷的壓力,宋仁宗最終也沒有扛住,只好將狄青貶到陳州。

幾個月後,狄青因嘴上生毒瘡,走完了自己鬱悶的一生。

與其他冤殺的大將相比,狄青沒有遭受到刑罰,也沒有家破子散。

但他死得相當憋屈,因流言而死。

當然狄青的死也從側面暴露出宋朝軍事軟弱的根本原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北宋第一名將,晚年竟被活活嚇死

「北宋缺將,南宋缺相」歷史學家是對兩宋文武集團體制畸形發展的一種戲謔,事實上北宋王朝並不缺乏作戰能力突出的名將,只是朝廷一貫地限制武人的發展,導致無能者居高位而有能者受排擠。所以到了北宋末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