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關羽被殺害劉備痛苦暈倒,張飛被殺害劉備卻不置可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各位網友可能都知道桃園三結義這個典故,在中國古代三國時期,劉關張的兄弟義氣歷來被人們所稱道,那麼為何關羽和張飛被殺害的時候,劉備的表現會出現那麼大的反差呢?今天兜風哥就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最近在網絡上,發現研究《三國演義》的網友非常多,本身三國那個群雄並起的時代,令很多人熱血沸騰,不僅僅我們中國,旁邊的倭奴也是一樣,那麼在《三國演義》之中,發現一個問題:為何關羽被東吳殺害以後,劉備當即暈倒,而且大呼二弟去矣,甚至不顧勸阻,大興兵家征伐。

而張飛被部將殺死,卻只是表示遺憾,嘆了口氣,說:飛死矣。

一、關於關羽

聽到關羽,包括民間很多的關二爺崇拜,都是作為神一樣的義氣神來崇拜。

不僅是因為他忠義無雙。

而他溫酒斬華雄和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也家喻戶曉。

然而關羽死就死在一個「驕」字之上。

他不僅看不起老將黃忠,聲稱「不與老兵同列」。

他看不起吳主孫權,對孫權為子求婚,不僅不允,而且還加以侮辱,竟然說:「吾虎女焉能配汝犬子!」他看不起同僚糜芳、士林,聲稱要同他們算帳。

他更看不起東吳年輕將領陸遜,呼之為:「小兒」,甚至軍師諸葛亮,也不在他的話下,開始不服,牢騷怪話,後來諸葛亮露了幾手,他才不得不服。

在關羽眼裡,只有一個兄長劉備,頂多還有一個義弟張飛。

因此,他的視野非常狹窄,肚量小得容不下人,最後眾叛親離,力竭身疲,不得不束手就擒。

關羽一死,孫權與劉備的蜀吳聯盟破裂,不僅張飛、劉備跟著去死,而且蜀亡之勢已不可逆轉,雖則諸葛亮力挽狂瀾,也無力回天。

由此看來,關羽一死的連鎖反應,所造成的一系列損失,是極其嚴重的。

而關羽之死,對於劉備來說到底有何意義?關羽作為兄弟,死去一方面確實劉備少了一員大將。

但是更加重要的事情就是:荊州這個兵家必爭之地——沒了。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多次就強調了荊州的重要性: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可以說,荊州之失——劉備匡扶漢室,大展宏圖的最大計劃全盤崩潰,後來諸葛亮只能從祁連山出兵就是這個原因。

二、關於張飛

張飛本是勇武之人,和劉備在一起,最多只能算為一員虎將,其實不能擔任帥才。

多次醉酒誤事,而且給劉備多次帶來了麻煩,動不動就打罵士兵和部下,其實人心早已失去。

給了自己部下范疆和張達一個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數日內打造十萬件孝袍。

這兩人本是小人,但是很忠心,但是這種面臨著生命威脅的情況下,只能鋌而走險殺死張飛,投奔吳國。

所以張飛之死,死在一個「躁」字上。

他性子急躁,稍不如意,就對部下出氣。

加上酗酒,酒後更加肆無忌憚,動輒鞭打部下,遷怒於人,好逞威風,不講道理。

終於自食其果,被部將所殺。

那麼劉備為何聽到張飛之死,為何沒有多大的悲痛只是表示嘆息呢?因為劉備和諸葛亮本身也許就不想直接報關羽之死的仇——用國之大器軍隊來報個人之私仇本身就是大忌。

新舊《三國》張飛劇照

三、歷史之教訓

關羽死於驕,張飛死於躁,都是致命傷。

所以說,戒驕戒躁,乃至理名言。

再深入一步探討,還可以認為關羽張飛都是死於自己之手。

如果關羽戒驕,張飛戒躁,縱有幾百個潘璋、馬忠、張達、范疆之流,都不是關、張的對手。

正如明代呂坤之言:「亡我者,我也;人不自亡,誰能亡自?」如此說來,殺死關羽張飛的最兇惡的敵人,正是他們自己。

頭腦中的驕與躁,正是致他們於死地的元兇。

所以,人生之中務必戒驕戒躁,方的做成大事,諸君以為然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小人物范疆、張達為什麼殺害張飛?

范疆、張達(組合)兩人同為三國時蜀張飛部將。張飛,萬人敵,於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而范公、張公面對張飛是毫無退卻之意,取飛之首級亦是手到擒來,帶著張飛的首級投奔了東吳。張飛在此二人面前...

張飛死因真相揭秘:為何張飛沒死在戰場

張飛簡介張飛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將領,張飛為河北涿州人。早年間,劉備在涿郡組織了一支反抗黃巾軍的隊伍,張飛也加入其中。隨後,張飛結識了關羽和劉備,三人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張飛得知劉備一心想要匡扶漢室...

關羽和張飛居然都是因為他死的!真不敢想像!

眾所周知的自從劉關張桃園結義以來(就算在三國志中陳壽也說了劉關張親如手足),三人就一直不離不棄,就在關雲長短暫降曹之後也成果了一段美談,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之後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占得荊州半土...

不拘小節的張飛是喝醉酒被下屬乘機殺死的?

世人通過得知張飛的故事,一半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故事,一半是通過《三國演義》的講述。在《三國演義》中,張飛是一位勇猛粗莽的將士,他不拘小節的真性情,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國時期,有很多關於張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