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被部下殺死其實不是仇殺,而是死在一手孫權策劃的謀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飛的死在《三國志》有明確記載,但記載得非常簡單。

《三國志》中分別有兩處提及張飛的死:一處是在《蜀書.先主傳》中:「(章武元年)六月,(劉備)以子永為 魯王,理為梁王。

車騎將軍張飛為其左右所害。

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 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

」這裡只是運用時序的手法,寫了張飛被害的 事實。

先說章武元年六月,劉備分別封兩個兒子劉永和劉理為魯王和梁王,同 月,張飛被手下所殺,接著說七月劉備率軍進攻東吳。

另一處在《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在這裡這件事交待得稍微詳細一 點:「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先主常戒之曰:『卿 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飛猶不悛。

先主 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

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疆殺飛,持其 首,順流而奔孫權。

陳壽用不足百字的一段話敘述了張飛的被害,並闡述了張飛被殺與其為人 處事的因果關係。

陳壽的原文大意是:關羽為人仗義,對下屬好,但看不起有勢力的人,而 張飛比較世俗,講究官階。

誰官大聽誰的,對有官位的人很給面子。

張飛對下 屬不好,不把士兵當人看,經常打罵士卒。

問題是張飛不但打罵士卒,還把打 完的士卒放在身邊任用,所以大哥劉備經常勸他:在道上混,千萬要小心,把 人打了還放在身邊,不怕哪天被記仇的人給廢了?

但張飛不聽,說在咱哥仨的一畝三分地里,誰敢動咱呀?

結果在章武元年蜀漢準備討伐孫權、復奪荊州的戰爭打響前,劉備的擔憂 變成了現實。

張飛被部下張達、范疆殺了,這二人殺了張飛後,拿著張飛的腦 袋投奔了東吳。

在陳壽的眼裡,張飛之死完全是一場仇殺性質的刑事案件,而且通過這起 刑事案件,我們還可以順便總結出一句頗有哲理的話以醒後人,那就是性格決 定命運。

張飛之死與他暴戾的性格有著直接的關係。

所以後世人們皆以陳壽《三國志》中的說法為依據,認為張飛被害是咎由 自取。

如果我們真的把張飛的死定性為偶然發生的個人恩怨事件,未免真的太傻, 太天真了。

如果我們對張飛被害時的歷史環境稍加分析,就會發現張飛的死根 本就不是單純的刑事案件,而是一起典型的政治謀殺。

我們還是先復原一下張飛死時的大背景吧!

張飛被害發生在劉備伐吳的前夜。

當時,劉備為給關羽報仇、復奪荊州, 於章武元年調集人馬,準備進攻東吳。

張飛為什麼偏偏在劉備下達總動員令後, 西川人馬開始集結,整裝待發的時候,突然被害了呢?

如果張飛真的像陳壽借劉備之口所說的那樣不恤小人,且有鞭打士卒 的癖好,那麼他恐怕早就死在部將的刀下了,應該不會活到五十多歲。

像所有人一樣』張飛也許年輕時脾氣暴躁,年老時則相對緩和許多。

年輕 時都沒有發生被部下殺害的事情,而到了五十多歲卻發生了,這難免讓人覺得 有些奇怪。

當時張飛身為國家二把手,威望無以復加,頭上光環無數,卻因打 了手下而被手下砍了頭,未免太蹊蹺了。

這種說法如果成立,縱觀三國歷史,可以說再沒有人比張飛死得更窩囊的 了——只因為打了或錯打了部將,便引來了殺身之禍。

事實上,在封建社會,上級打罵士兵的事情屢見不鮮。

在民國時期舊軍隊 中,打罵士兵的風氣尚且司空見慣,何況在戰事頻繁的三國時期,然而張達、 范強卻因一時動怒,敢冒天下之大不越去刺殺張飛,我們不禁要問:他們有這 個勇氣嗎?

對事物的認識使我們常常不是從過程推斷結果,而是從結果來反推過程。

史家對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鞭撾健兒」的評價,不見得是對張飛 為人處世的評述,可能更多是根據張飛被部將所殺的事實來推斷其平生為人的。

如果歷史比我們想像中複雜的話,那張達、范強很可能只是兩個槍手而己, 他們背後應該有更隱蔽、勢力更強大的黑手。

黑手是誰呢?西方法律有這樣一條原則,就是當犯罪嫌疑人無法確定時, 犯罪結果對誰有利,誰就是犯罪嫌疑人。

張飛的死顯然不是對張達、范強有利, 而是對東吳有利。

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孫權和陸遜就是殺害張飛的始作俑者。

?

張飛之死的過程應該是這樣的:東吳奪荊州,殺關羽後,知道吳蜀戰爭已 經不可避免。

由於孫權與劉備曾經長期合作,東吳人對劉備的家底一清二楚。

知道劉備之所以能夠縱橫天下,很大程度上是仰仗關張的武功及其在軍隊中的 威望。

「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

」《三 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關羽死後,張飛 便是當時劉備手下最勇猛的戰將。

如果戰事一開,對東吳威脅最大的就是張飛。

孫權為剪除劉備的臂膀,通過收買張飛部將,採取暗殺手段殺死了張飛。

從技術層面上講,孫權收買張飛部將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當年孫劉聯合時, 劉備占據荊州,劉備起家的班底大部分是荊州人。

江東與荊州一衣帶水,而且 當時東吳已經奪回荊州,東吳與張飛的部將搭上關係並不困難。

另一方面,劉 備張飛入川後,荊州籍將士的家屬都在荊州。

呂蒙襲取荊州後,通過有效渠道 或以高官厚祿、錦繡前程遊說張達、范強,或以其家屬的人身安全相要挾,逼 迫他們殺掉張飛,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張達、范強事成之後,為了避免進一步激怒劉備,孫權對暗殺張飛的計劃 採取了極為嚴格的保密措施,張飛被害的內幕也就永遠沉積在了那片只屬於他 們的歷史岩層之中了。

有關張飛亡死,《三國演義》中的說法更是不可取的,《三國演義》中說 張飛與張達、范疆(即《三國志》中的范強)的矛盾源於張飛令他們三日內做 出三千套白盔白甲,以便出征時給關羽帶孝。

張達、范疆因為聲稱三日之內無 法做出而遭到張飛的鞭打和威脅,最後張范二人不得不殺死張飛,投奔東吳。

這種說法不足為取的理由是:劉備伐吳時距關羽被害差不多已經過去兩年,這 時已沒有穿孝服的必要了。

另外,為了避免士兵見到自己身上流血而感到恐懼, 古代一般都將盔甲塗成黑色或紅色。

久經戰陣,有豐富軍事經驗的張飛對這點 學知識應該是非常清楚的。

整個吳蜀戰局,孫權謀殺張飛只是吳蜀戰爭戰前準備工作的一部分,孫權 所做的遠不只這些。

當時,為避免西線和北線同時與劉備和曹丕開戰,東吳向 曹丕寫表稱臣,並派趙咨赴許昌展開外交攻勢,說?曹丕採取中立態度,避免 了兩面作戰的被動態勢。

反觀劉備,因為反間諜工作做得不到位,他失去了張飛這位能夠「百萬軍 中取上將首級」的悍將,同時也失去了沿長江順流直下直搗武昌、建業的勇氣。

在人員安排上,劉備只能依靠馬良、黃權、傅彤等一些二流將領,因此他在戰 術運用上顧慮重重。

因為劉備害怕被吳軍切斷歸途,被迫在長江邊上擺出了個 一字長蛇陣。

但是怕什麼來什麼,陸遜就是抓住長蛇陣兵力分散的弱點,在彝 陵的崇山峻岭中將蜀漢軍隊分割包圍了。

劉備於章武二年在彝陵戰敗,國力大損,西蜀從此再無力東顧,劉備本人 狼狽逃回蜀中,由於悔恨交加,不久病逝。

假如當時張飛不被謀害,吳蜀戰爭的結局會是怎樣呢?雖然歷史不能假設, 但我相信一定會出現一個不同的結果。

這大概就是英雄人物之於歷史的作用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代猛將張飛為何會被無名小卒殺死?

張飛,字益德,河北涿郡豪紳,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頗有膽識善於奇襲,曾擺疑兵計以20騎嚇退曹軍數千虎豹騎。後期又出奇兵前後夾擊大破曹魏五子良將張郃於宕渠。性格直爽且有謀略,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但對...

性格決定命運之劉關張三兄弟之死!

評書大師單田芳的定場詩里曾有一句是「只見桃園三結義, 哪個相交到白頭。」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義,重情重義的故事流傳至今。三人的性格也是比較鮮明的,劉備的仁義,關羽的重情義、高傲,張飛的坦率、暴躁,...

張飛被殺之謎,身邊的侍衛呢?沒人阻止刺殺?

關羽死後,張飛旦夕號泣,血淚衣襟,誰都勸不住。劉備也是及其憤怒,準備討伐東吳,劉備命張飛領軍從閬中到江州會合,當張飛正準備從閬中出發前一晚,不幸被自己帳下的部將張達和范疆殺害。我們都知道張飛乃...

張飛被殺後,他大兒子張苞為何沒有替他報仇?

說話這蜀漢真是流年不利,劉備稱帝當年,關羽被東吳擒殺;第二年,張飛被部將張達、范強殺害,割下首級,投降東吳。三兄弟,剩下老大一個。劉備報仇心切,便要伐吳。 這事,在《三國演義》里寫得那叫詳細,用...

三國小人物范疆、張達為什麼殺害張飛?

范疆、張達(組合)兩人同為三國時蜀張飛部將。張飛,萬人敵,於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而范公、張公面對張飛是毫無退卻之意,取飛之首級亦是手到擒來,帶著張飛的首級投奔了東吳。張飛在此二人面前...

張飛去世背後的蜀吳之爭

三國中張飛的死大概是最窩囊的,因為大罵士卒,結果被殺害。張飛的死在《三國志》里有明確記載,《三國志》里有兩處提及。《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章武元年,以子永為魯王,理為梁王。車騎將軍張飛為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