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張飛死時,劉備的反應為何截然不同?真相撲朔迷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的歷史流傳下來,衍生出了很多佳話,比如開頭講的「桃園三結義」,再通過後面發生的事情,讓人們對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無比稱讚。

在真實的歷史上,雖然沒有「桃園三結義」這一說,但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然而,通過觀察《三國志》卻發現,雖然劉關張三人情比金堅,但關羽和張飛死時劉備的反應,卻是截然不同。


先說關羽的死。

關羽死時,大多數人所知道的是,消息傳回成都後,劉備悲痛欲絕,痛不欲生,哭的像是一個淚人,甚至還哭暈過好幾次,哭的眼淚里都有血。

《三國志》中雖然沒有這麼記載,但卻有這麼一段後續:「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

由此可見,對於關羽的死,劉備著實是非常憤怒了,一心想著給兄弟報仇,後來甚至不惜傾全國之力去伐吳。


然後再來看下張飛的死。

張飛死時,演義中也有描述,說這劉備聽聞張飛被手下割頭,同樣也是放聲大哭,昏厥於地,並把這筆帳,再次疊加在孫權頭上。

不過,《三國志》中所描寫的,劉備聽到張飛的死訊,相比之下就很淡然了——「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之......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

』」

「噫!飛死矣。

」僅此4個字,就輕描淡寫了劉備對於張飛死訊的反應。

同樣是情同手足的兄弟,為何關羽死和張飛死,劉備的反應卻截然不同呢?


總結起來,大概有3點。

第一,關羽武藝高強,領兵有方,除了自身本領厲害之外,還把守著劉備自己的大本營,也是蜀漢的軍事重地荊州,他兵敗被殺,不僅損失了一員一等一的大將,就連辛苦經營起來的荊州,也被孫權奪了去,從戰略上來看,等於是斷了劉備的手臂,隆中對策怕是很難再實現。

而反觀張飛被殺,並未失一城一地,雖然張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總歸損失要小了許多。


第二,想當初關羽死後,劉備也總結了,說關羽之死,有一大部分的原因,要歸結於他的性格,傲氣、目中無人,才造就了他的死,並將這些話說給張飛聽,勸他不要再打罵手下軍士。

奈何張飛依舊我行我素。

只怕他的死,是在劉備意料之中的吧!


第三、劉備接連損失大將和城池,自己的小舅子糜芳、曾賜予大權的孟達,都紛紛叛變,就連自己無比器重的義子劉封,竟然都對荊州之難坐岸觀火。

在這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劉備接連遭受心理重創,也許張飛死時,他已有些麻木了吧!

當然,還有一種腹黑的說法:說這劉備,從一開始就是利用關羽、張飛。

關羽的死,給了他征戰孫權的理由,張飛死,沒有任何作用,傷心什麼?

你覺得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佳話「桃園結義」竟不是真的

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同樣我們大眾印象中的桃園結義...

性格決定命運之劉關張三兄弟之死!

評書大師單田芳的定場詩里曾有一句是「只見桃園三結義, 哪個相交到白頭。」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義,重情重義的故事流傳至今。三人的性格也是比較鮮明的,劉備的仁義,關羽的重情義、高傲,張飛的坦率、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