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為何諸葛亮會選擇一無是處的劉備做主公?列出五個理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諸侯爭霸,是中華大地歷史上最混亂的一個特殊時期,也誕生了大量各類人才,有數的武將就有關羽、張飛、呂布、馬超、趙雲、典韋、許褚、太史慈、黃忠、夏侯淵、夏侯淳等等,文也有諸葛亮、司馬懿、賈詡、荀彧、荀攸、法正、陸遜等等,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這裡就要說說,將一個即將從諸侯爭霸中出局的劉備,是如何一躍成龍,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的。

核心人物——諸葛亮。

在劉備碰到諸葛亮之前,一生顛沛流離,依附曹操,依附袁紹,依附劉表,曾經好不容易獲得一州之地(徐州),以為能在這個亂世諸侯的時代,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但是夢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還沒捂熱就被呂布奪走了,後又被曹操攻占。

到後來天下漸漸開始明朗的時候,劉備都還是只有千餘士卒,借住新野小城的落魄諸侯而已(他當時算諸侯嗎?姑且算吧)。

直到諸葛亮遇到了徐庶,勢力才漸漸得到發展,但是徐庶很快又被曹操奪走,但是徐庶臨走之際,像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有人說,從徐庶投靠劉備到劉備三顧茅廬,是一次偶然,也有人說這是必然,因為這是諸葛亮布的局。


但是不管怎麼樣,諸葛亮這位不世奇才,最終還是選擇了當時來看最弱小的劉備,這就讓人不得不懷疑,諸葛亮是不是像現在的一些玩遊戲的超級高手一般,想要挑戰,非要選擇最難最弱小的去玩(小編就這樣,不過小編往往被坑的很慘)。

但是,還是總結了一下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的五個原因:

1、劉皇叔的身份。

當時天下士人絕大多數還是有正統的這個概念的,其實曹操麾下很多文臣武將都不是曹操的下屬,而是大漢的臣子,而曹操只是代行天子之事,如荀彧就是典型。

諸葛亮有沒有這樣的忠漢情節呢?不得而知,但是即便是忠漢,也還有三條路選擇啊,第一是荊州劉表,血脈比劉備純正多了,諸葛亮當時還算是劉表的治下之民來著。

其次還有西川的劉璋,其實劉璋也不是昏庸之輩,能憑藉一已之力拿下本土勢力非常強大盤根錯雜的西川,足以證明劉璋是一代雄主了。

最後還可以北上投奔漢天子,說不能定輔佐天子脫離火坑,然後帶領一票小弟重新打回江山也猶未可知。

所以說,這有可能是一個理由,但是不是決定性的理由。

2、劉皇叔有人和

這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理由,正所謂能夠一統天下或者割據一方的勢力,天時地利人和至少要取其一,天時已被曹操所取,地利已被孫氏家族所占,劉皇叔雖然一事無成,但是不斷的顛沛流離,加上道德施與,在諸侯勢力和民間,還是有不錯的聲望的。

擁有人和就擁有廣泛的人民基礎,一個人民愛戴的主公,才能爆發強大的能量,這是自古以來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諸葛亮正好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去投奔劉備的吧。

3、諸葛亮自尊心作祟

諸葛亮出山之時年僅27歲,雖然諸葛亮家族也許比較大,雖然諸葛亮或許在荊州擁有不俗的聲望,但是這都遠遠不夠,不夠能成為一方大勢力的當家代言人。

當時曹操麾下已經有了不下於諸葛亮的荀彧、荀攸、程昱、賈詡等等,諸葛亮即便過去了,也不過是錦上添花,不可能成為類似郭嘉那樣的深受曹操信任的謀主,而且歷史上諸葛亮更多的是擅長內政,可是曹操已經有了號稱「王佐之才」的荀彧,荀彧可能在內政上,比諸葛亮更強。

至於吳國,更是已經有了周瑜,後繼的魯肅等等;荊州雖然沒有大才,但是劉表集團已經以蔡氏兄弟為首;蜀國也是多才俊等;可是當時的劉備,嘗到了徐庶的甜頭後,甚至一個頂級謀士的重要性,如果諸葛亮過去,能亮兩手,成為劉備集團說一不二的人輕而易舉。

4、劉備的平庸

劉備的平庸,或許是諸葛亮選擇劉備的又一重要原因,但是劉備雖然平庸,但是指數都還很平均。

北方的曹操個人能力極強,就不多說了,軍事能力更是令大多數謀士都汗顏,作為曹操的軍事謀士,只有建議權,卻無決斷權,不符合諸葛亮。

江東的孫權,已經是第二代,第一代是孫策已死,給孫權留下豐厚的遺產,立下遺囑,內事不懂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而且江東也是人才濟濟,去了也沒啥事,而且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也已經去了江東,諸葛亮再去就不符合家族利益了。

至於其他的諸侯,或多或少,要麼不符合,要麼諸葛亮看不上,畢竟關羽張飛趙雲三個猛將用得好,還是很牛逼的。

就因為劉備平庸,所以劉備才會事事都要倚重諸葛亮,甚至劉備會因為無力處理而將事情全權交給諸葛亮,這正是諸葛亮所需要的。

5、劉備有足夠潛力

這個就是核心了,為何呢?如果沒有潛力,諸葛亮選劉備幹嘛?要知道在那個時代,君擇臣,臣亦擇君。

劉備的潛力是啥?劉備是漢室宗親,劉表和劉璋都不會拒絕劉備,且劉表和劉璋都快掛了,劉備是最有可能取代劉表的人,以及將來奪取西川的人,曹操和孫權都不如劉備有機會。

人和之利,有了人和,百姓歸心,文臣武將來投,都會簡單很多,就像遊戲里有些隱藏幸運屬性的人一般,想要啥來啥,就是玩不好也不能怪誰,但是有了諸葛亮這個代練,就不一樣了。

有一定的本錢,當時劉備手下已經有了關羽、張飛、趙雲,後來的五虎上將此時有了三人,只要給他們充足的兵源,攻城略地那是小兒科(雖然不知道為啥劉備不用趙雲當將帥,而是做保鏢)。


最主要的是,劉備有能夠成為人君的潛力,這一點曹操都說過,雖然不知道是戲言還是什麼別的意思「天下英雄唯吾與使君爾」。

而後的事情,也的確是按照諸葛亮的布局來走的,利用赤壁之戰奪了荊州,還賺了黃忠和魏延兩員猛將,而後入住西川也是順利無比,北上奪取漢中;但是不知為啥晚年的劉備腦袋抽經,去打吳國就去打吳國吧,你總要帶上諸葛亮或者別的能夠輔佐的謀士是不,但可惜的是謀主法正也死了,蜀國註定無法成就一統天下的使命,第一是蜀國不夠強,第二是魏國和吳國也不是善茬,應該說比蜀國更強。

中後期的諸葛亮急了,說好的遊戲通關的呢?說好的稱霸全服的呢?結果一個超級土豪一個官二代也在遊戲里,只能是勢均力敵,三足鼎立,這也是諸葛亮晚年為何不顧蜀國國力,拚命也要北伐的原因,人家壓根就不在乎你蜀國怎麼樣,人家要的是完成目標。

關於託孤之迷,其實人家劉備根本不傻,人家只是厚黑,如果諸葛亮真的敢取而代之,估計早被陳到或者誰砍了,而諸葛亮也是看透了,才只能做一個權臣;而說不定,劉備的死,也有諸葛亮謀劃之故。

更多內容,請關注黑白歷史(微信公眾ID:heibail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閒侃三國之二:諸葛亮的機心

諸葛亮自我標榜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世把他當作千秋萬載的表率。《三國演義》對諸葛亮推崇備至,不吝溢美之詞,但是書中有幾處疑問,不知是作者的敗筆還是伏筆。1、徐母之死徐庶被曹操騙到許昌,見了母親...

若這一名士再多活幾年,蜀國可能會興復漢室

當年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俘獲斬首之後,劉備是怒不可抑,連忙整軍備戰,誓伐東吳,不久二弟張飛又被人割下頭顱送予孫權,劉備更是怒上加怒,發誓要屠盡江東群雄,左右大臣苦苦相勸,希望劉備能以大局為重,先...

評劉備死前諸葛亮的功勞:並非不可或缺!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里被大吹特吹,被很多人說成「使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好像蜀國的建立全是諸葛亮的功勞一樣?那麼如果諸葛亮沒有參加劉備集團,劉備能不能建立蜀國呢?還是來看一看諸葛亮加入劉...

孫權的簡介 孫權為何要放走劉備?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