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三國,你覺得魯肅只是一個老好人,那就錯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魯氏有狂兒,好武善習兵。

舉家遷江左,一心建偉業。

知遇有周郎,伯樂是仲謀。

奇略分天下,後世感其才。

魯肅

魯肅這個人,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很遺憾,在很多人的眼裡,這麼一個偉丈夫,居然成了某些人眼裡的一個才智有缺的呆子,真是讓人氣憤不已。

不過,說起魯肅,就不得不談一下孫吳了。

就筆者而言,三國英雄雖然無數,然吾卻獨獨喜歡孫吳。

何也?

孫吳第一代孫堅,單槍匹馬,十七歲遇匪殺之,文治武功傳名江左,討董之戰,孫堅以江左偏師大破西涼鐵騎,一時之間天下為之側目。

孫吳第二代孫策,十七歲喪父,剛剛崛起的家族就此衰落,然其卻以弱冠之年開始創業,正所謂一千掃眾橫江去,十七成功自古無,二十六死的時候,他的家族卻已經成了江南的主宰。

孫吳第三代孫權,十八歲執掌江左,統帥六郡,內合人心,外御強敵,使有才者盡顯其能,讓有力者盡得其用,故遂有曹魏折戟,蜀漢折翼,天下才有三分。

以上說明了什麼?年輕。

然,孫吳真正令人震撼的,不光是這些年輕到讓人不敢相信的領袖們,還有那些同樣年輕卻也英氣逼人的文臣武將們。

所以,在那個時代,在那個天下糜爛,到處烽火硝煙的亂世中,才有了下面這兩段由兩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在不同的時間說的同樣論斷的話:

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

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

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魯肅與周瑜

這一段話,是周瑜對魯肅說的。

那時,江東遭遇大變,孫策突然離世,十八歲的孫權執政,當此之時,周瑜遂為了實踐自己對於孫策的承諾,遂為孫吳開始招攬天下英才。

而與周瑜相識已久的魯肅,自然是周瑜最為心儀的。

故而,面對當時魯肅接了他人招納文書後,周瑜便趕忙前來勸說魯肅,於是,才有了這段話。

周瑜是這樣說的: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當今天下大亂,不光是君主選取得力臣子,臣子也是可以選取自己心儀的君主。

而今日,我孫吳之主,英武非凡,知人善任,況且根據這天時變化,漢室必亡,而代漢者,必是東南之主,故而特邀君與我等一起成此大業。

周瑜所言,別說是那時了,恐怕就是今日,估計很多人看後都會很吃驚吧。

當很多人還在沉迷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英明,當更多人還在為諸葛亮鞠躬盡瘁以興漢室而感動時,在東南江左之地,一個年僅二十幾歲的小伙子,就一口一個漢室必亡,代漢者必東南,如此大逆不道,如此意氣風發,如此雄心萬丈,請問,大家敢想嗎?

那麼,魯肅是如何回應的,在這裡,魯肅只說了兩個字,然也。

夢想,理想,在那個時代,仍然存在,年輕人就是要敢想,就是要敢做,如此,才不負為青春二字。

很顯然,魯肅不僅是相信了這個夢想,所以才跟隨周瑜來到了江左,然,魯肅自身也是更相信這個理想的,故而,才會對同樣年幼的孫權說這樣的話:

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孫權與魯肅

如果說周瑜當時說漢室必亡還沒那麼直接,然此刻的魯肅,可就是更加直白了。

當年幼的孫權還在一心想著扶漢之時,同樣年輕的魯肅,卻告訴了他,我們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只有一個,那就是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故所謂高帝之業也。

並且,魯肅還明明白白的講清楚了該如何實現這個偉大理想。

的確,目前曹操實力強橫,不可硬敵,然南方卻大有可為,故而,江東的戰略第一步,便是奪取荊州之地,滅黃祖,伐劉表,從而將整個南方,徹底握入東吳之手,而後據江南之地,以觀天下之變。

這,就是一個稍微年長的年輕人對於另外一個年輕人所說的話。

年輕人,一直以來,很多人都瞧不起年輕人,覺得他們年輕,覺得他們沉不住事,覺得他們做什麼都是三分熱,總之就是成不了大事。

但,正是江東的這伙年輕人,告訴了天下,也告訴了我們今人,少年志氣若成,誰可敵之?而這其中,最有志者,毫無疑問,非是魯肅不可。

魯肅,何人也?如其家鄉之人所言,魯氏狂兒是也。

吳書曰: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

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

父老咸曰:"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

天生富貴的魯子敬,雖出身名門,卻自幼不與常人一般,偏好騎射武術,更是經常招納一些少年到處遊獵,並以兵法訓之。

如此,自然不為那時以學業為重的鄉人看重了,因此,才被那些人以魯氏狂兒的名號罵之。

然,誰又能想到,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魯肅,又哪能有他們日後的安寧呢?

後雄傑並起,中州擾亂,肅乃命其屬曰:"中國失綱,寇賊橫暴,淮、泗間非遺種之地,吾聞江東沃野萬里,民富兵強,可以避害,寧肯相隨俱至樂土,以觀時變乎?"其屬皆從命。

乃使細弱在前,強壯在後,男女三百餘人行。

州追騎至,肅等徐行,勒兵持滿,謂之曰:"卿等丈夫,當解大數。

今日天下兵亂,有功弗賞,不追無罰,何為相偪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貫。

騎既嘉肅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還。

《吳書》

當時,顯赫一時的袁術想要重用魯肅,然而,魯肅卻一眼看中其人外強中乾,故攜其親人舉族遷往江左。

卻不料被追兵所阻,且看魯肅是如何應對的,令麾下部署警戒,並高聲喝之,大丈夫當明大勢,汝等勿要逼人太甚。

而後魯肅引弓射之,遂退追兵。

逃過此劫之後的魯肅,便聽從周瑜的建議,正式開始效命孫吳。

赤壁之戰前,當所有人都在勸說孫權應該學習荊州投降曹操時,恰恰是魯肅為孫權說明了其中緣由。

他告訴孫權,江左之臣人人皆可投降,唯獨孫權不可,當今之計,唯有團結天下豪傑以御強敵,如此,魯肅便向孫權提出了聯劉的建議。

而後,魯肅成功聯盟劉備。

於是,才有了赤壁戰,周瑜為將,魯肅輔佐,瞬息之間,曹軍便灰飛煙滅。

經此之戰過後,天下之人還有誰可再敢小看江左這群年輕人?

應該說,從始至終,魯肅的目的都是一個,謀天下,但,周郎的死,或許算是魯肅最為無奈的一件事吧。

在代替周瑜之後,魯肅為孫權提出的戰略仍然是聯劉抗曹,以觀天下之變,然而,很無奈,真正背信棄義的,恰恰是劉備勢力。

諸葛亮與魯肅

魯肅為了增加盟友的實力,強行勸說孫權同意了劉備征伐西川的建議,然而,卻不料,當劉備成功占領西川之後,隨即便調轉槍頭,首先就對準了東吳。

及羽與肅鄰界,數生狐疑,疆埸紛錯,肅常以歡好撫之。

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進取。

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

肅住益陽,與羽相拒。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面對劉備吞併巴蜀,實力大增的情況下,孫權自然知道是養虎為患了,遂先禮後兵,企圖收回荊州三郡。

然,卻不料劉備堅決不讓,並親自趕赴公安,令大將關羽領重兵和東吳爭奪三郡,應該可以說,從此刻開始,孫劉聯軍便算是宣告徹底破裂了。

但,偏偏此時還有個顧大局的魯肅在,所以,在此危急之下,那處原本是在《三國演義》中形容關羽單刀赴會的場景,卻是還原到了魯肅身上。

吳書曰:肅欲與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

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譬。

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趨就羽。

羽曰:"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戮力破魏,豈得徒勞,無一塊壤,而足下來欲收地邪?"肅曰:"不然。

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

主上矜愍豫州之身,無有處所,不愛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蔭以濟其患,而豫州私獨飾情,愆德隳好。

今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並荊州之土,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肅聞貪而棄義,必為禍階。

吾子屬當重任,曾不能明道處分,以義輔時,而負恃弱眾以圖力爭,師曲為老,將何獲濟?"羽無以答。

當時,唯一能解此困局的辦法,便是魯肅親自與關羽會見,商議此事。

然而,在出發之前,東吳諸將便有人質疑害怕有變,然魯肅卻是不怕,正所謂大丈夫坦坦蕩蕩,何懼之有?

關羽與魯肅

魯肅親自與關羽會面商議,關羽自是以自家實力強橫而拒絕讓地,然魯肅卻道:"當年要不是我主仁慈,豈有你家現今之天下?"論講道理,魯肅有理有據,自然是駁斥的關羽無話可說。

備遂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最終,迫於江東的強勢,劉備讓步,這場幾乎要撕裂孫劉聯盟的戰爭才算是被魯肅給按了下來。

但,終究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恰如當年魯肅的獻策,孫吳要想存活,必須要拿下荊州,故而,無論如何,這場爭鬥是免不了的。

肅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

權為舉哀,又臨其葬。

諸葛亮亦為發哀。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建安二十二年,年僅四十六歲的魯肅因病去世,東吳一片縞素,諸葛孔明亦為之悲鳴。

何也,孫權清楚,諸葛亮則更清楚,魯肅死去的那一刻起,孫劉勢力便再無半點挽回的餘地了。

其實,有夢想的人,又何止江左這些兒郎們,諸葛亮又何嘗不是,奈何很多事都是不由他們所控制的,人人都知道應該聯弱勝強,可,真要為了勝強而放棄自己的利益,又有幾個人?

孫權做不到,劉備更做不到。

但,好在,最終,魯肅的理想也算是成了一半:

權稱尊號,臨壇,顧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以上,就是魯肅的一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吳下阿蒙,一個貧寒子弟成為絕世名將的故事

漢末,如筆者曾經所言,就是一個亂世,然,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而就是在這個亂世中,也的的確確出現了一個個璀璨奪目的人傑,他們或以謀略算盡天下,或以武勇征戰九州,他們的故事,直到千百年後的今天,也是依...

東吳四大都督排行榜:誰最有戰略遠見?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是公認的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三國志》將前三人並作一傳,將陸遜單立一傳,其餘如程普、黃蓋、韓當、甘寧、徐盛、丁奉等十多位名將合作一傳,充分表明周魯呂陸的特殊地位。而四大都督...

明於事勢的魯肅

作者:山 佳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意思是擁有大智慧的人能廓清迷局,看清時勢方向,從而制定戰略戰術,在全局中掌握主動。《三國志·吳書》中的魯肅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是一個敦厚的長者,...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必然還是偶然?

荊州,《三國志》說「北據漢大意失荊州、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隆中之對已經明確說,占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其戰略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赤壁鏖戰曹操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