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三國演義》之諸葛—有智慧、會耍手段、職場高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多次讀《三國演義》中,對於諸葛亮的認識我從一個神人逐漸過渡到一個凡人的程度,在書中有許多內容我更覺得是羅貫中的意思,有時他在抬高諸葛亮,有時他也在貶低諸葛亮,在下不自量力,水煮一下我心中的神吧。

一、 諸葛亮在隆中時,自比管仲、樂毅說明他不僅有雄才偉略且有報國之心,當時徐庶在輔佐劉備,諸葛亮是一定知道的,當徐庶被曹操設計回許都見母辭別劉備後,為報答劉備知遇之恩時,到了隆中見到諸葛亮時,請求他出山輔佐劉備,當時諸葛亮有點生氣。

當時徐庶一定說明了他為什麼離開劉備,以諸葛亮的才能他一定能知道徐庶回去其母必亡,不是嗎?後來水鏡先生去劉備處聽說徐庶一事後當時就說徐母必亡,難道諸葛亮就不知道嗎?徐庶可是他的好朋友呀!《三國演義》中說徐庶、崔州平、水鏡先生、諸葛亮他們經常在一起聚會,好朋友才會這樣呀!諸葛亮為什麼這樣對待朋友呢?只有兩個原因:

1、當時諸葛先生氣暈了

2、他不希望徐庶在劉備身邊,因為他聽徐庶說過劉備的為人,他一定相信徐庶說的是真的,這也為他以後認劉備當老闆,為自己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二、 在孫劉聯合抗曹火燒赤壁時,諸葛先生派兵,先派趙雲去烏林,後派張飛葫蘆谷口,又喚糜竺、糜芳、劉封打掃戰場,最後讓劉琦回武昌拒曹,就是不派關羽出戰,為什麼呢?諸葛亮這樣作的原因是想派又不想派關羽,還要用軍令狀激關羽,這些讓人覺得不理解。

諸葛亮自己都說「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當有以報之」,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把關羽和趙雲或張飛換一下呢?即使不換諸葛亮可以派劉備與關羽同去呀?在火燒博望時諸葛亮派過劉備出戰,如果這次派劉備與關羽同去曹操還能逃的了嗎?我覺得這是諸葛亮故意放走曹操,原因有三:

1、北方初定,如曹操死了,北方會發生更多戰亂。

2、曹操如死了,三國鼎足就沒了,周瑜肯定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劉備會一統天下,那時諸葛亮就成了韓信了。

3、賣給關羽一個人情,讓關羽永遠在諸葛亮面前抬不起頭來,提升自己在軍中的地位。

三、 在劉備守荊州進西川時,當劉備提出讓諸葛亮守荊州,自己與龐統取西川時,諸葛亮並沒有反對,按理說,諸葛亮與劉備多年相互也了解,為什麼劉備這樣作呢?主要是想讓龐統建功立業能與諸葛亮的功勳相當,以後可以相互制衡,這一點諸葛亮一定明白。

對於龐統是個什麼樣的人才,諸葛亮很明白,他說過:「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學,勝亮十倍」。

魯肅也評價說:「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方稱其才」。

這些是對一個文官治理地方水平的評價,與軍事才能沒有任何關係。

如果這樣,龐統是不是留下來守衛治理荊州更合適呢!可諸葛亮並沒有反對,原因有三:

1、讓龐統知道一下當初諸葛亮是如何艱辛的走到現在的。

2、讓劉備真正了解龐統具有那方面的才華。

3、戰爭是殘酷的,龐統隨時都可能犧牲。

四、 劉備稱帝後,為給關羽報仇起兵伐吳,因諸葛亮與眾官員不贊成,造成了君臣不和,此時,劉備自覺羽翼豐滿用不著諸葛亮了,所以稱帝後首次出征就不再用諸葛亮了,當時諸葛亮並沒有堅持相隨,他很清楚,如果他不跟隨劉備,劉備一定會失敗,結果很清楚,經過託孤,諸葛亮終於達到了權力了頂峰,這也就註定了他以後的命運,能力越大擔當越大,勞累致死方休。

縱觀《三國演義》,在蜀一方似乎人才輩出,像諸葛、馬良、蔣琬、費禕、馬謖、龐統、廖立、法正等,武將自不必說了。

可這些文人那個能比的過諸葛亮,為什麼呢?不只是諸葛亮太強大了吧,難道就沒有別的原因了嗎?

而魏國呢,曹操不必說,還有大將之才::張遼、曹仁、樂進、鍾會、鄧艾;智將:徐晃、夏侯淵、張郃、李典;勇將:典韋、許諸、夏侯敦。

其餘大將有名的不下百人。

絕對天才級謀士::司馬懿、賈詡、,郭嘉、荀攸、荀彧,據說為曹操設謀的能報上名的人有一百二十多人之眾,為什麼能人都到曹操一方去了呢?

吳國的人材: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張昭、孫堅、孫策、程普、黃蓋、甘寧、凌統、韓當、周泰、丁奉、徐盛等,諸葛亮的隆中對的部分內容,甘寧和魯肅早都提出過的,能不是人材嗎?

綜上所述,是不是說諸葛亮是個嫉賢妒能、排出異已、耍陰謀詭機的小人呢?那你就完全錯了,這全是作者羅貫中的意思,《三國演義》只是虛構的小說。

作者一方面在神化諸葛亮,例如:借東風、觀天象、八卦陣、等,以致於魯迅都說,「然狀諸葛之智近於妖」,為什麼作者這樣寫諸葛亮呢?當時羅貫中是個自覺懷才不遇的人,他痛恨當時的時局,,曾輔佐張士誠,後朱元璋得天下,但他仍想借諸葛之名正其心成為一個能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的匡世獨人,如果我們了解了這一點,你也就不奇怪他為什麼這麼寫諸葛亮了。

以上只是我的淺見,可與大家共議之。

真實的諸葛亮是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既沒有徐庶訪諸葛,也沒有華容道派兵,諸如草船借箭等全是虛構的而矣,從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就看出了諸葛先生的為人,他一直是我心中的偉人,一個忠心愛國、不求私利、恩怨分明之治國能人。

誠如《三國志》中的評價: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鍊,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姜子牙轉世孫斌再轉諸葛亮 再轉世劉伯溫……

姜子牙、孫臏、諸葛亮、劉伯溫代代相傳 姜子牙根骨不好,轉世重修為孫臏,結果又被師弟搞斷了腿,一輩子坐輪椅,形象不佳,再轉世重修為諸葛亮,所以諸葛亮愛坐輪椅(前世的習慣),又為劉備所累 火燒藤甲軍...

三國傳說之「諸葛亮三試劉備終出山」

人們都知道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故事,其實,諸葛亮出山之前還試過劉備三次哩!徐庶走馬薦諸葛以後,怕諸葛亮不肯出山輔佐劉備,專程繞道隆中對諸葛亮說:「劉備是當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寬厚仁義,又禮賢下士,只...

三國竟是他下的一盤棋!他是誰?

今天就先來扒一扒三國大隱士司馬徽和他的朋友圈。當今社會局勢比起春秋戰國與三國來說,簡直就是毛毛雨。要想預判東方巨龍的崛起與騰飛,必定要把握歷史的脈搏。我們相信:大道至簡,殊途同歸,歷史總是有驚人...

司馬徽教出臥龍,鳳雛,為何不出山?

1.水鏡先生,原名司馬徽,字德操,河南禹州。東漢末年名士,精通奇門遁甲,兵法,會觀天象,是中國道教的代表人物。他為人清雅,學識淵博,有伯樂之眼,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從而受到了世人的敬仰。

盤點三國:造成龐統英年早逝的三大性格弱點

龐統,字士元,荊州襄陽人。略知《三國》者,自然知道此人,所謂「臥龍鳳雛」,臥龍是諸葛孔明,鳳雛就是龐統。世外高人水鏡先生曾言: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龐士元之才可窺。當然,你也應該知道,...

為什麼三國演義中的龐統身死落鳳坡呢?

水鏡先生曾經說過:「鳳雛、臥龍,得一,可安天下。」毋庸置疑的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龐統的才能有著非常高的評價,是個不可多得的謀士,連諸葛亮都說才能勝我十倍,雖然諸葛亮這裡有謙虛的成分,但仍然...

三國演義中徐庶為何能夠與關羽張飛相處融洽

在《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成就千古君臣佳話。可是,在諸葛亮出山之初,和同事關係並不好,尤其是和集團其他中層管理人員關係並不和睦,代表人物就是張飛和關羽。關羽是暗裡較勁,張飛是公開挑...

盤點「小學生讀物」《三國演義》之紅黑榜

以前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在哥小學生時代會那麼痴迷《三國演義》的故事,而漸漸長大後卻對它嗤之以鼻?後來哥終於明白了,因為三國演義裡邊的故事本來就只適合小學生智商的人。。。哥這樣說絕不是要黑誰,而是哥...

徒弟大智近妖半神仙,師傅如何,細說水鏡先生

《三國演義》中有諸多個性鮮明的人物,由於作者的偏向性,蜀國的人物筆墨最多,個性最鮮明,在蜀國各個人物中,又數諸葛亮最為出彩。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六出祁山,七擒七縱,簡直就是智慧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