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終始說」與中國歷代王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德終始說是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一種歷史觀點,鄒衍認為各個朝代以土、木、金、火、水五德的順序交替控制,周而復始,鄒衍認為「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這種學說來源於五行學說,極大的影響了後世王朝。

五行相生相剋

按照鄒衍的說法,黃帝屬土,木克土,所以接替的大禹是木德,金克木,所以接替夏的是商湯,火克金,所以接替商的是周,這樣後朝克前朝,叫做五行相勝。

五德代表的顏色也不相同,戰國時秦始皇掃滅群雄,統一天下,全面接受鄒衍說,自稱以水德君臨天下。

由於黑色屬於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

秦人也喜歡黑色,衣著服飾甚至朝堂廟宇都是以黑色為基調。

秦尚黑

漢高祖劉邦時,張蒼認為秦國祚太短且暴虐無道、不屬於正統朝代,應該由漢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漢朝之正朔也為水德。

漢武帝時,認為秦屬於正統朝代,又改漢正朔為土德(因土克水)。

王莽建立新朝,採用劉向劉歆父子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

因此漢朝又常稱炎漢、炎劉。

這時,五行運行法由五行相勝說,變成了五行相生說。

估計是相勝說給人印象主張以武力推翻前王朝,顯得過於暴力了吧。

相生說認為五行彼此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相生,往復循環。

相生說認為,失德者應讓位於有德者新受天命。

由於相生說滿足禪讓理論要求,因此從王莽利用相生說、以受讓形式實際篡奪漢朝起,歷次改朝換代都用相生說。

在王莽篡漢之前,一般採用五行相剋說。

交替順序為:

黃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秦代尚黑,以十月為正)→漢(漢高祖時水、漢武帝時土,尚黃服)

王莽篡漢後為了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採用了劉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說,並修改漢朝以前諸朝代的德性,交替順序為:

黃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漢(火)→曹魏(水)→北周(木)→隋(火)→唐(土)→後梁、後晉(金)→後漢(水)→後周(木)→宋(火)→金(土)

一直到元代皆採用五行相生說,自元之後,又變為相剋說,元(金)→明(火)→清(水)。

後來另有一說,若是禪讓、逼禪等和平傳位則是相生,戰爭、造反、自立而成則是相剋。

五行代表的顏色

其實,無論是哪種學說,都是古人對歷史規律的一陣摸索方式,現在看來也挺有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王朝另一種意義上的輪迴

無論是中西方,政權都講究正統性, 西方講究的是「君權神授」,中國講究的「受命於天」,在這樣的基礎上,中國才獨有了「德性」的說法。德性就是道德的屬性,這是先秦時期的思想家鄒衍的說法,這位「談天衍」...

蒼天當死,黃天當立,張角這話說錯了

我們中國古代,有一個思想,天上為五帝,應當輪流來管理人間。所以人間的皇帝,就是五帝的兒子,也就是天子。所以想當皇帝的人,就要給自己一個合法性的天理學說,這就是所謂的「五德始終」。

鳳凰FM | 赤焰軍號與大梁火德

赤焰軍號與大梁火德「且待赤焰歸,整軍再從頭,守我山河家國依舊。」《琅琊榜》劇中的赤焰軍,久經沙場,鐵骨錚錚。正是赤焰七萬將士的浴血奮戰,才保得梁帝龍椅的安穩,才換來大梁北境的安寧。而仔細探究,就...

漢朝為什麼會叫炎漢、炎劉

一提到漢朝,我們常常會想到「炎漢」「炎劉」等詞,比如《三國演義》第八十回標題就是「曹丕廢帝篡炎劉」,是說魏文帝曹丕把漢獻帝劉協趕下了皇位,自己登上皇位建立了魏,終結了劉漢王朝。炎,其實就是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