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臨死時為何薦朱然而不薦功勞更大的陸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據史記載,虎威將軍呂蒙病篤。
權問曰:「卿如不起,誰可代者?」蒙對曰:「朱然膽守有餘,愚以為可任。
」蒙卒,權假然節,鎮江陵。
觀此,我心裡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呂蒙不推薦陸遜呢?是朱然更有潛質?是陸遜之才不及朱然?是出於朱然與孫權有發小之誼的考慮?還是另有隱情?另外,呂蒙去世前不久,荊州之戰前,為什麼讓陸遜代自己督陸口,而不用朱然呢?是朱然名氣大,不符合「未有遠名」的考慮嗎?而既然在荊州之戰中已經選擇陸遜做自己得主要助手,又為何在荊州之戰不久之後臨終之前又舉薦朱然代己,而不是陸遜呢?是陸遜在荊州之戰中表現不出色嗎?還是朱然表現的更出色?又,既然「蒙卒,權假然節」。
朱然代替呂蒙為東吳主將的地位已順理成章了,為何在不久後的夷陵大戰前孫權又臨時啟用陸遜為總指揮,而不是順理成章的朱然呢?
首先,朱然比陸遜更有潛質更有才嗎?這似乎不成立,雖然二人都是討平山嶽起家,但朱然並不比陸遜做的更多,反而似乎陸遜比朱然作的更好一些。
至於,是出於朱然與孫權有發小之誼的考慮。
這似乎還說的過去,但也不盡合理,朱然與孫權是髮小,陸遜還是孫權的侄女婿呢。
荊州之戰前呂蒙不用朱然代自己守陸口,是因為朱然的名氣大嗎?既然朱`陸二人這之前作的工作都差不多,怎麼可能朱然比陸遜名氣大?陸遜在荊州之戰中表現不出色嗎?這似乎更不合理,且不說前期陸遜的「示弱驕敵」之術使得多漂亮。
就是在戰鬥中,陸遜以偏師深入,破敵數城,斬俘數萬,成功阻敵歸路的戰績也比呂蒙的主力部隊以勸降為主的戰績來得困難的多。
而朱然在此戰中不過是和潘章一起率5000精兵,追斬如喪家之犬的關氏父子而已。
而且,他們擅作主張殺死關羽的做法,恐怕是有疑問的。
那麼,既然陸遜並未出現什麼失誤,而朱然也並未表現出更高明的地方,呂蒙為何不舉薦功勞更大的陸遜,而是提拔朱然呢。
通過上邊分析,我們將不得不得出一個雖然不願接受,但卻最能講的通的結論;呂蒙在陸口重用陸遜,是因為在當時呂蒙需要一個能幫助自己實現宏圖大業得人才,他只能惟才是舉,不會有其他的想法。
而臨終前呂蒙在挑選接班人時,卻不願讓一個有可能超越自己,掩蓋自己光輝得人來代替自己。
於是就選擇了和自己最想像,才能看來也難以超越自己的朱然來代替自己。
而孫權呢,在當時形勢相對平靜的時候,用誰不是用,朱然也不錯,還不用駁呂蒙的面子,當然也就順水推舟「假節朱然」了。
可是一旦到了蜀漢大軍壓境,形式危機重重之時,孫權就不得不慎重考慮,優中選優了。
至於呂蒙的面子問題早就拋到九宵雲外了。
最後,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荊州之戰後,陸遜並沒有因為朱然凌駕於自己之上而表現出不滿。
夷陵之戰前朱然也沒有因為陸遜「搶班奪權」而心懷怨氣。
他們都表現的兢兢業業,忍辱負重。
可見他們都是胸懷坦蕩的君子。
三國諸葛亮的八卦陣是怎麼被陸遜破掉的?
黃承彥是諸葛亮的岳父,當蜀漢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而歸的時候,陸遜進入了諸葛亮早先做好的埋伏圈,八陣圖中,原本陸遜必定死於八陣圖,可是黃承彥卻出面救了陸遜。
作為岳父的黃承彥,為何要救自己女婿的死對頭呢?
《三國演義》中有一處文字頗耐人尋味。
小說八十四回名為《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 ,在劉備兵敗之後,陸遜去追,追到江邊,看到幾堆亂石,可亂石中卻隱隱有殺氣流露。
陸遜大疑,尋訪當地百姓詢問,說是諸葛亮在入川之時,曾經在此地布陣,因此陣中經常有雲起湧出。
陸遜到山頂觀看之後料定無事,以為不過是惑人之術,便率軍進入陣中。
可不料剛進入就飛沙走石,狂風大作,急忙退兵,卻找不到歸路。
此時有一老者出現,將陸遜帶出險地。
此老如此講述:「老夫乃諸葛孔明之岳父黃承彥也。
昔小婿入川之時,於此布下石陣,名八陣圖。
臨去之時,曾分付老夫道:後有東吳大將迷於陣中,莫要引他出來。
老夫適於山岩之上,見將軍從死門而入,料想不識此陣,必為所迷。
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將軍陷沒於此,故特自生門引出也。
」
此段文字有多處不可解。
我們看看諸葛亮為何要布下八陣圖。
布下八陣圖的時間還是在幾年之前,當時劉備假借平定張魯的名義入川,之後諸葛亮偕同趙雲、張飛等人同去川蜀,將荊州留給了關羽。
而在經過夔關之時,沿江設下此陣。
陣法有一個很大的局限,不能隨便移動,因此最大的功用是用來防守。
諸葛亮就是擔心一旦荊州有事,可以用八陣圖阻擋敵軍,而此時劉備戰敗,陸遜率軍追擊,正是八陣圖發揮作用的時刻。
黃承彥棄殺敵最好時機而不用,此一不可解。
莫非是事前諸葛亮改變主意,指示黃承彥如此?馬良曾經問諸葛亮,一旦劉備戰敗,成都將如何面對。
諸葛亮說,陸遜必定不敢來追。
馬良問原因,諸葛亮說,當年入川的時候,就在魚腹浦埋伏下十萬雄兵。
馬良說自己來往魚腹浦多次,根本沒有見到一兵一卒。
諸葛亮說,不用多慮,以後自然就明白了。
從此段文字可以看出,諸葛亮根本沒有改變當初的決定,是非常希望以八陣圖來大敗吳軍的。
黃承彥棄諸葛亮殷切囑託於不顧,此二不可解。
那是否黃承彥此人昏聵,諸葛亮所託非人?不是。
黃承彥本是荊州名士,和龐德公是至交好友,和司馬徽等人也交情匪淺,崔州平、徐庶等人都對黃承彥非常敬仰,可以說德高望重,加上是諸葛亮岳父,正是託付大事的上佳人選。
而且,從黃承彥出場詩《梁甫吟》中,也可以看出此人超脫名利,目光如炬,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以黃承彥之德,以岳父之尊,竟然做出如此昏聵悖亂之事,此三不可解。
那為何黃承彥如此呢?我們細細品味黃承彥的話語和當時天下之局勢,自然可以了解其中三昧。
黃承彥在和陸遜的對答中明確的說出了自己救出陸遜的原因:「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將軍陷沒於此,故特自生門引出也。
」可事實並非那麼簡單。
黃承彥真正的目的是拯救蜀漢,拯救他的女婿諸葛亮。
在劉備夾江七百里下寨的消息傳到了成都之時,諸葛亮大驚,說在地勢低下之處紮營,是兵家大忌,加上連營七百里,前後如何傳遞號令。
何況天氣炎熱,草木乾燥,一旦對方用火攻,如何來解救。
諸葛亮不禁悲嘆:「漢朝氣數休矣!」了解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劉備攻吳之前,蜀漢擁有川蜀和荊州,且大勝曹操,取得了攻取天下的優勢。
而夷陵兵敗之後,蜀國精銳盡喪,民眾怨言大起,加上荊州失去,從此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可能。
諸葛亮的悲嘆,正是源自於此。
而北方的曹丕,在了解到劉備下寨布局之後,以為:「陸遜若勝,必盡舉吳兵去取西川;吳兵遠去,國中空虛,朕虛托以兵助戰,令三路一齊進兵,東吳唾手可取也。
」曹丕雖然才智不及曹操,然奸詐如出一轍。
而這一點,黃承彥當然也會知道。
黃承彥家在荊州是世家大族,在劉表之時,劉表後妻蔡氏,是黃承彥的妻妹,黃承彥自己也在荊州士林有崇高的威望。
赤壁之戰之後,荊州歸於劉備,作為軍師諸葛亮的岳父自然同樣為朝野敬重。
劉備攻吳,節節勝利,當時的荊州,大部分依然是蜀漢掌握,黃承彥雖然號稱歸隱,想必對軍前局勢也瞭若指掌。
曹丕都能準確的做出判斷,作為一位有非常遠見的智者,黃承彥當然也能夠準確判斷天下局勢。
於是,東吳軍隊進攻蜀漢,進軍八陣圖,勢必大敗,主將陸遜甚至可能身亡於其中。
這對於蜀漢是好事,但更是壞事。
當東吳的主力部隊在八陣圖中消耗,甚至主將死去之後,面對強大的魏國部隊,吳國勢必土崩瓦解。
而一旦失去了強援,此時的蜀漢無力獨自對抗曹魏,不久就會被擁有中原和江東的曹魏迅速消滅,天下一統歸於曹魏。
這是黃承彥不願意看到的。
於是,黃承彥在沒有得到諸葛亮的指示下,把陸遜帶出了八陣圖,保存了東吳的主力。
而陸遜在得知魏國大軍來犯,也立刻回軍抵禦,蜀漢得以喘息。
既然,黃承彥知道救出陸遜對於蜀漢是如此重要,為什麼不說是諸葛亮的命令,而把美名歸於自己呢?還有,我們翻遍《三國演義》,在救出陸遜之後,黃承彥也再也沒有出場。
對於這樣一位有大功於蜀漢的人,劉備也好,諸葛亮也好,為什麼沒有任何表彰的跡象?因為當時劉備還活著。
在劉備出兵東吳前後,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已經非常微妙,甚至可以說有些排斥。
在以往的十多年中,劉備無論大小事都會徵求諸葛亮的意見,可此次傾國出征東吳卻沒有,甚至在出兵之後也事事獨斷專行,尤其不聽所謂丞相的意見。
於是,失去荊州,主力盡喪的蜀漢,龜縮在四川,舔舐傷口,等待時機。
到劉備在白帝城去世之後,諸葛亮不顧朝廷上下的眾多非議,堅持和東吳聯盟,並主動派使者前往東吳修好,重新建立起孫劉聯盟。
但因為是陸遜間接害死劉備,就算是東吳眾人皆可原諒,營救陸遜絕不可原諒,於是黃承彥依然沉寂了下去。
陸遜是怎麼走出諸葛亮的八卦陣的?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
三國諸葛亮的八卦陣是怎麼被陸遜破掉的?
黃承彥是諸葛亮的岳父,當蜀漢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而歸的時候,陸遜進入了諸葛亮早先做好的埋伏圈,八陣圖中,原本陸遜必定死於八陣圖,可是黃承彥卻出面救了陸遜。作為岳父的黃承彥,為何要救自己女婿的...
八陣圖中私放陸遜,黃承彥被封歷史上最坑人的岳父,這老頭竟是為了司馬懿
八陣圖是諸葛亮在劉備入川時經過夔關之時,沿江設下此陣。陣法有一個很大的局限,不能隨便移動,因此最大的功用是用來防守。諸葛亮就是擔心一旦荊州有事,可以用八陣圖阻擋敵軍。
諸葛亮設計將陸遜困在八陣圖,為何諸葛亮的岳父卻要救他一命?
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的岳父,是黃月英的父親名叫黃承彥。他本是荊州名士,他的妻子是荊州劉表後妻蔡氏的姐姐,與大名士龐德公更一直是至交好友,是當時荊州絕對的實力派人物。
陸遜火燒劉備七百里聯營,諸葛亮岳父為什麼救他出八卦陣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處情節,很是讓人費解。《三國演義》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中,陸遜火燒劉備大軍,劉備兵敗逃亡。陸遜率軍去追,一直追到江邊,看到有幾堆亂石,其中透著隱隱殺氣...
劉備討伐東吳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小貓膩,又折損了多少人才?
劉關張桃園結義是不假,劉備確實也依仗關羽張飛打下了天下。但夷陵之戰大敗,讓蜀國元氣大傷,被記載成是劉備仁義,為了給關羽報仇太過義氣用事,在我看來只是史官們為了美化這位蜀國皇帝罷了。
東吳建國路:無路可走的陸氏父子
公元221年,劉備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東吳。他喊出的口號是為關羽報仇,然而劉備的真正意圖卻也很明顯:吞併東吳,壯大實力。此時呂蒙已經去世,東吳似乎已經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這樣的東吳對劉備來說...
夷陵之戰蜀漢損兵折將,東吳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呢?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
此人是孫權同窗,大敗劉備力挫張郃,墓葬為文物瑰寶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自從公元207年曹操出兵南下開始,荊州就成了各大軍事集團廝殺的戰場。赤壁之戰、江陵之戰、荊襄之戰、夷陵之戰、伐吳之戰都是在這裡展開的。這些戰...
曾經是呂蒙主要助手的陸遜 為什麼在崗位競爭時輸給了另外一個人
三國歷史上,蜀國由盛轉衰,應該從關羽失荊州開始,丟失了軍事要地,還搭進去了大將;而隨後的夷陵之戰,更是把張飛、劉備連帶蜀國大軍也送上了黃泉路。而其中的關鍵人物,是兩個牛人,一個是白衣渡江的呂蒙,...
看看劉備打仗有多渣,讓東吳火燒連營大敗而歸,劉備僅以身免
大家都知道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劉備的死因和夷陵之戰有者很大的關係,劉備剛剛稱帝關羽就被東吳給弄死了,荊州也丟了。劉備也就東征東吳,結果還被東吳打敗了,我們看看這一戰的經過。公元219年的時候,孫權...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只是性格使然麼?
關羽在敗走麥城前,在襄樊戰役中大展神威,一戰威震華夏,逼得于禁投降,龐德身死,可以說當時若有人說關羽年事已高,不堪征戰,是沒有人相信的,然而在此之後,關羽竟然丟掉堪稱北伐決勝之地的荊州,最終造...
在國家利益與家族利益發生衝突時,諸葛亮選擇了後者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是作者詠懷諸葛武侯的作品,此詩被用在了《三國演義》里,放在東吳陸遜不聽勸阻,輕闖諸葛亮的八陣圖找不到出路,後被諸葛亮岳...
「哭神」劉玄德的最後一戰
三國史上,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稱為三國時期三大戰役的夷陵之戰均以以弱勝強成為軍事史上的典例,這三大戰役都採用了火攻,並且正是這三把火而燒出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書生妙計燒連營,先主託孤白帝城」,...
諸葛亮曾「用計」害死自己的岳父?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神人」,他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功績卓著。其中,著名詩人杜甫就曾提到: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寥寥數語,卻點出了八陣圖於諸葛亮的重要意義,八...
三國最不起眼的小人物,輕易破八陣圖,若出山,能夠改變三國歷史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56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通讀《三國演義》,最先能夠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驍勇的悍將,如溫酒斬華雄的關羽,虎嘯當陽橋的張飛,亂軍之中七進七出...
陸遜: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能哭······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夷陵大敗諸葛亮難辭其咎!
夷陵大戰,讓蜀漢政權元氣大傷,從此再也無力逐鹿中原,可以說是三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役了。可是說到這次戰敗,中興蜀漢的功臣諸葛亮,可以說是難辭其咎的。發動夷陵大戰的原因,也許是劉備的一時之氣...
劉備兵敗夷陵,除了三個原因之外,還有個關鍵之處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劉備夷陵之戰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劉備的大戰略值得商榷。劉備得知荊州被奪,關羽被殺的消息後,他一意孤行要與東吳決戰,劉備這一決定是有原因的,為關羽報仇是一方...
如果諸葛亮跟隨劉備一起伐吳,是不是會伐吳成功?
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再加上孟達投降了曹魏,可以說短短几個月內原本一片蒸蒸日上的劉備來說真是當頭一棒,不僅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而且自己幾十年的兄弟被孫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