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呂蒙主要助手的陸遜 為什麼在崗位競爭時輸給了另外一個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歷史上,蜀國由盛轉衰,應該從關羽失荊州開始,丟失了軍事要地,還搭進去了大將;而隨後的夷陵之戰,更是把張飛、劉備連帶蜀國大軍也送上了黃泉路。
而其中的關鍵人物,是兩個牛人,一個是白衣渡江的呂蒙,另一個就是被劉備鄙視為白面書生的陸遜。
兩個人都曾是東吳的軍事總指揮,呂蒙在前,陸遜在後,但是別忘了,中間曾經還有一個——朱然。
而這個朱然,就是呂蒙向孫權推薦的繼任者。
史料中記載:虎威將軍呂蒙病篤。
權問曰:「卿如不起,誰可代者?」蒙對曰:「朱然膽守有餘,愚以為可任。
」蒙卒,權假然節,鎮江陵。
為什麼呂蒙不推薦陸遜呢?是朱然更有潛質?是陸遜之才不及朱然?是出於朱然與孫權有發小之誼的考慮?還是另有隱情?另外,呂蒙去世前不久,荊州之戰前,為什麼讓陸遜代自己督陸口,而不用朱然呢?是朱然名氣大,不符合「未有遠名」的考慮嗎?而既然在荊州之戰中已經選擇陸遜做自己得主要助手,又為何在荊州之戰不久之後臨終之前又舉薦朱然代己,而不是陸遜呢?是陸遜在荊州之戰中表現不出色嗎?還是朱然表現的更出色?又,既然「蒙卒,權假然節」。
朱然代替呂蒙為東吳主將的地位已順理成章了,為何在不久後的夷陵大戰前孫權又臨時啟用陸遜為總指揮,而不是順理成章的朱然呢?
首先,朱然比陸遜更有潛質更有才嗎?這似乎不成立,雖然二人都是討平山嶽起家,但朱然並不比陸遜做的更多,反而似乎陸遜比朱然作的更好一些。
至於,是出於朱然與孫權有發小之誼的考慮。
這似乎還說的過去,但也不盡合理,朱然與孫權是髮小,陸遜還是孫權的侄女婿呢。
荊州之戰前呂蒙不用朱然代自己守陸口,是因為朱然的名氣大嗎?既然朱`陸二人這之前作的工作都差不多,怎麼可能朱然比陸遜名氣大?陸遜在荊州之戰中表現不出色嗎?這似乎更不合理,且不說前期陸遜的「示弱驕敵」之術使得多漂亮。
就是在戰鬥中,陸遜以偏師深入,破敵數城,斬俘數萬,成功阻敵歸路的戰績也比呂蒙的主力部隊以勸降為主的戰績來得困難的多。
而朱然在此戰中不過是和潘章一起率5000精兵,追斬如喪家之犬的關氏父子而已。
那麼,既然陸遜並未出現什麼失誤,而朱然也並未表現出更高明的地方,呂蒙為何不舉薦功勞更大的陸遜,而是提拔朱然呢。
通過上邊分析,我們將不得不得出一個雖然不願接受,但卻最能講的通的結論;呂蒙在陸口重用陸遜,是因為在當時呂蒙需要一個能幫助自己實現宏圖大業得人才,他只能惟才是舉,不會有其他的想法。
而臨終前呂蒙在挑選接班人時,卻不願讓一個有可能超越自己,掩蓋自己光輝得人來代替自己。
於是就選擇了和自己最想像,才能看來也難以超越自己的朱然來代替自己。
而孫權呢,在當時形勢相對平靜的時候,用誰不是用,朱然也不錯,還不用駁呂蒙的面子,當然也就順水推舟「假節朱然」了。
可是一旦到了蜀漢大軍壓境,形式危機重重之時,孫權就不得不慎重考慮,優中選優了。
至於呂蒙的面子問題早就拋到九宵雲外了。
最後,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荊州之戰後,陸遜並沒有因為朱然凌駕於自己之上而表現出不滿。
夷陵之戰前朱然也沒有因為陸遜「搶班奪權」而心懷怨氣。
他們都表現的兢兢業業,忍辱負重。
可見他們都是胸懷坦蕩的君子。
陸遜與朱然誰的能力更強,為什麼呂蒙不看好陸遜而推薦朱然?
在吳國大將呂蒙將要與世長辭的時候,作為吳國的君主,孫權很擔心自己的這位主將若是離世,那他們將如何與另外兩大軍事集團周旋,便問他,如果你一病不起的話,這吳國上下有哪位良將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呢?呂蒙...
呂蒙臨死時為何薦朱然而不薦功勞更大的陸遜?
據史記載,虎威將軍呂蒙病篤。權問曰:「卿如不起,誰可代者?」蒙對曰:「朱然膽守有餘,愚以為可任。」蒙卒,權假然節,鎮江陵。 觀此,我心裡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呂蒙不推薦陸遜呢?是朱然更有潛質?...
「哭神」劉玄德的最後一戰
三國史上,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稱為三國時期三大戰役的夷陵之戰均以以弱勝強成為軍事史上的典例,這三大戰役都採用了火攻,並且正是這三把火而燒出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書生妙計燒連營,先主託孤白帝城」,...
三國中東吳的第一功臣,不是周瑜魯肅,而是此人
熟悉《三國志》的朋友都知道,陳壽在給人物寫傳的時候,會把相似的人並傳,而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物則獨立列傳。而《三國志》所有人臣中只有兩位得享單獨成傳的殊榮,其中一人是被後世譽為智慧之神的諸葛亮,另...
朱然,東吳最容易被忽略的名將
提起東吳的名將,很多人只知道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朱然這個名字相對來說很少入人耳,《三國演義》中作者竟讓他提前二十多年殉國,然而在歷史上,他的成就卻是無人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