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其實並未斬馬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三國演義》中最重要,最生動的一節。
從那裡可以看到,不僅諸葛亮執法如山,「形象高大」,馬謖也很令人讚嘆,明知要砍頭,卻不畏不怯,主動送上去,以死明法。
然而,這裡卻是小說家之言,不足為信的。
歷史的真實是:諸葛亮並未斬馬謖。
據《向朗傳》載:「一出祁山,向朗時任丞相長史,隨亮漢中。
朗素於馬謖善。
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很顯然,這裡講的是街亭失守之後,馬謖並沒有主動「提頭」去見諸葛亮,而是畏罪潛逃,結果後來被抓回來判死刑,未及行刑就病死獄中。
向朗也因包庇馬謖,被罷官回成都了。
所以,諸葛亮也就無從「揮淚斬馬謖」了。
真實的歷史中,三國時丟了街亭的蜀國大將馬謖的下場之謎
提起《三國演義》里一系列的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人們頗為感慨的片段之一。人們即感慨劉備的知人之能,又感慨假如馬謖守住了街亭,那麼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會不會有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結局。
失街亭後潛逃,歷史上馬謖沒被諸葛亮「斬」
馬謖,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於公元190年,死於公元228年。馬謖在歷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卻很高,一部《三國演義》的小說,一出《空城計》的戲曲,使他以紙上談兵的形象定格在歷史的天幕上。...
諸葛亮根本沒有殺馬謖,而是馬謖逃跑,千萬別再被演義誤導了
《三國演義》中,因為馬謖的驕傲自大導致街亭被破,街亭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來...
《三國演義》的又一個謊言 揮淚斬馬謖也是假的!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拉開了諸葛司馬的智斗帷幕。被後世廣為傳頌的空城計,也就是發生在那個時候。雖然司馬懿被嚇退,看上去孔明贏了,但是誰都明白,空城計是孔明不得已而為之的下下之策。其...
有據可查:馬謖也許並不是被諸葛亮所殺
三國演義中,劉備死後能扛起蜀國大旗的非諸葛亮莫屬了,但是諸葛亮的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最終命隕五丈原。要說幾次北伐中,最重要也是最接近成功的當屬第一次北伐。如果首次北伐讓趙雲或者魏延守住街亭,也許...
馬謖失街亭真的被諸葛亮揮淚斬了嗎?也許歷史另有真相
馬謖之所以家喻戶曉,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一著名的橋段。馬謖何人也?馬謖,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太守,是侍中馬良之弟,享年39歲。蜀漢丞相諸葛亮非常欣賞馬謖的才能,認為「才器過...
被三國演義誤導千年的歷史,諸葛亮其實並沒有殺馬謖?
諸葛亮真的「揮淚斬馬謖」了嗎?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侍中馬良之弟。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並稱為「馬氏五常」。跟隨劉備取蜀入川後,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馬謖「好論...
我相信諸葛亮不會揮淚斬馬謖。
歷史上三國時代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傳說已久,但最近《華聲在線》有作者「佚名」者揭秘:諸葛亮其實並未「揮淚斬馬謖」?文章考證介紹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國...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歷史上馬謖到底怎麼死的?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三國時期蜀漢戰略家、將領。馬謖才器過人,為諸葛亮所器重。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