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林:關羽單刀赴會的歷史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羽單刀赴會的歷史真相

單刀赴會這個故事為什麼會這麼有名,我以為,不僅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功用,也不僅是關羽的忠義,為了劉備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一個人去赴魯肅安排好的「鴻門宴」。

最為主要的原因,單刀赴會是孫劉之間的一次政治談判,是荊州乃至三國歷史的一個分水嶺,它化解了蜀漢與東吳之間的矛盾,讓孫劉聯盟得以延續。

對於單刀赴會,是關羽在眾將不同意的情況下,爽了魯肅之約,只帶周倉,跨江而至,一個人一把單刀,在酒宴上,面對眾多的刀斧手,毫不畏懼,推卻東吳魯肅政治談判的話題,而後裝喝醉了酒,脅迫魯肅到了碼頭,沒有讓東吳的計謀得逞,也引起了後面關羽的大意失荊州的故事來。

這個單刀赴會的版本,影響很深遠。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在成書之前,民間已經對三國故事通過評書,地方戲等等形式,而在廣為流傳了。

也就是說,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時,也同時在做收集與整理三國故事的工作。

從而可以看出,關羽單刀赴會這個故事,在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之前,就已經深入民間了。

還有一個說法,單刀赴會的人,不是關羽,是魯肅當年規勸了孫權,借了荊州給劉備。

為了向孫權交差,只好一個人去向關羽索回荊州,他手下的部將擔心關羽會設下「鴻門宴」,不同意他冒險。

但是,魯肅從大局出發,毅然決然地帶著幾個部將,佩掛單刀參加關羽設的宴會。

有一個事實是清晰的,三國歷史上確實有單刀赴會這個事情,它的主人公,是關羽與魯肅。

要搞清三國歷史上的單刀赴會,就要搞清赤壁之戰後荊州的政治格局。

赤壁之戰之後,是劉備一個人占據了荊州,而後是關羽守在荊州,這個說法主要來自於《三國演義》。

也有一些說法,赤壁之戰後,荊州被劉備與孫權瓜分了,縱觀陳壽的《三國志》,顯然這兩個說法都是不對的,也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赤壁之戰後荊州又是怎麼瓜分的呢?我用「三家分荊」來形容。

為什麼這麼說,赤壁之戰之後,曹操並不是敗得像《三國演義》里說的那麼慘,因為他的戰役目的是統一天下,對曹操來說,只能是一個敗仗。

不過他還是得到荊州部分土地。

東漢末年時的荊州主要有七個郡,分別為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赤壁之戰後,由魏、蜀、吳三家瓜分,劉備占了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外加江夏一部分,曹操占領了荊州北部的南陽郡、襄陽郡、南鄉郡三郡再加江夏一部分,孫權占據南郡外加江夏一小部分。

乍一看,裡面所分的不是七郡,而是九郡,也就是三國歷史上荊襄九郡。

荊襄九郡的由來是曹操早期占據荊州幾郡時,從南郡、南陽郡中分出襄陽郡、南鄉郡即章陵郡,合稱"荊襄九郡"。

赤壁之戰後劉備占了整整荊州四郡外加江夏郡一部分,怎麼會有劉備借荊州一說呢?那麼劉備借荊州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查看三國荊州地圖,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江夏應該在現當今的武漢一帶,是水陸並進的一個戰略要地,所以三家都不放手,都搶到了一點。

孫權占據的南郡呢?正好與曹操占據的地盤接壤。

劉備當年像孫權借的就是這些地盤,為什麼借?劉備的理由是抗擊曹操,更便於自己的發展。

在周瑜手裡,劉備的借荊州之舉,沒有達到目的。

周瑜死後,魯肅上位,只有魯肅堅持,還勸孫權把地借給劉備。

據《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什麼意思呢?後來劉備到吳京城會見孫權,請求借用南郡、督都荊州,只有魯肅勸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以共同抵禦曹操。

曹操聽說孫權拿土地資助給劉備時,他正在寫信,驚愕得連筆都掉到了地上。

從這我們可以設想,除了這些,劉備與孫權還說了一些其他結盟之類的事,甚至還簽了結盟的政治協議,也就有了後來的孫權要與劉備共同去攻取益州之事。

這事《三國演義》說了,《三國志》里也說了這事,所以是有歷史依據的,是可信的。

劉備借荊州,也不是一天兩天一回兩回的事,從周瑜手裡借起,因為周瑜反對,所以到魯肅手裡,才借到。

估計劉備借荊州最少經過了一兩年的時間,劉備也不是一次兩次的去求見孫權,顯然是多次求見孫權。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有一個事實口徑一致的,就是周瑜與魯肅的政治綱領不同,周瑜不同意的事,在魯肅手裡就可以辦到。

我以為,並不是如此簡單。

從周瑜手裡再到魯肅手裡,經過時間推移,政治格局基本不同了,東吳應該邊界線拉著太長,曹操也總是在幾個方向都打打,斗一斗,軍事不是其用意,政治騷擾為主要目的。

劉備呢?不打,為了孫劉聯盟,採用了一個求字戰略,這叫什麼?蛤蟆不咬人,吵人,孫權疲於應對,還不如如了劉備的心愿,替自己抵擋一面。

這時候也發現了周瑜當年的不同意借,經過時間的推移,局勢的變化,確實已經不適應了目前的戰略了。

民間有個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劉備借荊州真的沒還嗎?這就要回到文章的主要問題上來了,單刀赴會。

單刀赴會是怎麼形成的呢?有一個事實是清楚的,劉備去益州後,留下守荊州的確實是關羽。

不是魯肅在河對岸叫一下關羽,發一份公函,關羽就去赴會,是孫權打出來的,逼得關羽不得不來。

關於單刀赴會之前的戰鬥《三國志:呂蒙轉》有詳細的記載: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

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而備自蜀親至公安,遣羽爭三郡。

權時住陸口,使魯肅將萬人屯益陽拒羽,而飛書召蒙,使舍零陵,急還助肅。

初,蒙既定長沙,當之零 陵,過酃,載南陽鄧玄之,玄之者郝普之舊也,欲令誘普。

及被書當還,蒙秘之。

夜召諸將,授以方略,晨當攻城。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什麼呢?劉備占著荊州,讓關羽鎮守時,孫權命令呂蒙領兵向西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呂蒙傳遞勸降書給長沙、桂陽二郡。

二郡守將望風歸降東吳,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

劉備親自從西蜀來到公安,派遣關羽爭奪這三個郡。

當時孫權駐紮在陸口,派遣魯肅率領一萬人駐紮益陽抵禦關羽,派人快信給呂蒙,要他捨棄零陵,急速返回益陽援助魯肅。

當時,呂蒙平定長沙後,要去零陵郡,經過酃縣時,南陽人鄧玄之與他同車,鄧玄之是桂陽太守郝普的老朋友,呂蒙想他誘降郝普,接到孫權的書信後,呂蒙秘而不宣,夜裡召集手下將領,布置計謀策略,議定第二天早上攻打零陵城。

在《呂蒙傳》後面也記錄了郝普投降了。

郝普投降之後才知道劉備已到公安,關羽駐紮在益陽,已經來救援了,他被呂矇騙了。

「玄之見普,具宣蒙意,普懼而聽之。

玄之先出報蒙,普尋後當至。

蒙豫敕四將,各選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門。

須臾普出,蒙迎執其手,與俱下船。

語畢,出書示之。

因拊手大笑。

普見書,知備在公安,而羽在益陽,慚恨入地。

」從《呂蒙傳》我們可以獲知,這時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已經在呂蒙手裡了,長沙、零陵沒費什麼神,一紙文書就主動請降,只有桂陽呂蒙玩了手段,太守郝普是被騙降的。

而且魯肅在益陽堵住了關羽進攻的路,在戰鬥對峙之中。

單刀赴會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

那麼單刀赴會是關羽一個人赴會,還是魯肅一個人赴會呢?

在《三國志》中,只有《魯肅傳》記載了這個事。

「肅住益陽,與羽相拒。

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

看的出來,這裡面有魯肅向關羽發了公函的意思。

就是魯肅已經堵住了關羽進攻的路,請關羽出來相見談判。

不過呢,只能把兵馬安排在百步之距,將軍們不能帶其他武器,只能攜一把單刀一起來談判。

這裡,我不得不提出一個問題,「但諸將軍單刀俱會」,經過歷史的演變,被一些人改為「但請將軍單刀赴會」,其中的意思就大不同了。

但諸將軍單刀俱會是請將軍們攜單刀一起來會談,但請將軍單刀赴會是請將軍一個人來赴會。

也就是這個改動變成了關羽一個人赴會,《三國演義》里,關羽收到魯肅的信函後,還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荊州以馬良、關平、周倉為代表,不同意關羽去,還有過一番爭論。

可以說,這些情節基本是在這個基礎上虛構的。

對於魯肅一個去赴關羽的會,沒有任何歷史依據,當時的歷史條件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說是無稽之談。

那麼這次會談顯然魯肅更有底氣,底氣一,我們已經占了荊州三郡,底氣二,你也被我壓在這動不了,底氣三,當年劉備確實借了孫權曾占據荊州的南郡與江夏。

有了這三底氣,你關羽只能來談判,還要按我的說法來做,不來,或者不做,你就徹底撕毀了孫劉聯盟。

劉備是想打,問題是打不了,為什麼?在這個緊要關頭,據《三國志》記載,「曹公入漢中,備懼失益州。

」也就是說,曹操在此時開始攻打劉備還沒站穩腳跟的益州。

「備使使求和」,關羽只好按魯肅信上說的,來與魯肅談判。

這個談判是雙方把兵馬排好在「百步上」。

雙方將軍只帶一把單刀出列,開始談,開始擺道理。

不是《三國演義》里的坐著亭子裡,喝著酒,按《三國志》的記載是兩軍陣前。

據《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在這次談判中魯肅把關羽紮實羞辱了一番,其中有個將軍聽不過,就說:「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什麼意思?他的意思是土地這個東西曆來屬於有德者,哪有專屬一家的道理?至於說這個話的將軍是誰沒有明確記載,《三國演義》里說是周倉。

魯肅當然要繼續罵,「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

這時候,關羽才找到一個台階下:「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這是國家大事,這個人懂什麼?要魯肅不要計較,也看得出來,關羽自知事虧理虧,談判再度占下風。

這次談判之後,還有談判,怎麼談得?誰談的?沒有記載:唯一的記載「備遂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 。

也就是說,他們重新劃分了土地,以湘江為界,湘江以東,長沙、江夏、桂陽三郡盡數割與孫吳,而湘江以西南郡、零陵、武陵則屬劉備,兩家於是罷軍。

所以我以為,單刀赴會的影響,不止是來自於民間話本與《三國演義》的渲染,還有它本身就奠定了三國歷史上三足鼎立,三家分荊之後,也才有了三足鼎立的三國政治局面,同時也說明了荊州在三國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公文化|鎮守荊州

荊州東扼江東,北控江北,號稱「天下中心」,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大集團軍事角逐的戰略核心地帶。 211年(建安十六年)十二月,劉備率數萬將士溯江西上,向益州進軍,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2...

劉備借荊州的背後其實另有目的

《三國演義》里有個橋段叫「借荊州」,說的是赤壁之戰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占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

關羽為什麼必然失荊州,而且丟失了不止一次

人們熟知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北伐,與曹魏軍隊在樊城、襄陽一線激戰,不料東吳呂蒙「白衣渡江」率軍襲取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實際公元219年關羽所失的...

呂蒙巧計得零陵,魯肅嚴詞斥關羽

劉備以前在荊州時,周瑜、甘寧等人多次勸孫權奪取蜀地。孫權派遣使者對劉備說:「劉璋軟弱,不能保護自己,假如曹操得到蜀地,荊州就危險了。我現在計劃先攻破劉璋,再擊敗張魯,統一南方,即使有十個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