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二劉一孫」逐鹿長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過黃巾農民軍的打擊,東漢王朝名存實亡,全國出現由眾多軍事集團割據一方、相互混戰的局面。

時荊州七郡中湖南有其四,即長沙、武陵、桂陽、零陵,長沙郡在洞庭湖之南,交通發達,經濟富庶,政治軍事地位最高,因此而成為一些重要政治軍事勢力爭奪的焦點和重要戰場。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長沙太守孫堅以討董卓之功,遷官豫州刺史,朝廷下詔以劉表為荊州刺史,蘇代為長沙太守,長沙從此進入劉表統治時代。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今山東微山縣)人,系漢景帝子魯恭王劉余後裔。

劉表出任荊州刺史後,恩威並施,荊州地方宗族勢力歸附,下屬各郡漸次依附。

時任豫州刺史的原長沙郡太孫堅很是不滿,在袁術的支持下,與劉表展開對荊州的爭奪。

孫堅在作戰中被劉表部將黃祖部下射殺,孫堅兄之子孫賁率餘部投奔袁術,孫堅子孫策至壽春投奔袁術。

為徹底消除孫堅對長沙郡的影響,劉表又以南陽人張羨取代孫堅的同鄉蘇代為長沙太守,但此人個性倔強,與劉表常有矛盾。

漢獻帝建安三年(198)袁紹與曹操對峙於北方,劉表坐鎮荊州,「北與袁紹相結」,「且欲觀天下之變」。

被孫堅推舉的長沙孝廉桓階不忘故主,堅決反對劉表這一政治取向,並策動長沙太守張羨率長沙、桂陽、零陵三郡舉兵反叛,並派使者進見曹操,企圖與曹軍內外應合。

次年,劉表派軍圍困長沙,張羨則組織軍隊在城內堅守不出。

張羨病死圍城之內後,其子張懌在部眾的擁立下,繼續組織軍隊守衛長沙郡治臨湘城。

建安五年(200),劉表乘曹操正與袁紹激戰於官渡之機,加緊攻擊,終於占領長沙郡城,俘獲張懌。

又乘勝南擊,一舉收復零陵、桂陽二郡,穩定了湖南局面。

孫堅雖死,但在袁術的保護下,其實力尚存。

後孫策脫離袁術,在孫堅故將程普、黃蓋、韓當等支持下,在江東樹旗立幟。

建安四年(199)十二月,孫策率大軍大破劉表及黃祖軍。

次年,孫權繼立,繼續與荊州劉表抗衡。

建安十二年(207),劉表命侄兒劉磬與中郞將黃忠共守長沙,統屬長沙太守韓玄。

建安十二年(208),完成了北方統一的曹操揮師南下,兵鋒直指荊州和正投靠於劉表的劉備集團。

劉備(161-223),字玄德,東漢幽州汲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

雖沒有自己固定的地盤,但手下有關羽、張飛、趙雲等一代猛將,來荊州後又三顧茅廬,獲得了大政治家、大軍事家諸葛亮的輔佐。

諸葛亮與劉備縱論天下大勢,為之制定了「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三分天下的大計。

劉備的羽翼開始豐滿起來。

其間,劉表病死,少子劉琮代立,投靠了曹操。

曹操輕取荊州南陽、章陵二郡後,兵臨長江北岸;又派手下的江南名士、長沙丞陽(今衡陽縣)人劉巴,渡江南來,招降長沙、桂陽、零陵三郡。

形勢嚴重,劉備和孫權不得不聯合抗曹,在赤壁大敗占有絕對優勢兵力的曹操。

赤壁之戰後,孫吳都督周瑜乘勝北追,占領江北;劉備則乘虛南下,以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親自領兵南征,取得長沙、武陵、桂陽、零陵四郡。

長沙太守韓玄、守將黃忠轉而效忠劉備。

劉備與諸葛亮南征之事,《三國演義》有關羽戰長沙、魏延殺韓玄的文學描寫,長沙市井坊間有關羽落刀、黃忠戰關羽、魏延刺韓玄的傳說流傳,今長沙尚「賜閒湖」(又名「刺韓湖」)、倒脫靴、撈刀河、落刀嘴、跳馬澗等相關的地名傳說。

但《三國志》只有「先主南征長沙,太守韓玄降」區區11字之記載,讓人無以知其實情。

清人汪應銓在《韓玄墓記》中云:「黃忠勇毅冠三軍,當群雄披攘之際,能事玄而為之下。

玄降,而忠始委質入蜀,蓋其威信智略必有足以服人者。

」由此看來,傳說的真實性值得存疑。

韓玄在關鍵時刻轉投劉備,使長沙城「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算是「識逆順之理,有安全之德矣」。

至於「稗官小說,流傳委巷」,「蓋以蜀書略無稱紀,遂並抹殺其事跡」,實屬顛倒本末。

該記並推測,「玄之死事,或在呂蒙襲奪之日,而移之壯繆」。

1今長沙市長郡中學操場內尚留有韓玄墓,直至清代,其墓附近還有參天古樹一株,「相傳為韓公手植」;大鐵鑊一口,據傳「亦韓公時故物」。

黃忠(?-220),字漢升,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昭烈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2,後成為與關羽齊名的蜀漢名將。

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後名存實亡,歷史上演了一出孫劉爭奪荊州的頗具戲劇性一幕。

荊州在江南的首要之地長沙郡北瀕洞庭、長江,東與孫吳轄地豫章郡相接,歷來被孫吳視為必爭之地。

建安十六年(211),劉備按照諸葛亮所定「跨有荊、益」的方針,率師入川。

建安十九年(214),劉備攻克成都,占領益州(今四川),建立了新的根據地;孫權對其勢力的增強焦燥不安起來,於是向劉備公開攤牌,索還包括長沙在內的荊州諸郡。

其實劉備此前借得的只是江陵和南郡二郡,長沙等四郡是自己征服的,根本與孫權無關,但他還是答應在取得涼州後,即將荊州各郡全部給孫權。

此似可看成是劉備的拖延之計,倒口的肥肉怎麼可能那麼輕易吐出來。

劉備心中的小九九當然瞞不過孫權。

孫權認為「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虛辭引歲」。

盛怒之下,孫權下令驅逐劉備在長沙、桂陽、零陵三郡的官長,由他自己另委三郡新守,劉備則命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關羽將其全部驅逐。

這一逐一命又一逐的政治權術玩下來,其結果是雙方關係迅速惡化,矛盾陡然升級。

年輕氣盛的孫權惱羞成怒,遂派大將呂蒙率2萬大軍攻打長沙等3郡;以魯肅率軍萬人屯駐巴丘(今岳陽市),以抵禦關羽;自己則進駐陸口,指揮前線各軍。

呂蒙率軍進入湖南,「奄襲三郡」,長沙舉城而降,太守廖立被俘,後逃歸成都。

孫權派呂岱鎮守長沙。

在成都得知孫權派大軍進攻長沙等三郡消息的劉備亦震怒不已,於建安二十年 (215)春匆忙率軍5萬出川,並令關羽領兵3萬進駐益陽。

孫權聞訊,急命魯肅率軍萬人開赴益陽,以拒關羽;又飛書急召呂蒙自零陵還軍,前來助戰。

孫、劉雙方4萬餘人在長沙郡西部的資江兩岸對壘,劍拔弩張,長沙郡的上空戰雲密布,孫劉大戰一觸即發。

當此之時,北方的曹操率軍攻打漢中,威脅後方益州,蜀中為之震動。

緊要關頭,為了不給曹操可乘之機,魯肅邀關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這就是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的單刀赴會。

雙方一番唇槍舌戰、討價還價之後,「備遂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1。

這樣,荊州就以湘江為界,湘水以東的長沙、江夏、桂陽三郡歸孫權集團,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歸劉備集團。

長沙落入孫權之手後,呂岱繼續鎮守長沙。

孫、劉雖然重歸於好,但雙方的爭奪並末完結。

魯、關和議之後,孫權以呂蒙為漢昌太守,率領重兵以對付江北的關羽,而長沙郡則是孫權方面隨時準備征伐武陵、零陵二郡的軍事基地。

建安二十四年 (219),呂蒙率部從漢昌郡襲擊江北,占領公安、南郡、江陵等地,並擒殺關羽,江南武陵、零陵二郡也歸附了孫權集團,劉備勢力退出荊州,長沙從此結束了劃江而治的一郡兩國局面。

1(清)汪應銓﹒韓玄墓記[M]﹒//鄭佳明﹒歷代名人記長沙文選﹒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263-265﹒

2(元)郝經﹒續後漢書:卷十六[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782(清乾隆四十七年):9﹒

1 陳壽﹒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周瑜的二分天下戰略有沒有實行的可能性?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之際,諸葛亮根據當時的形式提出三分天下。當時「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當時的形勢是「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赤壁之戰後,劉備獨得南荊州內幕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獲得荊州,一直是歷史上的一個謎,誰都知道,赤壁之戰雖然是孫劉聯軍打敗曹操,但實際上是孫權手下大都督周瑜率領大軍打敗的曹操,基本上與劉備方面沒有什麼關係.

關羽為什麼必然失荊州,而且丟失了不止一次

人們熟知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北伐,與曹魏軍隊在樊城、襄陽一線激戰,不料東吳呂蒙「白衣渡江」率軍襲取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實際公元219年關羽所失的...

今天湖北省荊州市,是不是三國時期的荊州?

首先,三國時期荊州不是一座城。天下十三州,各州設刺史,當時的叫法是荊州刺史部。刺史其實官職不高,僅有六百石,主要負責監察考核官員,每年通知各郡官員到治所開會,漢壽(今湖南常德東北)就是荊州治所。...

不值得同情的蜀漢,夢三國的合同

劉備所「借」荊州真正歸屬權是誰的?孫劉兩家的兩份合同泄露了真相歷來人們都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劉備借了荊州不還,理在東吳一方。以至於後來荊州被襲,關羽被擒是劉備一方遭了現世報,不值得同情。然而事實...

劉備借荊州背後隱情:荊州到底歸誰?

一、荊州到底歸誰董卓亂政時,各地紛紛起兵討伐,此時的荊州刺史為王叡。據《三國志·孫堅傳》及注引,孫堅當時拜長沙太守與刺史王叡共擊零陵、桂陽之間的黃巾賊,王叡認為孫堅就是一介武夫,所以不把他當作一...

劉備為何借荊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隱情

導讀:荊州一直是蜀漢與東吳的矛盾焦點,這種矛盾在關羽被殺、荊州失去以後得到進一步激化,從而加速了三國時代的結束,那麼孫權為什麼看中荊州並志在必得,荊州的歸屬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隱情呢?一,荊州到底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