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越國、吳國如此弱小,為何能稱為「春秋五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朝分封制,中華大地上存在大大小小無數個國家。

290多年的時間裡,前後有五十多個國家滅亡。

周天子不僅無法號令諸侯,還得依靠實力強大的諸侯自保。

據說春秋初期有一百四五十個國家,到春秋末期就剩那麼幾個。

春秋諸國征伐,先後稱霸的是「春秋五霸」。

秦穆公時期秦國強大,企圖稱霸中原,卻面對晉國無可奈何,只能向西發展。

秦國本來就非常落後,西邊的小國更差,一下子被秦穆公吞併十幾個。

秦穆公所謂稱霸,也只是在關中(函谷關以西),史稱「稱霸西戎」。

晉國解體為趙、魏、韓,仍是戰國時期秦國勁敵。

因此秦穆公只能成為區域性霸主。

秦穆公當然稱得上霸主,否則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更算不上了,吳王的成就是打敗楚國,越王勾踐也只是滅了吳國而已,他們也僅僅稱霸於「江東」。

要論真正的稱霸,晉文公、楚莊王、齊桓公才是霸主,他們第一是國家大、第二是稱霸時間長,國君的能力、成就都首屈一指,對諸侯國的號令能力也很強。

稱霸的標誌是「會盟」,也就是決定「禮樂」。

周朝權力旁落,天子無法號令諸侯,王權的標誌「禮樂」也難以施行。

從前的周朝,「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諸侯強大以後,「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整個國家「禮崩樂壞」。

所以,所謂「春秋五霸」跟實力關係不是太大,只是完成了「會盟」儀式。

前後完成這一儀式的君主有七個(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楚莊王、晉悼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三位是晉國國君,事實上晉國實力最強,稱霸時間也最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史記中春秋霸主標誌性事件

齊桓公:葵丘會盟 作為「五霸」之首,齊桓公稱霸沒有標誌性的戰爭,多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戰爭,但其稱霸的標誌性事件是葵丘會盟。 據史書記載:「春秋五霸,以齊桓公最盛;齊桓公九合諸侯,以葵丘之會最盛。」...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崛起之路

自東周起,中國歷史來到了轟轟烈烈的春秋和戰國時期。此時,王室微弱,諸侯爭霸,春秋時期先後出現了五個較大的霸主,是謂「春秋五霸」。《史記》中記載,這五大霸主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