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於事勢的魯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山 佳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意思是擁有大智慧的人能廓清迷局,看清時勢方向,從而制定戰略戰術,在全局中掌握主動。

《三國志·吳書》中的魯肅就是這樣一個人。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是一個敦厚的長者,是兩個「大咖」級人物諸葛亮和周瑜的配角,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智慧和見識,很多時候甚至表現很窩囊。

但在《三國志·吳書》中,作者陳壽將魯肅與周瑜、呂蒙並列作傳,所占篇幅與周瑜一樣多,其中多處記載了他對局勢的分析研判,極具洞察力,充分顯示了他的遠見卓識。

魯肅從小沒了父親,由祖母撫養長大,雖然積累了很多財富,卻不是個守財奴。

他明白,生逢亂世,再多的家產也保不住。

於是賣掉田宅,大散家財,賑濟窮困,得到四鄰八方的擁護和愛戴。

周瑜擔任縣長的時候,經過他家,向他借糧。

魯肅爽快地答應了。

當時家裡的存糧裝滿了兩個糧倉,他將其中的一半資助周瑜,讓周瑜刮目相看。

袁術聽說了他的名聲,也想拉攏他,封官許願。

雖然袁氏當時四世三公,人多地廣,聲名顯赫,但魯肅料定袁術難成大事,便攜老扶弱,帶著上百人投奔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周瑜。

後來袁術迅速敗亡,周瑜很快做大,驗證了魯肅的決定多麼明智。

經周瑜推薦,魯肅得到孫權接見。

第一次談話,魯肅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策略。

孫權當時的想法是當「齊桓公」「晉文公」,扶助岌岌可危的漢室王朝,做個霸主。

但魯肅卻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東漢王朝氣數已盡,不可復興,北方的曹操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消滅,所以必須立足江東,站穩腳跟,開疆拓土,最後問鼎天下。

也就是說,孫權只打算在舊框框裡打轉,對舊體制修修補補,而魯肅卻是全新的思路,創造性地提出要建立孫家新王朝。

這對孫權及其跟隨者來說,如同打雞血一樣讓人熱血沸騰。

孫權聽了魯肅的分析,當時就慚愧地說:「今盡力一方,翼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荊州劉表死後,魯肅敏銳地發現戰略機遇。

他對孫權說,荊楚之地,沃野萬里,士民殷富,帝王之資。

現在荊州群龍無首,如果他們上下齊心,則要安撫,並與他們結盟;如果他們發生內訌,上下離心,那就要趁機加以吞併。

與此同時,魯肅自請以弔喪勞軍為名,到荊州打探情況。

可惜的是,魯肅倍道兼程,剛走到夏口,劉琮已經投降了曹操。

雖然吞併荊楚的希望破滅了,但魯肅是個跌倒了還要抓把沙子的人。

他看到劉備慌不擇路,準備南逃,於是臨機應變,主動會見劉備,力勸他與東吳聯盟。

劉備欣然答應,並派諸葛亮到東吳拜見孫權。

魯肅的這一舉措,是魏、蜀、吳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影響了之後約百年歷史。

劉琮降曹後,曹操厲兵秣馬,苦練三軍,準備過江伐吳。

東吳文武,大多勸孫權降曹。

魯肅告訴孫權,其他人投降曹操,可以保住自己的名位,但「將軍降曹,欲安所歸?」一席話,驚醒夢中人,孫權嘆息道:「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火燒赤壁以後,劉備請求孫權借荊州立足,大多數人反對,唯有魯肅勸孫權借地給劉備。

這是魯肅一直倡導的孫劉聯盟戰略戰術的貫徹落實,這一招到底有多厲害?看看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後的反應就知道。

《三國志·吳書》記載:曹操「方作書,落筆於地。

」劉備以荊州為根基,掃平川蜀,吞併漢中,成為東吳掣肘曹操的重要力量。

周瑜臨終前向孫權推薦魯肅代替他將兵拒敵,認為他「智略足任」。

魯肅果然不負眾望,剛接替周瑜時,周瑜留給他4000多兵馬,過了沒多久,士眾增加到一萬多人。

魯肅死後,孫權親自參加他的葬禮。

後來,孫權稱帝,在登壇祭拜天地時,想起了魯肅,便對公卿大臣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意思是說,魯肅曾經說過他會稱帝,他真可稱得上是明曉事物發展趨勢的人啊。

(山 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不了解的孫權 開疆拓土三分天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

歷史上了諸葛亮與周瑜到底誰更厲害

毛宗崗曾說用美人陪襯大美人是演義很高明的創作手法。演義里周瑜生來就是為了襯托"絕世美人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羅貫中雖然不忘有時在他頭上插點花,但那是為了使他襯得別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