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此人齊名張昭,孫策「三顧茅廬」請他出山,為何名氣不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漫談三國/文

導讀:歷史上隨著三國題材的小說,演義問世,「貶曹重劉」似乎已成司空見慣的話題,再加上現代三國題材的影視劇上線,蜀漢劉備似乎成了三國最大贏家。

可是在三國中,有一個國家,總是被人忽略,它就是江東的吳國。

江東的吳國可以說一直被後人當作三國中的陪襯角色,在東吳國內,除了孫策,孫權,周瑜等寥寥幾位名氣大外,就連夷陵之戰大破劉備的大都督陸遜名氣似乎也不怎麼大。

可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東吳在三國中也是人才濟濟,不然也不可能鼎足於三國。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位東吳牛人!

說起此人,也有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那就是他在當時的東吳可謂是數一數二的牛人,和他齊名的人可謂是無人不知,但他卻很少被人熟知。

難道是因為他能力不行才在後人眼裡籍籍無名嗎?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位的生平簡歷!

此人就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謀士張紘(hong)。

張紘是徐州廣陵人,年輕時遊學京都,曾跟當時的名士韓宗,濮陽闓等人學習。

後回到本郡被舉薦為茂才。

當時任大將軍的何進和太尉朱儁、司空荀爽都想徵辟他為幕府,但都被他拒絕。

要知道當時的何進,朱儁、荀爽都是僅次於皇帝的高官,可見張紘當時的才學和名氣有多牛!張紘拒絕應召後,恰逢天下大亂,張紘選擇了避難江東!

張紘避難江東期間,孫策正好回江東發展,當孫策知道張紘人在江都時,就數次前去拜訪張紘。

剛開始孫策將自己的鴻鵠大志說給張紘聽,希望能得到張紘的指導。

但張紘卻說:我一向沒有才能,沒有什麼好主意給你。

孫策受到張紘的排斥後,並沒有放棄,而是堅持拜訪,每次求教時,都發自內心。

最後張紘終於被孫策的誠心感動,決定出山幫助孫策創業!

張紘跟隨孫策期間,經常跟隨孫策親臨前線,每次張紘看到孫策率先攻城掠地時,張紘都勸諫孫策說:你作為主將,本是籌謀劃策的角色,三軍的命運也都託付於你,你怎麼能擔當衝鋒任務呢。

希望你不要因為個人喜好,而讓全國上下為你的安危而擔心受怕,做一個合格的君主。

孫策聽到張紘的勸諫後,再也沒有親臨戰場,開始掌控全局的指揮戰爭。

後來孫策為了討好曹操,就派遣張紘到許昌奉獻奏章!

張紘來到許昌後,被曹操留在許昌擔任御史。

後來孫策去世,曹操打算趁江東舉喪期間進攻東吳。

張紘急忙勸曹操:趁人喪事而用兵,既有違背傳統道義。

倘若功而不勝,還會使兩家結仇,不如藉此厚待江東。

曹操因受官渡之戰的困擾,就聽取了張紘的意見。

張紘此言不僅挽救了江東危局,也使曹操不再擔心東吳的趁機偷襲!

後來曹操委任張紘為會稽東部都尉,想讓他勸孫權歸降,張紘來到東吳後,開始全心輔佐孫權,而孫權每次有秘密的計謀,也都找張紘商量,還經常讓他和孫策的託孤大臣張昭一塊負責起草文書,可見孫權對張紘也是非常的信任和器重!後張紘根據東吳的全局考慮,提出了將東吳首都移到秣陵,也就是現在的南京。

此計為東吳日後的發展有了很大的幫助。

然而就在東吳遷都期間,張紘卻不幸病逝。

張紘死後,孫權為之流涕!

那麼問題來了,張紘作為東吳齊名於張昭的名臣,為何在後人眼中卻籍籍無名呢?在小編看來,有三點原因導致他名氣不大!

第一點:三國中的名人,現在人大部分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比較大,而在《三國演義》中,孫策的戲份並不多,而張紘主要功績在輔佐孫策,所以這也就影響了張紘的知名度!

第二點:張昭之所以有名,那時因為張昭曾是孫策的託孤大臣,而孫策死時,張紘還在許昌做官,所以即使張紘和張昭合稱「二張」,張紘在東吳的地位也遠不如張昭!

​第三點:張紘死的比較早。

張紘早在東吳雖然名氣很大,但是官職卻不高,這主要也是受孫權的限制。

因為當時孫權也只是一方太守,給不了張紘高官職位。

所以這也嚴重影響了張紘的名氣!

本文所有題材均來源於《三國志》《三國演義》等三國題材書籍,影視中,並保證內容的真實性。

希望喜歡三國的朋友能留下您寶貴的評論,供小編學習進步哦!謝謝您的觀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誰的死亡最讓你覺得遺憾?

《三國演義》是經典的歷史小說,以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為背景,加上作者一些虛構人物和事件,使這部小說成為數百年來廣為流傳的經典著作。《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羅貫中雖然添加了許多虛構情節,但寫到重大的...

細數三國演義中,讓人感到痛心遺憾的死亡

《三國演義》是經典的歷史小說,以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為背景,加上作者一些虛構人物和事件,使這部小說成為數百年來廣為流傳的經典著作。《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羅貫中雖然添加了許多虛構情節,但寫到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