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奉為武神的關羽,一生真那麼傳奇嗎——三國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真相一:武將單挑的軍事作用在漢代已經減弱

記得《三國演義》第五回寫到「溫酒斬華雄」,歷史上華雄真的是關羽所殺嗎?我們來看看《三國志》卷46《吳書?孫破虜討逆傳》記載「堅復相收兵,和戰於陽人,大破卓軍,裊其都督華雄等。

」所以真實歷史上華雄是被孫堅所殺。

武力高並不象演義中所描繪的,對戰爭勝負能夠起到很大作用。

演義中往往是兩陣對開,各出一將單挑,贏方揮旗掩殺,先勝一陣。

這只是民間故事和張回體小說的一貫描寫方法.事實上,到了東漢末年的軍事戰爭單挑早已經不是戰爭獲勝的有效手段了,演義中幾乎每仗必有單挑,而《三國志》上所記載的可以確定的單挑,總數目也不過三五回,還基本上都是和參與者個人英雄主義傾向分不開的。

將領憑藉較量個人武力來推動戰鬥的勝利,這是野蠻時代的戰爭方式。

而中國自從車戰退離了歷史舞台,孫武、吳起等軍事家開始驅動步兵方陣,通過詭道來奪取勝利以後,單挑的舊俗就已經只存在部分莽夫的意識中了。

到了漢末三國時代,將領個人的好武力,在戰場上只可能起到兩種作用:一,是率先沖入敵陣,砍翻大纛幾面,奪槊數條,以振奮本軍的士氣;二,是訓練並統領一支禁衛部隊,來保護主君家族或者中軍大帳——典韋、許褚,就是做的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

關羽和張飛都是從起兵就跟著劉備的心腹將領,但是並沒有桃園結義這種浪漫主義故事發生.正史上在關羽傳記中第一次提到的大事,是劉備和曹操合力圍呂布於下邳前後發生的。

可以說,在這以前,關羽沒有什麼大的功績可資記錄。

什麼「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全都無法考證。

華雄,正史書上記載是被孫堅在陽人聚幹掉的。

當然也未必是單挑.而著名的三人圍毆呂布的案發現場~~~~虎牢關,在今天的河南滎陽西汜水鎮,漢代叫虎牢,唐代改名汜水關,可見汜水關和虎牢關根本就是一個去處,演義里不止一次的提到這兩個地方實際上是很荒謬的.在正史上,只有王匡,孫堅,曹操的部隊和董卓交過戰.

真相二:沒有屯土山約三事

  •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口,土山約三事
  • 《三國志》卷36《蜀書?關羽傳》「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 《三國志》卷32《蜀書?先主傳》 「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

    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於,並禽關羽以歸。

劉備逃出許昌以後,襲殺車胄,占嶺徐州繼續成為割據的軍閥,那時他派關羽守下邳城,代理太守職務。

不久之後,曹操大軍來攻,劉備敗走,關羽被抓獲了。

這裡沒有什麼屯土山約三事,什麼忠義護嫂的感人事跡,史書上很簡單的一句話——「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不過不管怎麼說,關羽想回到劉備那裡倒是不假.

真相八:華容道捉放曹純屬虛構

  •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華容放曹
  • 《三國志》卷32《蜀書?先主傳》記載「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軍引歸。

  • 《三國志》卷1《魏書?武帝紀》注引《山陽公載記》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贏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

    贏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傳也。

    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

    』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關於赤壁之戰,《魏書》和《吳書》中的記載有所不同。

《魏書》說:「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而《吳書》卻說:「(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

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關羽在此戰中的作用,史書上也沒有絲毫記載。

演義中為了體現關羽的義氣,還虛構了「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感人情節。

有關這段小說的背景,可以參考裴疏引《山陽公載記》所說的:「(曹)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

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

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

』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 可見曹操料定劉備是個馬後炮,等著他逃走之後才會想起來放火,更不要提什麼埋伏了。

真相十一:關羽的大敗

此次關羽打了大勝仗,孫權感到很大的壓力,他一方面故意叫呂蒙裝病以麻痹關羽,並且嘗試結好關羽。

另方面卻暗地寫信給曹操,請求討伐關羽。

曹操大喜,打算讓孫劉兩家相爭,自己漁翁得利,於是把孫權的信送給曹仁,讓他用弩射給關羽。

而關羽只是一個軍人而已,嚴重缺乏政治家地眼光,再加上自己傲慢的性格,既沒有因此提高警惕,也不改變態度,好好地撫慰盟友,反而大罵孫權派來為子求婚示好的使者。

他俘虜了于禁的三萬人,藉口食物缺乏,強搶孫權屯在湘關的米糧。

於是孫權下了決心要和關羽決裂。

正好這個時候,曹操的第二撥援兵也到了,那是剛從漢中撤出來的徐晃,所統率的一些新兵。

關羽已經包圍的樊城一月,卻毫無進展進展,看到來支援的是舊時的好友徐晃,未經戰陣,先敘舊口呼「大哥」,被徐晃嚴辭了一番。

關羽受不住

激準備猛攻於是動搖了原來的兵力部署。

而徐晃趁機裝作要截其後路之態,關羽果然上當,馬上燒掉軍營,向後退卻,在圍頭、四冢等地紮下新營。

徐晃趁勝收復了偃城。

接著,徐晃又假裝進攻圍頭,但卻偷襲四冢。

關羽一看不妙,匆忙親率五千兵來救,結果被徐晃打得大敗,退入營中,想用鹿砦重壘抵擋敵軍,卻被徐晃趁勝破其鹿砦十重,荊州軍跳入沔水而死的,被斬獲的,數量驚人。

後來曹操仔細傾聽了戰況報告,誇獎徐晃說:「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逕入敵圍者也……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這就是「長驅直入」這個成語的來源。

真相十二:麥城之死

關羽被打敗以後,準備提師再戰。

結果呂蒙白衣渡江,占領江陵,斷了他的後路。

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軍團團包圍。

他假裝表示準備投降,而趁黑夜偷偷逃走,被識破而遭擒,最終被害。

關羽是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三國人物了,每當提起他,都有許多英雄故事從我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然而為什麼關羽會受到大家的歡迎呢?這說來話長.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關羽的「溫酒斬華雄」 這一段,講的是什麼就不用我說了,大家都很清楚,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萬一這件事不是真的呢?確實,這並不是真事,但華雄卻有其人,但不是被關羽所殺,這斬華雄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請繼續聽。

關羽還因一件事而受大家崇敬,那就是「千里走單騎」,從許昌之河北冀州,2000多里,體現了關羽的勇猛與忠義。

事實是殘酷的,這也是《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其實並沒有此事,因為如果從許昌到冀州最近的路不過幾百里,而小說中的關羽卻莫名其妙地到了洛陽,再橫向奔向白馬,過黃河,至冀州,總共兩千多里。

但據《三國志》記載,劉備當時並不在冀州,而是在許昌附近的隱強(地名),從許昌至隱強,騎馬也不過半日,關羽卻行了兩千多里,實在令人費解。

還有,著名的「三英戰呂布」也是虛構的。

後來,劉備軍攻下四川蜀地,建立蜀國,關羽奉諸葛亮之命鎮守荊州,荊州的戰略意義不用多說,只用「非常重要」四個字形容即可。

再後來關羽率軍攻打襄陽、樊城,在《三國演義》中曾「水淹七軍」大敗曹軍于禁、龐德,形成第一次巨大的勝利。

而據《三國志·關羽傳》、《三國志·于禁傳》、《三國志·龐德傳》都有記載,此次勝利是因為天降大雨,曹軍防備不及,於是大敗,並非關羽所為。

陳壽所著《三國志》中《關羽傳》總字數不過900多字,對於關羽失荊州的這幾次戰役有詳細的記載,對於關羽的評價,他首先肯定,關羽能敵萬人,是勇猛的武將,性格剛毅,但同時也很自負。

在劉備進攻劉璋期間,收服了猛將馬超,關羽聽說後,急忙寫信給諸葛亮要求與馬超進行比武,諸葛亮了解關羽的性格,寫了一封讚揚關羽的信使關羽打消了比武的念頭。

從這就可以看出關羽性格中自負的一面。

失荊州的戰役在《三國演義》叫做「大意失荊州」,但真的是大意丟失荊州的嗎?關羽「水淹七軍」後,東吳陸遜曾給關羽寫過兩封讚揚的信,在信中,陸遜大加讚揚關羽的勇猛和作戰有方,使關羽相信代替呂蒙的陸遜是沒有什麼能耐的,使關羽放鬆了與東吳沿岸的防守,更加投入進攻中。

後來兵敗,被東吳俘虜,被斬。

陳壽認為關羽缺乏軍事能力,、失敗是註定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不同的關羽

在大家的印象中,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字雲長)不但是是一員衝鋒陷陣的猛將,同時也是一個忠義雙全的義士。在三國演義的敘述中,關羽對待自己的結義大哥劉備(字玄德)忠心不二,就拿忠義來說:在劉備兵敗後,關...

正看歷史,為何羅貫中要這麼寫三國?

在歷史領域中,三國一直是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拿《三國演義》當正史討論的也不在少數,演義的故事之傳神,已深入人心,在人們的印象中,呂布就是以一當千的猛人,關羽就是一把大刀能砍天下的神將,張...

《三國演義》中幾個比較典型的張冠李戴的錯誤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許多人都對其耳熟能詳,對其中的典故也都能如數家珍的列出來,但是演義畢竟屬於小說,許多情節都是為了劇情需要而編造的,更有一些移花接木,張冠李戴的情節。筆者本次...

關羽、關公與關公文化‖許昌

日前,在「曹魏文化大講堂」暨區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擴大)會議上,許昌學院教授馬寶記應邀作了題為《關羽、關公與關公文化》的專題報告。報告會上,馬寶記分別從「歷史上的關羽」「走向神壇的關羽」「關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