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的五個臣子輪番搶老大的位子,天子還得陪著笑臉恭賀他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
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在政治、軍事中占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五位諸侯依次成為霸主。
周王室東遷之後,勢力一落千丈,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覲和納貢。
從前是天子統帥和號令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這些權力已逐漸轉移到諸侯手中——「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而各諸侯國內也出現了君臣逆位的現象——「禮樂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於一個諸侯國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動向——「陪臣執國命」。
鐵農具的出現提升了生產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開墾,這成為諸侯國強大的主要原因。
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礎上的封建制度開始瓦解,出現了「禮壞樂崩」的動盪局面。
到了周平王的孫子周桓王繼位的時候,鄭國的鄭莊公不服,不去朝覲,於是周桓王帶領周軍及陳國、蔡國、虢國、衛國四國部隊討伐鄭國,結果鄭國部隊力挫聯軍,周桓王戰敗,最慘的是他還被鄭國大將一箭射中肩膀。
小弟造反不能懲治,反而被修理了一頓,老大的威信自然一落千丈。
從此周天子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各諸侯不再把他當回事了。
稍後,各路諸侯紛紛崛起,為了奪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王室、諸侯、卿大夫之間相互混戰,天下大亂,拉開了春秋爭霸的序幕。
第一個起來稱霸的是齊桓公。
公元七世紀前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成為諸侯各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齊桓公甚至建立起一支多達30000人的常備軍,按照以前的規定,諸侯國的軍隊規模不能超過7500人,而周天子自己的部隊規模也不過才有35000人。
所以可想而知,其他國家哪裡是齊國的對手,但是齊國要想對外擴張,也不能師出無名,所以就提出了一個口號:「尊王攘夷」。
管仲高舉「尊王攘夷」的大旗,使得齊國一下子占據了道義上的制高點,齊桓公出動大軍先是打退了山戎對邢、衛兩國的侵擾,救邢存衛,在諸侯中威望大增。
其後,面對楚國南蠻的北向擴張,齊國再度出兵會合中原國家的軍隊共同伐楚,解除了少數民族政權對中原地區的威脅。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周天子都派人來參加這個會盟,正式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使他成為春秋時期諸侯各國公認的第一個霸主,齊國也正式成為第一個稱霸的國家。
繼齊桓公稱霸之後,晉文公和楚莊王陸續崛起。
齊桓、晉文稱公,因為齊國和晉國都是侯爵國,這個公不是它的封爵,而是尊稱。
晉國晉文公姬重耳當上國君後,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
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
隨後,晉國與楚國展開爭奪霸主的戰爭。
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爆發城濮大戰,晉國大敗楚國。
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並召集齊、宋等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
史稱:「踐土會盟」。
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
晉文公正式成為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楚國是周朝的子爵國,是南蠻少數民族政權,西周中期才被天子冊封的。
楚國國君嫌地位低,所以乾脆自稱為王,跟天子平起平坐。
當時的天子周昭王不高興了,親自去楚國討個說法。
楚國人聽說天子要來,準備了一艘船迎接他,周昭王特別高興,以為楚國人害怕了,知道自己做錯了。
誰想到是因為楚國蠻人嫌周人擾民,設計用膠水粘的船身,昭王一上船才開了沒多久就散架了,周天子一眾人全部落水葬身魚腹。
可見這個楚國的南蠻是一個比較有個性的民族。
周天子的南征失敗導致整個東周的神話破滅,王朝由盛轉衰。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併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
齊國衰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
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
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開始成為中原霸主。
在與晉國爭霸的過程中,楚莊王曾經率領楚軍北上,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主力大軍開至東周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
當年即位不久的周定王聞訊忐忑不安,派巧言善變的王孫滿去慰勞。
莊王接見王孫滿,二人談論天下大勢,楚莊王一時興起,向王孫滿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即:問鼎中原)。
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挑戰周王室的權威;欲完成祖先「窺中國之政」的夙願,其勃勃野心昭然若揭。
到了春秋晚期的時候,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競相稱霸。
吳越兩國在長江流域,吳國的都城,就是今天的蘇州,越國的都城就在今天的紹興。
那個時候,江南就已經開始得到了初步的開發。
吳王闔閭執政時期,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軍,使國勢日益強盛。
公元前506年,吳軍在孫武、伍子胥率領下,從淮水流域西攻到漢水,五戰五勝,攻克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
後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師,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復國。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在與越國的槜李之戰中,被越大夫靈姑浮揮劍斬落腳趾,重傷而死。
吳王夫差即位後,為了洗雪其父闔閭敗給越王勾踐的恥辱,夫差勵精圖治,吳國也迅速增強。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於夫椒(今江蘇蘇州西南太湖中)打敗越王勾踐。
勝利後,勾踐向吳國表示臣服,夫差將勾踐釋回越國。
公元前486年,夫差在邗(今江蘇揚州附近)築城,又開鑿邗溝,連結了長江、淮河,在艾陵之戰中全殲10萬齊軍。
公元前482年,夫差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會盟諸侯,與晉爭霸獲勝。
越王勾踐在吳越爭霸失敗後,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迅速恢復越國國力,坐等機會圖謀報復。
在吳王夫差率軍北上中原爭霸,吳國守備空虛之機,勾踐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國太子友。
公元前473年,都城姑蘇(今蘇州)被勾踐興兵攻破,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上,吳國滅亡,而夫差也被勾踐流放,最後自殺身亡。
在滅了點吳國後,勾踐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於徐(今山東滕縣),成為霸主。
陸續稱霸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在歷史上被統稱為春秋五霸,個個牛叉。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此時的諸侯爭霸戰爭,為之後的戰國時期的兼并統一戰爭做了先期準備。
春秋爭霸戰爭促使了中國奴隸社會的衰亡,為社會變革、社會生產方式變化及新制度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在爭霸中,各大國兼并小國,開拓了疆土,實現了區域性的局部統一。
在大國爭霸過程中,華夏族和周邊各部落的聯繫、交往、融合加強了,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春秋五霸:只有晉文公的霸主地位名副其實,其他四位只是走過場?
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王朝時代(七):春秋霸主稱霸順序梳理
春秋五霸說法不一,總體來說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為大家肯定,剩下兩位說法不一,今天紅雨就和大家來看看春秋霸主稱霸歷史。 齊桓公:齊桓公小白與公子糾爭奪王位。齊桓公在鮑叔牙的輔佐下登上帝位,逼迫魯...
周天子一掃六合 春秋五霸尊王攘夷,沒有秦國什麼事?
春秋時期基本都是姬姓晉國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同時期出現的五個較為強大的諸侯國代替周天子行駛部分權力,實行著尊王攘夷之道,對不敬畏周天子的小國實行兵戈討伐的權力!對當時諸侯爭霸的情況大致有以下五種...
春秋五霸:亂世之中出英雄
【春秋戰國歷史】導讀: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