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敗亡,究竟是誰的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魏蜀吳三國的最終形成其實是在一個非常短的過程中完成的。
僅僅14年。
208年 曹操敗於赤壁,使曹操的統一計劃在短期內不可能完成 。
209年 劉備平定荊州,使劉備第一次有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 。
214年 劉備平定益州,完成了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的基本藍圖 。
215年 曹操平定漢中,再次掌握了大一統的主動權 。
219年 5月劉備占領漢中、8月關羽北伐,奪取主動權 。
10月孫權集團占領荊州,關羽北伐失敗 。
222年 劉備敗於夷陵,三國版圖基本定型 。
從蜀漢方面的角度看,208年11月至219年8月的這十一年裡幾乎完全按照隆中對的計劃實施,似乎勝利在望了。
綜合歷史的角度來看,蜀漢集團也在219年8月關羽北伐的同時,達到了巔峰狀態。
可是僅僅兩個月後,隨著關羽的敗亡,隆中對的東西夾擊、兩翼包抄曹魏集團的計劃,不得不宣布破產了。
從曹魏方面的角度看,奪取荊州、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勢力達到巔峰狀態,似乎統一在望的時候,卻遭到了巨大的打擊。
但這打擊並不是致命的。
平定漢中張魯勢力之後,曹操面對剛剛平定益州的劉備勢力,竟然沒有「既得隴 復望蜀」的意願,再一次失去了大一統的良機。
而這一次是致命的,他再也沒有機會完成大一統的夢想了。
從孫吳方面的角度看,歷史幾乎是按照他們的設想進行的。
連劉抗曹,赤壁之戰他們打敗了如日中天的曹操。
連曹抗劉,占領荊州他們剪斷了蜀漢兩翼齊飛夢想的一隻翅膀。
他們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讓力量對比失去平衡的天平恢復原態。
作為世家大族構成的利益集團,沒有大一統或匡扶漢室理想的孫吳集團,恰恰是三國鼎立的造就者。
蜀漢的敗亡的責任者
關羽,作為劉備集團的荊州留守,關羽要為蜀漢的敗亡負一份責任。
他沒有貫徹連吳抗曹的基本方針,使孫劉聯盟的關係惡化,是他失敗的主因。
他的失敗所造成的結果不僅僅是一次北伐失敗、不僅僅是損失了多少人馬、不僅僅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是失去了匡扶漢室的一隻翅膀——荊州。
劉備,作為中興漢室的靈魂人物,劉備要為蜀漢的敗亡負很大一份責任。
夷陵之戰的失利的意義不在荊州徹底淪陷,而是有生力量的毀滅性打擊和新興蜀漢政權的滅頂之災。
不過,我想劉備並不僅僅是想替關羽報仇才興兵東征的。
他面對舉國上下的反對,更深一層的理由是不想放棄隆中對中兩翼包抄的既定戰略。
他的失策不在決意東征,而是東征失敗導致的人員和物質損失。
他讓失去了一隻翅膀的蜀漢,又失去了一隻利爪。
諸葛亮,作為蜀漢政權的精神支柱,諸葛亮要為蜀漢的敗亡負相當一部分責任。
他最明白荊州對於匡扶漢室的意義,但他沒有為劉備的東征提供過有效的幫助。
誠然東征之敗責在劉備,但作為隆中對的策劃者,諸葛亮忽視了劉備對於隆中對的執著。
東征失敗的結果造成了匡復中原的計劃只能從西面完成的窘境。
六出祁山的無終而果不能完全埋怨諸葛亮,但姜維的九伐中原正是他的既定計劃的延續,諸葛亮接近完美的做法給他的後繼者留下的自由思考的空間太小了。
姜維,作為後諸葛亮時代的領軍人物,姜維要為蜀漢的敗亡負一部分責任。
在政治經濟形勢惡化的情況下,他還不停的北伐,使蜀漢的國力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削弱。
對偉大前任的忠實追隨使他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想像能力。
可以找無數個理由為他辯護,但蜀漢亡於他的時代是不可更改的事實。
劉備的夢想始終都是想要效仿漢高祖劉邦大一統的方式,即以巴蜀、漢中為根據地,先奪關中,再圖中原,而後剪滅其他割據勢力。
至少在關羽北伐之前,他還比劉邦多一塊籌碼——荊州。
即使在他失去荊州之後,他還擁有巴蜀、漢中,似乎還有希望重演一遍漢室奠基的精彩歷史。
可是,事實是他已經失去了那個「勢」。
他面對的是一個統一的北方,他面對的是一個經過休養生息人民生活安定的北方,他面對的是一個「不拘一格降人才」世家大族遭受打擊的北方,他面對的不是英勇無敵的戰術專家項羽而是文韜武略的戰略高手曹操。
這就是劉邦和劉備所面對的不同的「勢」。
劉備可以讓曹操在漢中蒙羞,但他僅僅只能做到讓曹操在漢中蒙羞,因為他沒有那個「勢」。
就像關羽北伐威震神州時司馬懿分析的那樣,孫吳集團是不會坐視蜀漢壯大的。
對曹魏來說荊州在誰手裡都不重要,關鍵是它不在劉備的手裡。
孫吳集團奪取荊州不是突發事件,而是早有預謀的,因為折掉蜀漢的一隻翅膀對大家都好。
在這個「勢」的面前,匡扶漢室的偉大理想成為了犧牲品。
當一批批地漢室公卿成為曹操的刀下亡魂時,當荀彧、孔融等清流派絆腳石被曹操毫不留情的踢開時,當北方寒族子弟為「唯才是舉」的口號歡呼時,當北方百姓沐浴在屯田制的春光下時,劉備集團不得不跟那個「勢」說再見了。
再後來,當諸葛亮、姜維一次次不懈的北伐時,伴隨著的是響應的聲音不斷的弱小。
因為時間讓北方人忘記了那個漢帝國,讓北方人忘記了世界上還有一個中興漢室的偉大理想,更重要的是讓北方人把完成大一統的「勢」當成了中原王朝的責任。
誰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把蜀漢敗亡的罪名安插在關羽、劉備、諸葛亮、姜維,甚至劉禪、黃皓的身上都是不公平的。
當然,他們都是要負一定責任的。
可究竟應該是誰呢?應該是那個「勢」吧,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可它總是主宰著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
當人們擁有了更好,甚至是一樣好的新東西,除了「清流派」,誰還會去想著原來那箇舊的呢?
這就是歷史的周期律,在歷史的長河中三百年又怎樣,三十年又怎樣?在周而復始的歷史長河中,蜀漢君臣的不懈努力已經是百世流芳了,夫復何求?至於劉禪、黃皓之輩,他們又有什麼資格為蜀漢的敗亡買單?
劉備能成霸業,多虧此人的高明戰略,諸葛亮的方案根本不行
熟知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上《隆中對》戰略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認為劉備後來的霸業,就是用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方略。諸葛亮給劉備規劃的宏圖大業是:
三國謀士系列之十八:決定蜀漢命運之際,諸葛亮卻一言不發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就在荊州丟失之後不久,東三郡地區也傳來噩耗:東三郡守將孟達與劉備劉封之間發生內訌。孟達在與劉封的爭鬥中失敗,唯恐自己被劉備降罪,帶領自己的部下投降了曹魏。並在之後不...
盤點三國中十大死不瞑目的人物
第十:漢獻帝 漢少帝時,宦官專政,大將軍何進為了奪權,不聽曹操勸告,召西涼軍進京誅殺宦官,因此導致了天下大亂,西涼軍閥董卓進京後,廢除少帝,擁漢獻帝劉協即位,董卓自封相國,穢亂宮廷,專權欺主,後...
諸葛亮做了16年軍師,到底幫劉備做了什麼,劉備要託孤、讓位
蜀漢皇帝劉備夷陵慘敗,逃到白帝城,病重,命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安排託孤事宜。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定國家,成就大業。我的兒子值得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無才,你就取代他...
五虎上將中,他的本事最大,讓他去守荊州,絕不會上演關羽的悲劇
劉備創業初期,慘澹經營,連戰連敗。別說稱王稱霸,就連找塊根據地都難,整天寄人籬下,東躲西藏,讓曹操追的滿街跑,前途一片茫然。直到他見到諸葛亮,二人隆中晤對,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瞭然於胸,給他的帝業生...
為什麼現在有人不喜歡諸葛亮?
諸葛亮是武廟十哲,在三國戰無不勝,堪稱智慧的化身,一代戰神。然而在現代社會卻有一部分人認為諸葛亮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一種失敗的做法,諸葛亮的失敗早在他出山輔助劉備前的那篇千古名文《隆中對》中...
劉備此生最不信任的人是誰?有三個證據指向這個人!
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劉備這一生是占了所謂的「人和」。三刻理解的人和就是得人心,無數人來支持劉備,所以劉備才可以從一個賣鞋子的小商販成為了蜀漢的開國皇帝。而劉備也是一個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人,...
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執意伐吳,只因諸葛亮沒明白他的真實意圖
劉備伐吳,在演義中被稱為是為兄弟復仇,不惜傾國之力,最後搭上了性命也要做的一種壯舉。其實,這是劉備謀劃近兩年的策略,只是結局很慘。為什麼這樣說,且看看劉備伐吳時都發生了哪些事情。219年,即建安...
三國蜀漢政權,中國歷史上閃耀的流星
三國,中國歷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從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再到三分歸一,無數英雄在亂世中崛起,也在這個亂世中消逝。 蜀漢政權是三國中成立最晚的政權。劉備的戎馬生涯前二十年幾乎屬於顛沛流離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