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為生計走出家門,十四年後坐擁天下,我們能向他學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趙匡胤生在兵荒馬亂的五代時期,統一的唐王朝滅亡以後,天下大亂,整個中國陷入藩鎮割據、民不聊生的混亂境地。
在那個時代,皇帝如同走馬觀花一樣換個不停,在短短54年時間裡,一共產生了14個皇帝。
那時候,誰手裡有兵誰才是皇帝,臣弒君、子弒父、弟弒凶,這些正統王朝中大逆不道的行徑充斥著上層社會。
連皇帝的位子都是朝不保夕,更何況平民呢?每個新皇帝一上位,為鞏固皇位就要擴充軍隊,
一方面數萬百姓被強制編入軍隊,另一方面政府開始對民間橫徵暴斂,貧民生活之艱苦可想而知。
亂世災年,餓殍遍野。
趙匡胤年至21歲時,家裡有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自己也娶妻生子了,種種現實告訴他自己不能再遊手好閒,他決定走出家門,在外闖出一番天空。
背上包袱、打點行囊,第一站南下去了隨州,投靠隨州刺史董宗本,此人是他父親的故友。
無奈待了半年就捲起鋪蓋走人了,理由是他氣度不凡搶了董家公子的威風。
接著趙匡胤去到復州,打算在父親老部下王彥超處某個差事,結果被對方一盤銅錢打發走了。
連到兩處皆被拒之門外的趙匡胤不免有些沮喪,可沮喪之外,還是不得不解決自己的三餐溫飽。
窮極無聊的他還曾賭博,不僅輸光了自己僅剩的盤釵,還被當地人給痛揍了一頓。
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
到此時,趙匡胤已經離家兩年,可以說既沒有憑著祖上餘蔭混上官職,也沒有依靠個人能力做出一番事業,反而飢腸轆轆、窮困潦倒。
但即使是這樣,年輕的趙匡胤依然沒有失去鬥志,反而讓他在這險惡的世界看到了真正的自我。
在某個旭日東升的清晨,趙匡胤在靈山寺門前面對一輪紅日豪興大發,吟出一首《詠初日》——
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
須臾走上天上來,趕卻流星趕卻月。
一氣呵成,詩意質樸而又粗獷。
只四句詩,氣勢磅礴,直抒自己剷平割據、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他決定北返,回到那個群雄逐鹿的政治中心,只有在這個最危險最混亂的地方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在歸途中,趙匡胤加入了後漢樞密使郭威平叛大軍,成了郭威帳下的親兵。
這時候坐擁天下的已經是幼主劉承佑,但此子聽信讒言,誅殺權臣,後為鞏固皇權又派人刺殺郭威失敗。
兩年後,郭威兵臨開封城下,朝代更迭,對五代人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後周建立了。
新朝伊始,親兵小卒趙匡胤被提升為禁軍東西班行首,負責宮廷的禁衛。
柴榮繼位後,擢升趙匡胤執掌禁軍,是年北漢劉崇聯合契丹帶兵南下,柴榮攜趙匡胤御駕親征,自此以後,趙匡胤的官職就像升電梯一樣,成為了後周軍中一顆迅速升起的新星。
顯德元年,在澤州境內高平縣,後周與北漢兩軍對壘,發動了五代時期最為重要的一次戰役——高平之戰,趙匡胤身先士卒,以一當百,後又與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大敗北漢主力,後周大勝,柴榮直接殺到了太原城下。
回朝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這一年,趙匡胤剛滿28歲。
世有大年,不在多服補藥;天生名將,不必多讀兵書。
之後,在後周發兵南唐之戰中,趙匡胤以區區五千兵馬,於塗山擊潰水陸軍中齊全的兩萬南唐重兵,搗毀南唐淮河岸邊的陸寨,而且以步兵奪得南唐五十餘艘戰艦。
後又以同樣規模的兵馬進攻滁州,以1:20的兵力擊殲滅守清流關的10萬南唐駐軍,改變了整個江北戰爭的格局。
回朝後,趙匡胤被提升為匡國軍節度使,拜殿前都指揮史,直升一級!
在柴榮第三次親征南唐時,後周已經占據了整個長江以北,趙匡胤勇冠三軍,率軍突破長江天險,直驅長江南岸,擊潰南唐駐岸守軍,還放了把大夥把岸上陸寨付之一炬。
至此南唐大敗,南唐國主李璟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
在親征契丹的途中,柴榮去世,去世前命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成為後周殿前司的執掌者。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後周君臣正在朝賀新年,突然接到契丹和北漢聯兵入侵的戰報,主少國疑,大軍壓境,大臣們慌作一團。
小皇帝柴宗訓徵得宰相范質、王溥的同意後,命令趙匡胤率領禁軍前往迎敵。
正月初四,大軍行至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趙匡胤在眾將簇擁下黃袍加身,並即刻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皆是之前安插的黨羽,守將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
三日後,後周恭帝崇元殿禪讓,就這樣,趙匡胤建立北宋,當上了皇帝,這一年,他才34歲。
21歲迫於生計外出打拚,在最初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兩年嘗遍了飄零無依、迷茫失意的孤苦生活,在看清世間險惡之後看到了真正的自我,並憑藉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與勇冠三軍的膽識成為後周第一軍事強人,最後建立北宋,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
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
這就是趙匡胤,寫到此處,不免又想起了他窮困潦倒時對日吟唱的《詠初日》——
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
須臾走上天上來,趕卻流星趕卻月。
多麼偉岸雄壯!
天妒英才——向天再借二十年,五代之後無弱宋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極為混亂的時期。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這五國雖然實...
被後世稱為五代時期第一明君是誰,他的江山又是怎麼被別人奪走的
他被譽為「五代時期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可能沒有以後的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也就沒有了大宋朝,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世宗柴榮,柴榮在位期間,整軍...
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朝代,宋朝,並發行了世界最早的紙幣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
以異姓子身份即位,意圖統一中原卻不料讓屬下大將功成名就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而在中原之外存在過的十餘個割據政權,統稱十國。
他從從軍到坐上龍椅只用了十二年
表面上看,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輕而易舉,事實上,他通向權力之峰的路絕非一蹴而就。我們且來看看趙匡胤早年的奮鬥史。公元927年,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當時是五代中的後唐時代。他的曾祖父、祖父...
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做到兵不血刃登上皇位的?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後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
「志載冀往」河北名人傳——保定卷(六)
編者按保定地處河北省中部,是堯帝的故鄉,是具有2300年文明積澱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方誌河北」為您挑選部分歷史名人進行一一介紹,敬請關注。
天下英雄我最強,他是趙匡胤之前最有能力結束五代亂世的皇帝,可惜天不假年
後周是五代最後一個中央政權,歷三帝十年(950-960年)。雖然它最終被宋朝取代,但這兩任皇帝都非等閒之輩,尤其是周世宗柴榮。950年,柴榮和養父郭威在京都開封的親屬被後漢皇帝殺害。郭威怒而起兵...
「五代第一明君」一個足以改寫中國歷史的九五之尊
看標題大多數有可能知道是誰了吧?不知道的聽勇哥慢慢來揭曉: 後周世宗柴榮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954—959僅在位6年,實在可惜,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父親柴守禮,祖父柴翁是當地名門望族,柴...
中國最可惜的皇帝,宋神宗說他若不死功業可比漢高祖
中國歷史上數百位皇帝,若說最可惜的當屬後周世宗柴榮了。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繼承郭威的基業稱帝,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掃除唐未以來的政治弊端,發展經濟,...
中國歷史最大的不幸——周世宗柴榮早瘍
周世宗柴榮(921-959), 出生卑微,僅僅因為他的姑母嫁給了後來成了樞密使的郭威,才步入了權力中心。他15歲加入軍隊,24歲拜將,33歲稱帝,然而在位僅僅七年便病逝。在其在位期間,他的英明遠...
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如果不死,恐怕後周元朝漢唐
說到柴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被史學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要不是英年早逝,留下年紀很小的皇子,導致了趙匡胤黃袍加身,不然的話,後周很可能成為遠超漢唐的王朝。
生於亂世,勵精圖治,五代十國第一明君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最英明的君主,也是對中國歷史進程影響最深的人物之一。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代軍事雖弱,但文化之燦爛卻為漢唐所不及,達到了我...
如果採用他的策略,燕雲十六州早被收回,兩宋不再受三百年欺凌了
五代時期,石敬瑭為了和李從珂爭奪皇位,兵力不夠,向契丹主耶律德光借兵5萬。耶律德光同意借兵,但獅子大開口,要求事成之後,石敬瑭得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最後石敬瑭如願取代李從珂,建立後晉。從此,...
他若39歲未病死異鄉,此地就不會被割讓400年之久
唐中期以後,中國一直處在藩鎮割據的混亂時期。而自唐滅亡後近70年中,中華大地上先後建立了5個中原王朝和十多個地方割據政權,他們之間的兼并戰爭不斷爆發,平均一個政權只能存在短短十多年。在這個軍閥混...
他被稱為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如果他沒死,就不會有宋朝出現
說起柴世宗柴榮,可能大部分讀者都不清楚這個人。柴榮,邢州堯山柴家莊人(今河北邢台隆堯),是我國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任皇帝,史稱周世宗,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統帥。
五代第一明君,若他不死,中國歷史將會改變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在位六年。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因謹慎篤厚被郭威收為養子。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後周...