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死後,劉備痛哭流涕,張飛死了,劉備為何只說了四個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成為千古美談。

關羽敗走麥城,被馬忠殺害,頭顱送給曹操,以諸侯禮厚葬,身軀留在東吳,以諸侯禮厚葬。

劉備聞聽關羽之死,痛哭流涕,然而聽到張飛死了,只說了四個字。

劉備聽聞關羽被殺時「聲淚俱下」,大約是出於《三國演義》第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劉備預感關羽將死,先是說了一句「雲長有失,孤斷不獨生!孤來日自提一軍去救雲長!」,後確定關羽已死後又「大叫一聲,昏絕於地」。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聽聞張飛遇害時也一樣「聲淚俱下」。

這是在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中,劉備先是頓足曰:「噫!三弟休矣!」後「及至覽表,果報張飛凶信。

先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

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對關羽張飛二人的態度並沒有區別,連「昏絕於地」四個字都是一字不差。

不同的是《三國志》。

《三國志·先主傳》中,劉備對關羽被殺的態度是「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

而張飛死時,劉備只嘆一聲「噫!飛死矣。

」正好是四個字。

從這裡能看出劉備對關羽的感情要比對張飛的感情更深嗎?恐怕是不能的。

但關羽的確是比張飛更重要的,因為關羽坐鎮荊州,他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劉備所託付的半壁江山。

關羽一旦有失,也便意味著荊州有失,進一步意味著「隆中對」計劃的流產。

所以於公於私,關羽之死都更能牽動劉備之心。

至於劉備征吳,「忿孫權之襲關羽」自然是理由之一,但更重要的理由是奪回荊州。

關羽雖然重要,但畢竟可以被替代;而荊州一旦不為劉備所有,要用什麼替代?以此來論,關羽死時劉備更傷心的可能自然是更大,但並不是因為兄弟感情,只是一個政治家的權衡罷了。

《三國志》中認為,劉備已經反覆提醒過張飛,張飛對待下屬過於苛刻,不是打就是罵,劉備覺得會招來禍事。

果然,張飛聽到關羽被東吳殺害,非常生氣,無緣無故就打了兩個手下,就是要出氣,兩個手下心懷不滿,半夜來行刺張飛,看到張飛睜著眼睛,嚇得跪地求饒,後來發現張飛是睜著眼睛睡覺,也就不害怕了。

隨後,殺了張飛。

劉備,已經提醒過張飛,但張飛就是不聽話,聽到張飛被殺的消息,劉備才發出嘆息:「噫!飛死矣」。

意思是:「哎,飛就是這麼死了!」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這樣評價張飛:「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

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陳壽認為,張飛、關羽都能稱為「萬人敵」,是世上的「虎臣」……但張飛對下屬非常暴躁,沒有恩惠,因為短處被殺的,也都是合乎情理的。

毛主席把三國名將排過次序,第一是周瑜,第二是呂蒙,把張飛排在第三。

可以了,張飛萬人敵之大將,最終死在下屬張達﹑范強兩個小人之手,陰溝裡翻船,真是英雄末路,可惜!可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的謊言,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文丨悅史君無論是在民間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在官修史書《三國志》里,孫吳集團大將周瑜,絕非一個等閒角色。周瑜先佐孫策建業江東,在孫策死後,又輔佐其弟孫權鞏固疆土;赤壁一戰,統帥孫劉聯軍,大破數倍...

關羽之死真的是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嗎?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三國志)。建安24年即219年冬,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在臨沮被殺,結束他的傳奇的一生。章太炎和朱子彥的觀點一出,很多人都趨炎附勢,一時間把關羽之死歸結於劉備和孔明的...

三國丨五虎將中唯一的一位戰略家

劉備從起家到占據荊、益二州及至稱帝建立蜀漢政權,文,主要的依靠諸葛亮,武則依靠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員大將,也即是後來人們稱作的「五虎上將」。關羽為「蕩寇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