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孔子讚賞齊桓公正派,怒罵晉文公狡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孔子在對春秋五霸的評價中,提到「齊桓公正而不譎,晉文公譎而不正」。
這句話的淺層意思是,齊桓公作風正派,不玩弄手段,而晉文公作風不正派,喜歡玩弄手段。
孔子為什麼會對兩位舉足輕重的霸主,給予截然相反的評價呢?可用二公處理諸侯關係的例子為證。
齊桓公曾經攻打魯國,魯國戰敗後,請求割地換取和平。
當齊魯兩國會盟協商會上,魯莊公的臣子曹沫用劍劫持齊桓公,要求齊國歸還侵占的土地。
齊桓公當場答應,並歸還了魯國城池。
雖然桓公作出了還土承諾,但那是在受到脅迫的情況下作出的,脅迫消除之後立馬反悔也不為過,但齊桓公還是遵守了諾言,體現了言出必行的風範。
齊桓公如此,晉文公則恰恰相反。
晉國與楚國爆發城濮之戰時,晉文公為「報答」楚王在他逃亡時給予的恩德,名為讓軍隊退避三舍,實則暗施陰謀,麻痹楚軍,誘敵深入,最終大敗楚軍,確立了中原霸主地位。
作為禮治的宣揚者,孔子對二公的評價蘊含了更深層次的意義——齊桓公遵循周禮,走的是正道,晉文公破壞周禮,走邪門歪道。
此時的春秋時期,周室衰微,禮樂崩壞,諸侯相互爭伐,孔子作為周朝禮樂制度的支持者,自然對天下亂局痛心疾首。
他認為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方為正道,所以對大多數爭戰的諸侯持否定態度。
但齊桓公不同,雖然也是一方諸侯,但是其行事作風,處處「尊王攘夷」,以周天子名義聯合各路諸侯,打擊威脅中原的戎狄部族,遵從了周王朝正統的禮儀制度。
此所謂孔夫子的「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齊桓公正而不譎」。
而晉文公就不同了,城濮之戰大敗楚軍之後,晉國建立了實際上的霸主地位,晉文公幾次召集諸侯會盟,都是以臣子召命天子的形式,通知周天子來赴會,壓根沒有在周天子的「統一戰線」麾下,只顧自己稱霸稱王。
此所謂孔夫子的「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晉文公譎而不正」。
一個以天子的遮羞布稱霸,一個以個人的名義稱霸,都是稱霸,兩者又有什麼不同呢?
如果說晉文公的諸侯盟會是以臣召君,讓天子前來赴會,是狡詐,玩弄手段,違背周禮,為孔子所批評。
那麼齊桓公倒沒有這種以臣召君的行為,但他舉行的幾次盟會,都是以諸侯之身,代替天子行使權利,比起晉文公來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知道孔夫子為什麼沒有批評。
過程雖然很重要,但結果更重要。
孟子說,春秋無義戰,諸侯間的戰爭,無不是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和對他國的控制權,戰爭還給人們帶來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在這一點上,孟子比孔子看得更透徹。
在諸侯混戰,強者並弱的時代,為了生存耍點手段不算什麼,只不過齊桓公多了塊遮羞布罷了。
天子的五個臣子輪番搶老大的位子,天子還得陪著笑臉恭賀他們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在政治、軍事中占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五位諸侯依...
「東周那些事兒」之賣臉葬父的——周頃王!
東周到了第四位天子周釐王的時候,諸侯爭霸的時代就已經到來,齊桓公成為東周第一個攪動全局的諸侯霸主。儘管在這之前出現過三位小霸主:鄭莊公、齊僖公和楚武王,但他們只是在自己的周邊形成了一定區域內的...
那些還沒有完全拋棄「禮樂」的春秋霸主們
眾所周知,西周是一個封建制的國家,所謂封建制就是周武王滅商後把王室宗親、開國賢臣分封各地,建立藩國,以此作為天子的屏障。比如說像武王的四弟周公旦,就被分到現在山東濟寧地區,成了魯國的國君,大名鼎...
齊桓公為了成就自己霸業採取了哪些措施為何再一次會盟中成了人質
齊國經過管仲大刀闊斧的治理下,愈發的強盛。國家的發展也是蒸蒸日上,擁有開疆擴土擴土之志的齊桓公就想稱霸各路諸侯。他首先舉兵前去攻打魯國,哪只魯國出現了一位將才曹劌和齊國大玩心理戰講幾次前來進攻...
史記中春秋霸主標誌性事件
齊桓公:葵丘會盟 作為「五霸」之首,齊桓公稱霸沒有標誌性的戰爭,多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戰爭,但其稱霸的標誌性事件是葵丘會盟。 據史書記載:「春秋五霸,以齊桓公最盛;齊桓公九合諸侯,以葵丘之會最盛。」...
秦國、越國、吳國如此弱小,為何能稱為「春秋五霸」?
周朝分封制,中華大地上存在大大小小無數個國家。290多年的時間裡,前後有五十多個國家滅亡。周天子不僅無法號令諸侯,還得依靠實力強大的諸侯自保。據說春秋初期有一百四五十個國家,到春秋末期就剩那麼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