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下阿蒙,一個貧寒子弟成為絕世名將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末,如筆者曾經所言,就是一個亂世,然,正所謂亂世出英雄。

而就是在這個亂世中,也的的確確出現了一個個璀璨奪目的人傑,他們或以謀略算盡天下,或以武勇征戰九州,他們的故事,直到千百年後的今天,也是依然在為人所傳頌。

如果一個個細數起來,那麼自然那樣的人傑是有很多的,也是筆者無法一個一個細算出來的。

但,如果僅僅是從這些人傑中選出那麼幾個可以真正獨擋一面的大才,自然也是不太難的,而若再把範圍放小一點,僅僅放在江左地界上的話,那麼,也就根本不用筆者算了,後世歷代大家早就排出了這四大人傑的名號,即,周瑜周公瑾;魯肅魯子敬;呂蒙呂子明;陸遜陸伯言。

當然,事實上江左後期,也還是有那麼幾位堪比這四位大才的,就譬如陸遜之子陸抗,便是號稱吳國最後名將,然那些人畢竟不為後世所知,所以,姑且就只算作這四人吧。

而筆者今天要寫的人,便是這四大人傑中的呂蒙。

呂蒙劇照

其實,關於呂蒙的大體事跡,很多人也是很明白的,而尤其是呂蒙最為後人所知的那一戰,白衣渡江斬關羽,更是成為了後世軍事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之一,而呂蒙自己呢,也因此仗而一戰封侯,並從此列入天下首屈一指的名將。

但同時,也正因為那一戰,讓呂蒙為後世所辱罵,所輕視。

在很多當世人的眼裡,江左,也就是後來的吳國,本身就是那個時代的陪襯,說點不好聽的,筆者甚至相信,恐怕在很多人的眼裡,吳國的出現或許都只是個偶然。

然而,偏偏就是這個偶然,卻一次次的讓那個時代的那些所謂的主角就此折戟,不得不說,也是莫大的諷刺。

論法統,孫吳比不過曹魏有天子,更比不過劉備秉承復興漢室之大業,說白了,孫吳這個國家,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一個沒有夢想的國家,所以,也就自然被很多後世喜歡三國人物的人們所鄙視。

而呂蒙呢?自然是也因此而被後世所不恥,其更與陸遜一起,被人所辱罵。

而這其中,則又以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李贄的評論為最:

呂蒙、陸遜妖魔耳!縱然奸計得行,亦一時勝負,何足夸戰?汝不見蒙與遜與當年草木同朽腐矣!

那麼,呂蒙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白衣渡江固然成就了呂蒙,成就了一個不世出的名將,但,這畢竟是成名之後的呂蒙,是那個高高在上,或為人所否定的呂蒙,或為人所稱讚的呂蒙,都不是那個最真實的呂蒙。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鄧當。

當為孫策將,數討山越。

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

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說實話,筆者當時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真的不忍。

一個孩子,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一個在我們當今還都只是在上高中的普通學子,只因為不願意就此貧賤一生,又沒有什麼可以憑仗的背景以及更好的途徑,所以,就只能用自己年幼的性命來為自己換取一個未知的明天。

如呂蒙所言:「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而孩子既然都如此說了,那麼做母親的又能如何呢,呂母只得哀嘆而舍之。

一個母親,當然不願意自己的孩子還未長大就為了前程如此不惜命,可是,作為母親的更清楚,在這個亂世當中,如若沒有個好的未來,那真是生不如死。

是的,這就是最真實的呂蒙,一個真正的貧寒子弟。

再說那吳國四大都督,也就是那四大人傑,周瑜出自名門之後,其父為洛陽令周異,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也都官至太尉,可謂名門大族之後;魯肅,雖不是名門之後,然亦是一方豪強地主,連周瑜當時從軍都要向其借取糧食,足可見魯肅家門之富;陸遜更是不必說,不僅是江左望族之後,更是孫策之女婿,其自然也是貴不可言。

那麼,呂蒙是什麼?呂蒙就是一個有野心的普通人罷了,當然,說到這裡,或許很多人還會說,怎麼可能是普通人呢?那呂蒙至少也會是天賦異稟,是天生將才,所以才會有與那三人可比的功業,可是,事實上呂蒙並不是,所以,這也正是筆者為何要以「吳下阿蒙」來為這篇文章作題目的根本原因。

呂蒙,不僅是出身不好,且其從始至終也都不是什麼真正的天才型將領。

如周瑜,絕對的天才型將才,放現在,那都是十足的高富帥形象,不僅家世好,學問好,懂藝術,而且軍事能力更強,關鍵還長得帥。

那再看看呂蒙,什麼出身,自然是和周瑜沒法比的;要學問,呂蒙一個連命都不在乎的人,一個十五六歲就上戰場的人,他能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很不錯了;懂藝術,更是不可能了;而其軍事能力,或許還可以,但在當時更多的還是以武勇不怕死而聞名江左,說白了就是打仗不要命,完全就是靠著一股狠勁打出來的。

如下文記載:

從征黃祖,祖令都督陳就逆以水軍出戰。

蒙勒前鋒,親梟就首,將士乘勝,進攻其城。

祖聞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權曰:"事之克,由陳就先獲也。

"以蒙為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當然,一個從十五六歲就開始從軍的人,隨著其年齡的增長,以及其比較好的運氣能夠每次戰鬥都是有驚無險,所以也在不斷的磨練中成長,時不時的也能給上面的將軍提一些自己的建議,如下文記載:

瑜使甘寧前據夷陵,曹仁分眾攻寧,寧困急,使使請救。

諸將以兵少不足分,蒙謂瑜、普曰:"留凌公績,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

"又說瑜分遣三百人柴斷險道,賊走可得其馬。

瑜從之。

軍到夷陵,即日交戰,所殺過半。

敵夜遁去,行遇柴道,騎皆舍馬步走。

兵追蹙擊,獲馬三百匹,方船載還。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呂蒙劇照

在這裡,呂蒙用他常年作戰的經驗以及對於地形和同事的熟悉,所以才為周瑜提供了這麼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建議。

而呂蒙在建議中有一個前提,很是奇妙,本來兵少分兵本就是大忌,然而正如呂蒙說的那句「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一句就讓周瑜接受了呂蒙的建議,並取得了大勝。

那麼,這個公績是何許人呢?是的,他就是筆者曾經寫過的凌統,那個和呂蒙一樣的少年英豪,也是十幾歲就從軍,和呂蒙也是一樣的打仗不要命,而或許正是同為少年英雄,所以自然是惺惺相惜,而自然也就更熟悉彼此,所以呂蒙才敢放言,我就是能確保公績可以守住十天。

當然,無論如何,至少也能從這裡說明了呂蒙的轉變,他已經不是僅僅在局限於當一個普通的武將了。


那麼,呂蒙真正開始轉變,還是需要那個人的點播:

江表傳曰: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

"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

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

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

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

其實,《呂蒙傳》中,筆者最喜歡的就要屬上面這一段,真是著實精彩啊。

孫權,後世很多人瞧不上的那個二世祖,居然在循循善誘的教導兩個征戰多年的將軍要多讀書,真是越看越讓人想笑。

然而笑過之後,也是為呂蒙能夠遇到孫權這樣的君主而幸運,同樣也為孫權能夠教出呂蒙這麼個不世出的名將而欣慰。

孫權勸學

其實,就單論讀書這個事,不光是古代人,就算是現代人,又有幾個能真正做到孫權這樣的,更多的不過是將讀書看作是用來獲取一定財富的途徑罷了,而等到獲取的差不多了,便也就拋棄不要了;另外其他本身就不愛讀書之人,更是視讀書為無用功。

同樣開始時的呂蒙也是這樣,正如孫權讓他讀書之時,迫於孫權的地位,呂蒙也只能說:"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

"的確,看到自己的主公非要讓自己讀書,呂蒙能怎麼辦,呂蒙也很絕望啊,都打了多少年仗了,也沒見讀書有什麼用啊,你看,現在的呂蒙可不就是靠著自己的一身武勇成為了將軍,多好啊,既然如此,還看什麼書啊?所以呂蒙便以軍中事忙,推辭不肯讀書。

然而,孫權卻是很負責任的告訴呂蒙,你別給我裝,要說忙,你能有我忙嗎?我從小就開始讀各種書籍,直到執掌江東之後,更是在繁忙的事務中還要抽空讀書,而且也是能真正感到讀書確實對自己很有作用,所以我才讓你和蔣欽好好讀書,況且,讓你看書是讓你廣泛涉獵,又不是非要讓你讀成個博士。

我也知道你們倆確實聰慧,所以才讓你們好好讀書,從而能夠在日後成就更大的偉業,真是的,讀個書有那麼困難嗎?讓你們讀書是為你們好,別不知好歹。

呂蒙能怎麼辦,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再不讀書,那可真就是不給這位主公面子了,如此,以後還怎麼在江左混啊。

不過,孫權也確實不僅僅是嘴上勸讀書,而且還是明確的給呂蒙和蔣欽列出了需要讀的書單,譬如《孫子》、《六韜》、《左傳》、《國語》等書,也卻是好書,是能夠真正對呂蒙和蔣欽有所幫助的書籍,由此也可看出孫權的用心良苦啊。

而後的故事呢,其實就筆者看來,或許也是孫權的強行要求下,呂蒙和蔣欽也確實真正開始讀書學習了。

那麼這兩位學生的功課做得如何呢?史書上雖然沒有記載,但是卻記載了孫權這位先生說的一段話:

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

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江表傳》

如此看來,二位學生也的確學的不錯,事實上,也確實不錯。

蔣欽,被陳壽記錄在《三國志·吳書·蔣欽傳》中,更為其稱讚為「江表之虎臣」。

而呂蒙呢?白衣渡江的驚世一擊,一代虎將關羽就此隕落,荊州之地從此盡歸孫吳,而在此戰之中呂蒙的表現,其所謀,所思,所布局,真不愧是當世一代名將。

當然,關於白衣渡江一戰,事實上有很多人還是固執的認為這是呂蒙缺乏戰略思想的表現。

他們認為正是呂蒙的偷襲,才讓季漢從此之後再無崛起的可能,然而,事實上這不過是季漢本位思想在作祟罷了。

是,說到底,孫吳勢力的確沒有什麼地位,但是,這不代表孫吳勢力就要束手就擒,而且呂蒙在請奏孫權布局荊州之戰時,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初,魯肅等以為曹公尚存,禍難始構,宜相輔協,與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陳計策曰:"令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

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關羽坐鎮荊州,就像一隻凶獸一般,此時不敢咬你,那時因為你強,因為此時東吳軍勢甚強。

而且,劉備關羽本身就不是什麼善人,頃刻之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當年的劉璋可是誠意滿滿的把劉備請進川的,但結果呢?劉璋給劉備送兵送糧,然而劉備一旦勢起,就翻臉不認人,回頭就把劉璋給弄了,如此,連自己的同宗都不放過,又豈會在乎今天這個所謂的同盟嗎?一位的優柔寡斷,一位的相信什麼同盟友誼,不過是笑話罷了,當年的同盟本就是迫於曹操的強大實力才形成的。

而今,關羽不僅積極對曹作戰,且其兵鋒更是直指許昌,如若就此放任,一旦劉備勢力真正做大,那麼,江左便再無生還的可能。

而呂蒙既然說的如此透徹了,孫權又怎麼會不懂,但孫權此時依然還是對徐州之地耿耿於懷。

於是,呂蒙在對孫權陳說關羽這方面的危險時,又很客觀的為孫權分析了當時進行荊州之戰的必要性。

權深納其策,又聊復與論取徐州意,蒙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

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

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

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

"權尤以此言為當。

及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如呂蒙所言,徐州之地,本身就是兵家必攻之地,易攻難守,縱使拿下了徐州,但又能維持多久呢?如此,再看當時局勢,曹軍主力還尚在河北,而關羽軍又兵少將寡,此時不動兵,更待何時?況且,一旦拿下荊州,便可徹底掌控長江,形勢也可完全逆轉,進可攻,退可守,從此也將不再受到劉備和曹操的鉗制。

如此,在呂蒙的充足建議下,孫權遂同意呂蒙對荊州之戰,一方面表面修好關羽,一方面假意向關羽透露出呂蒙患病離去的消息,關羽便從荊州地方抽調了一部分軍隊,其實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孫劉聯盟早就瀕臨崩潰。

呂蒙圖謀荊州,關羽又何嘗不是在防著呂蒙呢?否則為何非要看到呂蒙因病離職,才肯抽調軍隊呢?結果,正是關羽的聰明反被聰明誤,成就了呂蒙的輝煌戰績。

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

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

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

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

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憮慰,約令軍中不得干歷人家,有所求取。

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

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

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賜衣糧。

羽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

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週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

羽人還,私相參訊,咸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斗心。

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

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其實,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呂蒙白衣渡江這一件事,而忽視了荊州之戰的真正關鍵點。

荊州畢竟為劉備勢力侵占多年,若僅僅是偷襲,又怎麼可能讓關羽軍在大勝的情況下崩潰呢?正是呂蒙攻占荊州之後的一步步表現,才徹底斷了關羽軍的最後。

如上述史書所言,呂蒙軍自從到達荊州,秋毫無犯,呂蒙麾下士卒僅僅是拿了百姓的一件斗笠,便就此為呂蒙斬殺,由此三軍震動,再無人敢侵犯百姓,同時,呂蒙軍所過之處,還救濟各地鄉老百姓,有疾病者醫治,有饑寒者給予衣糧。

都說孫吳勢力是草寇,是徹頭徹尾的軍閥,然而此時攻占下荊州的孫吳軍,卻比奉天子令的劉備軍更加有軍紀,說實話,這都完全不像是在攻占荊州,反而是在像政府軍光復荊州一般。

如此,受到孫吳軍對待的荊州百姓便紛紛書信於關羽軍中士卒,不到幾天,關羽軍一仗未打便瀕臨崩潰,關羽自知已無力回天,遂逃向麥城,終究還是為潘璋所擒獲,其父子二人也盡皆活捉,而荊州之地,也是從此安定,再無動亂。

以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

蒙固辭金錢,權不許。

封爵未下,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

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慽,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

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

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

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只此一戰,呂蒙受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

曾經的那個貧賤少年,終究還是靠著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的走到了其人生中的巔峰。

只是可惜,盛極必衰,還沒等到封賜的爵位下達到呂蒙手上呢,呂蒙救疾復發,卻終是再無回天之力,雖然孫權是想盡一切辦法,縱然是請道士為其作壇請命,也是無用了。

很快,呂蒙病逝,終年,四十二歲。

遙想呂蒙曾經,崛起於微末,以不入虎穴而焉得虎子為號從軍,一生所戰皆身先士卒,亦從未吝惜外物,且能顧大局而忘私仇,能功成名就時依然學習讀書。

其也從未是天生的將才,並無傲人的天賦,然其正是憑著不服輸的精神一步步走到今天。

沒有背景,便靠著拿命來換,沒有學識,那就去讀書,沒有能力,那就去歷練,如此之呂子明,大丈夫當如是。

呂蒙,呂子明,筆者亦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定義他的一生,只得最後以一句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卻又不知道的話來紀念這位曾經的不世出之名將,同時也用這句話來勉勵每一個心懷抱負的華夏兒郎: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劉說三國》三國第一人——陸遜其人

有多少讀者看見我這個標題就驚呆了,陸遜何許人也?大家都知道在三國鼎立之時,蜀漢劉備謀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北魏曹操謀有荀彧奉孝,武有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

呂蒙到底該不該打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關羽發動襄樊戰役,進軍圍困樊城。同年,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十一月敗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於臨沮(今湖北遠安北)被俘,與子關平一同被殺。東吳占領荊州。在奪取荊...

東吳四大都督排行榜:誰最有戰略遠見?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是公認的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三國志》將前三人並作一傳,將陸遜單立一傳,其餘如程普、黃蓋、韓當、甘寧、徐盛、丁奉等十多位名將合作一傳,充分表明周魯呂陸的特殊地位。而四大都督...

東吳名將眾多,孫權為何對呂蒙最器重?

孫權手下有很多名將,比如程普黃蓋祖茂韓當丁奉徐盛蔣欽周泰,當然還有名揚天下的東吳四英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四人都是文武雙全,要麼運籌帷幄,要麼料事如神,要麼指揮若定,都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帥才。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