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死後,劉備痛哭流涕,張飛死了,劉備為何只說了四個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成為千古美談。
關羽敗走麥城,被馬忠殺害,頭顱送給曹操,以諸侯禮厚葬,身軀留在東吳,以諸侯禮厚葬。
劉備聞聽關羽之死,痛哭流涕,然而聽到張飛死了,只說了四個字。
劉備聽聞關羽被殺時「聲淚俱下」,大約是出於《三國演義》第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劉備預感關羽將死,先是說了一句「雲長有失,孤斷不獨生!孤來日自提一軍去救雲長!」,後確定關羽已死後又「大叫一聲,昏絕於地」。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聽聞張飛遇害時也一樣「聲淚俱下」。
這是在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中,劉備先是頓足曰:「噫!三弟休矣!」後「及至覽表,果報張飛凶信。
先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
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對關羽張飛二人的態度並沒有區別,連「昏絕於地」四個字都是一字不差。
不同的是《三國志》。
《三國志·先主傳》中,劉備對關羽被殺的態度是「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
而張飛死時,劉備只嘆一聲「噫!飛死矣。
」正好是四個字。
從這裡能看出劉備對關羽的感情要比對張飛的感情更深嗎?恐怕是不能的。
但關羽的確是比張飛更重要的,因為關羽坐鎮荊州,他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劉備所託付的半壁江山。
關羽一旦有失,也便意味著荊州有失,進一步意味著「隆中對」計劃的流產。
所以於公於私,關羽之死都更能牽動劉備之心。
至於劉備征吳,「忿孫權之襲關羽」自然是理由之一,但更重要的理由是奪回荊州。
關羽雖然重要,但畢竟可以被替代;而荊州一旦不為劉備所有,要用什麼替代?以此來論,關羽死時劉備更傷心的可能自然是更大,但並不是因為兄弟感情,只是一個政治家的權衡罷了。
《三國志》中認為,劉備已經反覆提醒過張飛,張飛對待下屬過於苛刻,不是打就是罵,劉備覺得會招來禍事。
果然,張飛聽到關羽被東吳殺害,非常生氣,無緣無故就打了兩個手下,就是要出氣,兩個手下心懷不滿,半夜來行刺張飛,看到張飛睜著眼睛,嚇得跪地求饒,後來發現張飛是睜著眼睛睡覺,也就不害怕了。
隨後,殺了張飛。
劉備,已經提醒過張飛,但張飛就是不聽話,聽到張飛被殺的消息,劉備才發出嘆息:「噫!飛死矣」。
意思是:「哎,飛就是這麼死了!」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這樣評價張飛:「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
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
陳壽認為,張飛、關羽都能稱為「萬人敵」,是世上的「虎臣」……但張飛對下屬非常暴躁,沒有恩惠,因為短處被殺的,也都是合乎情理的。
毛主席把三國名將排過次序,第一是周瑜,第二是呂蒙,把張飛排在第三。
可以了,張飛萬人敵之大將,最終死在下屬張達﹑范強兩個小人之手,陰溝裡翻船,真是英雄末路,可惜!可惜!
關羽被殺時劉備大哭,張飛被害他卻只說了4個字,反差咋這麼大?
在關羽敗走麥城之後,很快就被背叛同盟的孫權殺害了,劉備得知桃園三結義的關羽被孫權殺害,此時的劉備自然悲傷地大哭三天三夜,同時對於背信棄義的孫權怒不可遏,於是發兵十萬攻打東吳。但是就在出征的前幾天...
關羽被殺,劉備哭暈,張飛被殺,劉備卻只說了四個字,這是為何
劉備在漢中大敗曹操之後,一雪前恥,士氣高漲。在之前,不論是徐州還是荊州,劉備只要聽到曹操的名字,都被嚇到倉惶奪路而逃。捷報傳來,關羽大喜過望,決定走出荊州,去建一些功業來與劉備同慶。在沒有得到劉...
劉關張情同手足,關羽死後劉備號啕大哭,張飛死後卻只說了四個字
三國演義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加上也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相信大家都喜歡看,大家一定都喜歡劉關張的結義情,兄弟情,趙雲的七進七出,諸葛亮的七擒孟獲,都是喜歡看的,今天給大家說一說蜀漢的一些軼...
為何關羽被殺害劉備痛苦暈倒,張飛被殺害劉備卻不置可否?
導語:各位網友可能都知道桃園三結義這個典故,在中國古代三國時期,劉關張的兄弟義氣歷來被人們所稱道,那麼為何關羽和張飛被殺害的時候,劉備的表現會出現那麼大的反差呢?今天兜風哥就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劉備聽聞關張的死訊後的反應,正史與三國演義為何截然不同
三國志中,劉備在得知關羽被殺後的表現,沒有支言片語,關羽身死,劉備傷心難過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會是埋怨與恨,埋怨關羽不實行聯吳抗曹的方針,才導致有此一敗,恨自已明知關羽驕傲自負,剛愎自用,怎麼...
三國演義的謊言,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文丨悅史君無論是在民間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在官修史書《三國志》里,孫吳集團大將周瑜,絕非一個等閒角色。周瑜先佐孫策建業江東,在孫策死後,又輔佐其弟孫權鞏固疆土;赤壁一戰,統帥孫劉聯軍,大破數倍...
人性的考驗——劉備伐吳是為了給關羽報仇,還是別有用心呢?
襄樊之戰塵埃落定,以關羽敗亡、荊州盡歸東吳而結束。噩耗傳至西蜀成都,劉備作為關羽的大哥聞此凶信,昏厥於地,淚濕袍襟。他不相信自己戰神般的二弟會陣亡,更不願相信荊州已經丟失。他先是大哭,後是祭奠。...
關羽之死真的是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嗎?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三國志)。建安24年即219年冬,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在臨沮被殺,結束他的傳奇的一生。章太炎和朱子彥的觀點一出,很多人都趨炎附勢,一時間把關羽之死歸結於劉備和孔明的...
羅貫中黑他,陳壽贊他,孫權若聽其計,天下二分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周瑜描寫成了一個妒忌狂,誰比他聰明他就要幹掉誰,諸葛亮幫他借來了東風,他不但不感激反而派人去追殺,最終被諸葛亮氣死,空留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嘆。然而在三國志中,陳壽卻不吝...
關羽被東吳斬殺之後,呂蒙為什麼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原因很簡單
關羽敗走麥城被殺之後,呂蒙因何暴病而亡,真的是被孫權毒死的嗎?眾所周知,漢末三國的時候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著名的亂世,古語有云:「亂世出英雄」,縱觀整個三國時期,出現的英雄人物實在是不勝枚舉,例如...
關羽和張飛相繼被殺,為何劉備反應差別這麼大?真相在這裡
在三國演義小說裡面,有一個中國歷史上非常經典的典故,那就是桃園三結義,不僅如此這段故事都被寫進了小學的課本里,可見這個故事的經典,當年劉備從一個賣鞋的,與關羽張飛在酒館一件如故,於是便拜了兄弟,...
三國丨五虎將中唯一的一位戰略家
劉備從起家到占據荊、益二州及至稱帝建立蜀漢政權,文,主要的依靠諸葛亮,武則依靠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員大將,也即是後來人們稱作的「五虎上將」。關羽為「蕩寇將軍」、...
關羽被殺,劉備伏地大哭,為何得知張飛死訊後,卻只說了四個字
三國演義中劉、關、張桃園下結義的手足情深令後人羨慕,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身為皇族後裔的劉備,不甘願浮萍於世,靠著兩位賢弟和張飛的一眾家丁順勢而起,展開了轟轟烈烈征戰生涯。
關羽和張飛死時,劉備的反應為何截然不同?真相撲朔迷離!
三國的歷史流傳下來,衍生出了很多佳話,比如開頭講的「桃園三結義」,再通過後面發生的事情,讓人們對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無比稱讚。在真實的歷史上,雖然沒有「桃園三結義」這一說,但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
張飛被部下殺死其實不是仇殺,而是死在一手孫權策劃的謀殺!
張飛的死在《三國志》有明確記載,但記載得非常簡單。《三國志》中分別有兩處提及張飛的死:一處是在《蜀書.先主傳》中:「(章武元年)六月,(劉備)以子永為 魯王,理為梁王。車騎將軍張飛為其左右所害。...
關羽死,劉備悲痛欲絕,而張飛死,劉備卻很平淡,這是為什麼?
《三國演義》講了魏蜀吳三個國家的興亡史,其中蜀漢的建立者劉備一開始起點是最低的,相對於曹操和孫權,劉備幾乎是什麼都沒有,但是劉備不缺抱負和雄心,黃巾起義,各路英雄紛紛登場,劉備也知道要抓住這個機...
關羽死後,劉備痛哭流涕,張飛死了,劉備為何只說了四個字?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成為千古美談。關羽敗走麥城,被馬忠殺害,頭顱送給曹操,以諸侯禮厚葬,身軀留在東吳,以諸侯禮厚葬。劉備聞聽關羽之死,痛哭流涕,然而聽到張飛死了,只說了四個字。究竟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